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大峰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大峰

淄博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之下,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固步自封,必须应该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不断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建设模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1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1.1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转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和部门较多,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给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事业单位的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管理流程,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任务,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时还会导致工作混乱的现象发生。但是运用信息化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互联网进行相应的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而且可以方便事业单位在进行其他管理时方便地调取利用相应的管理系统,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可以进行协同办公,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2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不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生产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体情况来看,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普遍不高,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比较繁琐,运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管理时间,同时还极容易发生管理工作失误的现象。如在进行员工工资结算时,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方式,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容易出现误差。但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工作,可以将相应的管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和整理,极大的节约了管理时间。当员工信息发生变化时,员工可以在上级领导的许可下,登录系统进行自主更新。这种工作模式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员培训、招聘录用资料的处理以及面试、笔试、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管理效率。

2有效构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策略

2.1提高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统计的信息量。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更好的发挥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且通过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降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充分的认识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力度,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2.2挖掘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应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提升其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事业单位主体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采取积极的管理手段,确定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基于人力资源高效管理与分配的基本目的,来完成相关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信息管理,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杜绝出现一切因素造成的信息泄露,并不以主观意识决定信息处理方式,全程保持公事公办。以此种方式来确保人类资源岗位之间的高度匹配,从根本上来消除冗余问题的存在。

2.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一,提高编制适应性。对事业单位编制与岗位设置方法进行调整,采用全新的考核模式,以此来促进岗位经济性与主动性。消除编制高度统一适应性弱的问题,确保事业编制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督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第二,加快人员流动性。岗位绩效由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决定,影响着事业职能的落实效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资源冗余、分配不均的问题,确保人尽其才,获得良好的绩效。同时,提升人员的流动性,对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有巨大的帮助,将满足单位发展实际需求为目的,确定岗位职责的基本标准,以绩效考核为依据,提高人员流动性管理。以此来保证不存在管理盲区,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填补人员流动带来的空缺,以严格的管理机制,避免怠岗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通过人员流动对不适应岗位人员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分支机构部门的协调工作,提高工作的统筹管理效果。

2.4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有效利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过建立起完整的数据信息平台,在将数据经过软件处理之后,使其能够符合软件对于数据信息的具体要求,同时不断提升软件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地提升工作效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得以有效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软件系统,针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发展现状、工作经历、职业规划等信息进行全面性的记录及整理,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掌控能力。此外,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者应该不断提升决策的能力及水平,进而不断提升数据资源信息管理的综合实力。

2.5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数据进行集中处理

为了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化过程中产生的无用数据进行处理,这样也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为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HRP软件进行有效性的利用,这样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之后,不仅能够确保存留下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能够进行全面性的优化,这一过程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系统有效的测评,以确保数据信息在网络运行下能够与业务控制管理的要求相吻合。

3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也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必须能够加强信息化软件的控制及其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春艳.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经济师,2013(11):244-244,251.

[2]赵玄枝.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27):104-105.

论文作者:李大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大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