帅国龙 贵州省贞丰县长田镇长田初级中学 562201
【摘要】英语教学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我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用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直观;兴趣;创新;和谐;交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1-217-01
一、英语老师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的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结合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的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好英语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惑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在一个开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才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教师应大胆创新、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充满情趣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
1.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挂图、实物等。
2.深入浅出的语言技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注意对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变成有序的、多层次的智慧,在课堂上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用启发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战胜困难,主动地吸收信息,再将所吸收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3.创设情景 、注重活动,灵活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去餐馆就餐的对话时,我事先准备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面包等,上课时把它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餐馆的柜台。教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喝饮料时说:“Could I have some bottles oforange(milk,pear)?”营业员就拿出该件商品回答:“OK。”然后问:“How many would you like?”顾客答“Three。”营业员就拿出顾客想要的东西说:“Here you are。”顾客说:“Thank you。”表演完一遍以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吃的喝的东西的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学习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我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兴趣、促进应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遵循“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的英语活动。我经常利用教室及黑板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等,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或以板报形式出版,或成立英语会话小组,利用课外时间举行英语故事会、游戏、对话、演讲竞赛等节目。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也越来越强。
二、英语老师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催化剂。
英语老师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对这位老师的课程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教师们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及学生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首先,我们要关心、热爱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个孩子在家有父母疼爱,进入学校以后,教师很自然会成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那么老师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们眼中都是一种爱,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不能“冷落”所谓“差生”,更不能歧视打击他们,应给每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课堂上应激励和信任每一位同学,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再次,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变化,经常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将鼓励语言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如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好生有奔头,差生有盼头,全体学生有劲头。”对优等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多做一些有一定难度、能力要求高的题目,使他们的兴趣及时转移,不致停留在低层上。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肯定和评价,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差生,更要关心和辅导,多给他们参加锻炼的机会,打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于差生在学习上取得的小小进步,要随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课下多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商量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能力,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望而可及、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两头、带中间,是所有学生都有兴趣。老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去爱护他们。批评的方式也很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使英语教学呈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严明贵,《英语课堂中教师偏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3]施文雪,《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施》,中小学外语教学.
论文作者:帅国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英语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