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二初级中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本文就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初探,通过《校园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编写为项目载体,对学生进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及数据的分析等初中数学知识的讲授。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数据调查;分析
近些年,随着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兴起与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并运用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本人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等新要求,就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初探。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重理论、轻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基本是老师“满堂灌”,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忽略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调了接受和掌握,使得本是充满探索乐趣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变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这样就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是听不懂,就越是不想学习,这就使得数学教学陷入了一个恶循环中,数学教学也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模型选取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论及其应用都开始于美国。由著名的教育家屈伯克发表的《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首次提出。
目前,支持“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本研究,主要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初步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通常其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
三、项目实施: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因为受制于时间和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此次研究选取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及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两项知识点,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
1.选定项目
本次项目取名为“《校园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编写”,内容为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三种对象的互联网学习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报告。通过报告的编写,让学生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2.制定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调查对象分别为本班学生、学生家长和本班所有任课教师,三个小组通过抽签确定调查对象。
第二阶段:安排部署
召开班级家长会,班级所有任课教师也要求参加。在家长会上,对此次的项目进行动员,对活动内容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任课教师和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第三阶段:制定调查内容
因为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力争调查内容能够更全面详实,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生成。此次项目的调查内容由本人通过实际询问、资料查询等方式来整理出来,制作成问卷调查表。(注:因为篇幅问题,调查表具体内容省略)
第四阶段:调查阶段(预计时间1周)
将制作好的调查表分发给各小组,开始项目的调查。在实施调查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知识概念,帮助学生分清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数据调查中涉及的名词。
第五阶段:数据的收集、整理(预计时间1周)
将分发出去的调查表,收集起来,由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数据的分类统计,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本人在此过程中负责学生时间、课程等方面的协调安排,以及对学生在统计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教会学生频数、频率、组数、组距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活动探究(预计时间2周)
该环节是此次项目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前期生成的统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融入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知识概念。同时,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提炼和完善,形成标准格式的结果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作品制作
为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实施项目后的成就感。我们将此次项目产生的成果《校园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包含家长版、教师版、学生版)制作成册,利用班费,印刷成书,每个学生一份,并由学生代表向任教教师、学校相关领导进行赠送。
5.成果交流
a.班级内交流
为更好了进行过程交流和项目总结,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活动。会上,各小组将小组就项目中产生的数据情况、分析结果、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以及个人感受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b.校内交流
将此次项目编写的《校园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加入到学校校刊中,印发给全校师生,扩大此次项目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学校范围内互联网学习情况的一个缩影。
c.校外交流
通过家长微信群、学校微信平台等媒介,发布学校互联网学习白皮书,让更多社会人士看到我们的项目成果。
6.活动评价
a.组内互评
安排相对独立的环境,让各小组成员能够就此次项目实施进行相互的评价,此过程教师只是在旁观看,不表达任何看法,小组成员可以随意对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最后,各小组成员写下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教师要做好学生评价的收集。
b.组间互评
因为在分组上,三个小组相对独立,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互帮互助的情况,所以本人也安排了组间互评环节,学生们就各小组的成果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进行互评。此环节,教师要做好记录。
c.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微信群,了解孩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家长产生的互动,以及家长们对孩子表现的评价。
d.任课教师评价
走访各参与此项目调查的任课教师,了解孩子们在调查过程中的情况,收集任课教师对项目以及孩子们在项目中的表现的评价。
e.知识点测试
为进一步确定此次项目实施的效果,本次有意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此次项目中涉及到的课程提纲中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了梳理和强化,并进行了小测试,从而更好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f.生成学生个人终结性评价
基于上面的各方评价,最终,整理形成了学生个人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表现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等进行了总结评价。
四、研究总结:项目学习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初探的思考与展望。
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学习模式的理念创新,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我们应该积极大胆探索,积极应用到数学活动课中。但是在此次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基于项目的学习重点在项目的设计。需要结合当下的课程要求,涵盖所涉及的知识点,而且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目前,国内的项目学习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基于课程知识的项目模板更是少之甚少。教师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无法设计出较好的项目。
2.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实施,需要大量的时间保障,往往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完成,而学生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能很好地保障项目的实施。
3.项目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强调的是合作式学习,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4.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配合与支持。目前,项目式学习还没有大面积应用,家长、学校也不能一下就能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和提升。而且,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家长、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有部分人员对项目式学习还存在排斥心里。
因此,本人认为本此研究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与思考,但在现阶段基于项目的学习还只能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要让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有效实施,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源库,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评价体系、保障机制。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真正运用到中小学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探究,不断完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教学结构体系。本人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还有一段很艰辛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介》
[2]英特尔® 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基于项目的学习》
作者简介:雷仇(1990.06—),女,汉,四川省简阳市人,职称:二级教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初中数学
论文作者:雷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项目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式论文; 评价论文; 互联网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