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略读课文教学实施现状及展望论文_韩晶强

小学高年段略读课文教学实施现状及展望论文_韩晶强

(沈阳师范大学,110034)

摘要: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前后制订了七个语文教学大纲,在小学阶段都未曾提出关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方面的要求。时代在改变,现今你们面对的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块状递增的形式展现,人们如何在瞬息变化的世界中,把握其真正需要的信息,略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审视国内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际上呈现三中价值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三者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培养尤为重要,不应割裂来看,而真正面向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兼顾语文教材和人文精神的取向。略读在高年段就教学目标的设定没有明确的设定,《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略度得教学指导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教师在略度教学上的自由度,其实,其内在的弊端,比如,具体到某一课的教学,如何操作,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难把握合适的尺度。大部分教师由于对略度课文的认识有失偏颇,所以,在教学中出现:把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的模式来进行,或是明白将略度只需要学生自己读一读,完成相关题目就草草了事。如何循序渐进,有目标的,通过略读的教学使学生实现对于精读课文中学习的知识拿到略读课文里来运用,实现教师的“手扶”到“放手”过程,真正实现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而不至于,当学生离开学校,要自己独立面对阅读时,手足无措,茫然四顾。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略读;略读课文教学;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就其本身,作为学生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价值不用忽视。一、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标》中规定学生的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课外阅读要到达400万字,如此高的阅读任务,不是仅仅依靠精读来实现。由此可见,教师如何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略读尤为重要。二、作为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有利于学生阅读内容、人文、文本和方法的拓展。三、有利于实现学生有课堂到课堂外的阅读延伸,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教学的现实情况来制定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尤为重要。结合国内外对于学生阅读力测试的评价标准,更是倾向于将试卷测试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本调查设计与编制以PISA国际儿童阅读素养测试、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2006等相关测试,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一、小学高年段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

在实践中结合就略读教学的相关问题与一线的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请教。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因为具体针对于略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欠缺,而课标中对于略读的规定较少,看似是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性,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抓手,很容易导致两种教学状况:一是略读课文同样是文质兼美,不舍得放弃,将略读课上成“细细读、慢慢品”的精读课,教师手把手带着学生分析,逐渐失去了略读教学的意义;二是虽然明确界定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界限,但是,在现实中易造成流于形式,关于和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请教,我发现略读教学欠缺“抓手”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极端,如何更好地把握“略”的“度”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此时,结合新的背景下提出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十分重要。

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教学现状的最好反馈,所以,笔者依据一线教师的反馈,分别于学生略读能力调查分析表的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附上分数,三个一级维度的总分为100分,依据PISA阅读素养评价框架、PISA阅读试题,从小学语文S版教材和推荐的阅读教材中选取阅读材料,结合一线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的建议,以百分制就一级维度附分,二级维度细化后,再相应附分,从两个维度的项目中分别附分取平均值,四舍五入。从学生的阅读练习试题中选取题目,经过相关专家审定最终确定,以现场测试的方法,限时45分钟,能保证测试工具的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略读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下表1-1)

表1-1 学生略读能力调查分析表

一级维度

分值

二级维度

分值

具体题型举例

寻找与提取

25

寻找信息

10

浏览文本,从中捕捉直接陈述的有用的信息

提取信息

15

从文中提取与问题相符的信息

整体感知与形成解释

45

整体感知文本

10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文章主旨

形成解释

35

对某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作出评价

30

内容的评价

20

论证作者观点,就某观点作出评价

形式的评价

10

分析语言特色,结构特征

根据以上维度,笔者就某小学五、六年级八个班进行测试发现,在寻找信息方面,平均分接近满分,说明学生的能力非常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文本中的目标信息,只有个别学生找不到;在提取信息方面,满分15分,平均分14分,比值接近94%,说明学生在提取信息方面的能力很强;整体感知部分,超过一半的学生获得满分,剩余的将近10%都可以很好的概括或是推断文章主旨大意,整体感知方面还有待加强;形成解释方面平均分25.7,只有15%达到满分,由此可知,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在解释文本方面能力较差;对于写法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在这一维度的素养较高,但是,剩余的20%左右的学生有待加强;对于内容的评价是六个维度中平均分最低的,而且满分人数较少,不合格人数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学生的对于文本内容的分析的素养亟待解决。

二、小学高年段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展望

通过以上的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测验成绩分析,发现小学高年段在略读课文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如何实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同时,有利于教师的“教”,不仅达到“学会”,而且要达到“会学”,笔者提出以下的展望和建议:1、设计要实现简约,重点感情求丰富,在追求简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重点,明确教学目标,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由教师的辅助转向独立。2、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的提升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立足于文本的特色,实现多种方式的转换,激发学生兴趣。3、教师虽然对于课标关于略读要求大部分比较明确,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是碍于精读教学的模式,不自觉的将课文置于和精读同样的位置,或是,流于形式,学生对于略读只是限于自读,方法并不明确。所以,希望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更多的优秀和典型的案例,拓宽交流的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更好地引领。

结束语:

小学的第三学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主意识下,对于之前的未掌握牢固的知识可以加以巩固,同时,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四学段的学习可以顺利的开展。一线教师和小学语文界的专家学者们也都肯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必要性,如何科学分析现状提出可实践的策略,特别是针对小学高年段这一个目标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以及符合其阅读水平,更好满足其需求,提升阅读的兴趣,这都是人们需要仔细研究的。本研究正是看重这个研究价值,进行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曹鸿飞.从复制到建构—略谈略读教学中阅读力的培养[J].课程·教科书·教法,2009(7).

[4]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韩晶强(1994.08-),女,天津人,学历:研究生,专业:小学教育,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韩晶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段略读课文教学实施现状及展望论文_韩晶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