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之一是要求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笔者认为法治德治与政治生态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从关于政治生态一词的追根溯源、法治德治与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分析、刚柔并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大块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法治;德治;政治生态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构成政治生态的因素有诸多种,而诸多因素中的法治、德治这一刚一柔与政治生态有着不容忽视的辩证关系,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因子。
一、关于政治生态一词的追根溯源
政治生态学源于环境生态学,而将生态学这一观点与方法运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始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高斯,而对这一理论作出重要发展的,是夏威夷大学政治科学系名誉教授F•W•雷格斯。1961年,雷格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行政生态学》的书。他提出行政生态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探讨行政系统如何应对环境挑战,适应外部环境等问题。多年来中外学者围绕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对于它的定义也是各有见解。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人类的自然观、社会观由各自孤立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积极变化,启发了人们对新的社会政治观的产生。政治生态理论正是人们对传统政治中政治与社会及自然的不和谐关系反思的理论结果,从此,人们的政治观和政治行为,进而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开始了生态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的说法,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它关系一个国家、地区的长治久安,关系一个政党执政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二、法治德治与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分析
(一)法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刚性约束。“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作为规范和限制政治权力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民众的制度性安排,同样具有生态系统的某些特性,所以法治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它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刚性约束。
(二)德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柔性约束。德治与悠悠中华文明五千年,德治理论古已有之,比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儒家思想的“三纲八目”等都是对德治的提倡。德是为人之本,更是为官之要,人无信难行,官无德不立。虽经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华夏儿女骨子里仍保留着一些传统道德观念,然而德本身具有很强的弹性,因人而异,加之社会的不断变迁,中西文化的交融,要求自觉程度较大,刚性约束力度较小,故德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柔性约束。
(三)良好政治生态为法治德治提供良环境保障。“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人说,那么法律就成了人类道德的最低底线,这种说法不完全错,也不完全对,但可以看出法治与德治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自律需要他律的警醒,而他律需要自律的坚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风清则气正,气正则民顺,民顺则国昌,若要得到这种良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来做保障,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法治德治实施的环境保障。
三、刚柔并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就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性给出了具体解释: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在谈到实施途径时,强调一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既要讲法治又要讲德治,用道德教化,用法律约束,刚柔并济,把法治与德治、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和形成“头雁效应”。
(一)“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衰。法律是一个国家对公民和权力的最基本规范和限制。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排头兵”、“领头雁”,凡事要依法依规。首先要增强法治思维。通过培训教育与个人学习,不断增强个人法治思维,让个人的行为举止,政策制定及执行,都要合乎法律规定。二是要自觉用法守法。学习了法律知识,树立了法治四维,关键是要学以致用,自觉遵守,要将平时所学法律知识自觉应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时刻提醒自己“法无授权不可为”,不做任何逾越法律、党纪党规的事,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为人之本,更是为官之要。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政德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家安。所以领导干部首先要立好政德,要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下功夫。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不惧风浪考验,不为诱惑所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克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海纳百川。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其次要建设好家风,修身齐家平天下,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以法立国,以德树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观念意识,更要树立依法依规行事的法治思维,刚柔并济,从细微处着手,多积尺寸之功,严以修身,严以律已,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储著源.德治、法治与和谐社会秩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1.
[2]张中秋.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J],南京大学学报,2002.03.
[3]夏红莉.新时代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8.01.
[4]李兰芬.德治与法治结合的科学精神[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01.
[5]马华,王红卓.从礼俗到法治: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变迁[J],求实,2018.01.
论文作者:崔玲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德治论文; 政治论文; 法治论文; 生态论文; 社会论文; 这一论文; 刚柔并济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