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案例的形成与探索--混合碱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方案设计的思考_教学案例论文

在开放中生成,在合作中探究——《混合碱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方案的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碳酸钠论文,含量论文,教学案例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元素化合物内容丰富、衔接点多,涉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实验操作、方案设计及评价等等。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所承载的任务,我在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四章后做了一些尝试,努力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1.精心选择了开放性的实验素材为载体,逐级展开复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化学问题的能力。

2.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探究情境,不断诱发学生认知冲突,扣人心弦,造成心理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主动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帮助和合作,能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亲身经历讨论和比较归纳的过程。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交流讨论中,互相补充,学会合作。切身体会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在质疑、体会、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展示一份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试样。它可能变成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可能是NaOH和等。

[课堂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讨论NaOH和混合碱中的含量的测定。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提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共享]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老师和同学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图1

图2

图3

学生4:我认为也可以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增重测定的质量(如图3)

[教师设问]图3装置有没有缺点?

学生5:学生4的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气体被碱石灰吸收;未完全赶出;干燥管的前面缺少吸水的装置,后面缺少吸收空气的装置。

[教师追问]怎样赶呢?

学生:通空气。

[教师提问]空气中含有,怎么办呢?

学生:让空气通过NaOH溶液洗气。

[教师提问]怎样通呢?

学生:先通空气,赶尽系统中的空气;最后再通空气,赶尽系统中的

图4 试验装置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教师提问]干燥管前后的质量变化就是的质量。从质量守恒角度看,还可以称什么质量?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锥形瓶及溶液前后质量差就是气体质量。

图5 实验装置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气体带走水可能会引起误差。应该在图5的锥形瓶口部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气体带走水。

(学生边讲边画出实验方案流程图7)

图6 实验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现象、模型、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数学等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

图7 流程图

[课堂过渡]有同学担心NaOH变质程度小,生成气体质量小,干燥管或锥形瓶的质量前后增加不明显。能否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方案优化一下呢?

[启发引导]能否找到一种物质能与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大、便于测量其质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混合物测定方案,从不同角度考虑,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归纳能力。)

[学生思考]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碱(含NaOH和)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以后,用酚酞作指示剂,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和盐酸加以滴定。①需要过滤出沉淀后再滴定吗?②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能否准确测出的质量分数?

[学生讨论]学生1:①不需要。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pH=8左右,不会溶解,但在滴定的过程中要不断振荡锥形瓶,防止局部过浓而溶解沉淀。

学生2:②甲基橙的变色范围3.1~4.4,可能会溶解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应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纵观本节课,我们讨论了同学们提出的几种方案,并设计了实验装置,分析了实验原理,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整节课同学们非常投入,你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真是让老师出乎意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教学反思

1.重视基本知识的复习,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是我校对外大型公开课,参加听课的老师总体评价是素材的选择有层次性,知识点的切入讲究策略,真实情境驱动了学生积极地探究。教师精心设计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后自己总结得出的。我以前总是注重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听懂,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个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从教什么和怎么教转变为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把握探究开放程度,体现自主研究性学习

我主要讨论了上述三种方案的设计,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到方案的简约性和可行性等综合评价。课堂上学生还提出用注射器测定气体体积,用传感器测定余酸等方法。所以这种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怎样把握探究的程度?怎样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自主性学习?都值得我进一步研究。

3.精心准备,在磨炼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为精心准备这节课,我汲取了同组老师很多合理的建议,经常为了一点点的进展和创意而激动,深刻感受到磨好一节课的艰辛和收获!本节课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我真正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积极的思考和平时的积累!

标签:;  ;  

合作教学案例的形成与探索--混合碱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方案设计的思考_教学案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