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王凤玲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王凤玲

穆棱市人民医院 157500

【摘 要】目的:分析利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并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临床多见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年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也随之增多。因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故一般我们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该技术不仅明显的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尽可能的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为此,我院对其进行了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 56~79 岁,平均(61.35±1.96) 岁。出血量 16 - 91 ml,平均(48.92±2.67)ml。研究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54 - 80岁,平均(64.76±4.09)岁;出血量15 - 96ml,平均(47.9士2.4)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 CT影像的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作为靶点,该点应尽可能的远离头皮。血管与大脑的功能区以及脑膜血管的侧裂区等部位。手术之后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由于该病发病急、来势凶猛、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加上患者及家属对于该病知识的认识上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易于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如高度紧张、恐惧不安、焦虑等。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病的有关知识,并告知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的防御等,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患者的不良心理降到最低或消失,增加其抗击疾病的信息,积极的配合治疗。②术前干预:对有意识障碍患或尿潴留患者需留置导尿,避免患者因排尿问题导致颅内压增高。对呕吐患者需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因呼吸不通畅导致脑缺氧情况加重。对躁动的患者及时使用镇静药物或约束带进行镇静、约束。准备好术前所需的药品及物品。③术中干预:根据手术部位将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并用约束带固定。连接好血压监测仪、血氧监测仪,持续吸氧。将各种物品及药品放在操作台上,检查是否齐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过大波动而影响脑血流灌注。④术后干预:首先,搬运患者时,需暂时将引流管夹闭,避免逆行感染与颅压波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并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患者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及语言、肢体活动和各种情况,如有则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措施。其次,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时可以采取吸痰或气管切开进行清理。因多数患者会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及偏瘫等,导致胃壁细胞黏液分泌减少使得肠道易引起感染,故术后需做好管胃护理,避免术后发生消化性溃疡。再次,如血肿与脑室不相通时,引流管需低于血肿腔引流或自然放于床头;如血肿破入脑室,引流袋有脑脊液引出时,则引流管的最高点固定在穿刺点上10~15cm高度引流。如未正确把握好引流管最高点的位置会引起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出现继发出血或低颅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落,更换无菌引流袋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颅内血肿引流管的流量、颜色,并做好记录,如出现活动性出血,则需及时报告医生。最后,需保持被褥的干燥、整洁。对患者进行每2h翻身一次,对患者皮肤受压处或肢体功能尾进行按摩,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采用X 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脉络丛后内动脉等。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及死亡率普遍偏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因具有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越来越广泛运用到临床中。在对患者采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护理人员还需在基础护理上从患者心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给予干预性护理]。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贺春燕,梁娟,张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04-806.

[2]吴晓霞,徐静波,杨清武,等.家庭护理干预在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12-113,116.

[3]陈维艳.整体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36):73一74,75.

论文作者:王凤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王凤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