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在的不断加强,在近年来,建筑行业借着发展的浪潮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但是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所以为了解决人为地质灾害的问题,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来进行预防和解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地形复杂,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并结合勘察信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预控,有效保障工程与相关人员的安全。当前我国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和塌陷等,为了有效保障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充分遵循安全可靠与消除隐患的原则,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实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预控。
1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相关问题分析
自然环境变异与人为影响均能使地质环境出现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达到较大的程度,则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危害,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按不同角度或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复杂度极高。从产生原因角度讲,因为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地质灾害。因为人为作用强度很大,会使岩土体产生不断累积的变异,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出现不同的工程问题。对岩土工程而言,其种类繁多,每一位学者都会从自身理解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方面的问题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影响与威胁,伴随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活动均加快了环境的变化与改造,带来了很多新问题,造成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影响。在城市中开展的岩土工程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对城市建设有很大影响的。伴随城市发展不断深入,这一问题将越发突出,如果变异强度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则形成地质灾害。如今,伴随世界范围内生态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深化。城市中的重点环境问题包括:①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方面的问题;②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包含地面变形、沉降、塌陷和滑坡等在内的灾害;③因悬河化造成的灾害;④水资源匮乏与环境恶化;⑤由废弃物大量产生和堆积造成的污染;⑥包含地裂、抗震与抗断等在内的断裂灾害。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
2.1工作方法
在横泾宕口复耕工程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中,笔者所在单位首先成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组,并开展了前人工作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开展严格遵循了图1所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该程序可描述为:“接受评估任务→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调查→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冷醒确定及评估要素选取→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成果审查及修改→提交报告或说明书”。笔者所在单位开展有序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体工作要点如下所示:①野外调查。基于初步现场踏勘编制的评估工作大纲,项目组技术人员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该工作主要对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区内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项目组技术人员还开展了附近居民的访问,在渗入了解当地历史地质灾害情况后,项目组负责人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复核验收,由此获得了用于编写评估报告的第一手资料,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也因此得以明确。②评估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步评估分析中,项目组成员严格遵循了国土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浙江省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B33/T881-2012)要求,由此实现了评估级别、评估范围的划分,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结果由技术人员综合分析、整理、研究,最终完成了横泾宕口复耕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编制。
2.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2.1滑坡
例如黄土高原的地质构造如图1所示,由于黄土的地质构造较为疏松,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在斜坡区域的地质受力不稳定极易产生向下的运动。研究发现当黄土山坡的倾斜角度为40~60°时极易发生滑坡,而当坡度大于七十度时则易产生破裂壁。当地下水溢出时,也会增加产生滑坡的概率,因此当该地域水源较多的山体处,或者溢出地下水的山体处要注意滑坡的风险。当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停止发生后,通常大量的泥石会形成角度大约为三十五度左右的坡面。
2.2.2崩塌
坡面的倾斜坡度大于550,并且在斜坡中有部分空旷区域存在以及坡高大于30m时极易产生崩塌这种地质灾害。大多数这种灾害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一旦这种灾害发生将极大的影响周围的人类的正常活动,并且会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威胁,当灾害较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
3.1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由于其诱发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解决滑坡灾害的重点是依据地理位置详细的分析可能导致滑坡灾害的原因,将潜在的风险控制在最低。国内对于滑坡的预防方案主要有两个:第一,提高山坡地段的地质结构力学的强度,如在上坡上面多种植绿色植被,加固土壤的附着力,这种方法是治理滑坡发生最有效的方案。目前大量治理滑坡的方案当中降低斜坡的载重或者加强该区域附近地质力学强度是最为高效的治理措施。第二,大多数发生滑坡的地方其诱发因素,都是由于大量的水浸泡导致土壤的粘附力下降,导致地质强度下降从而发生滑坡。因此,对于这在种类型的防止,我们可以以防止地下水侵蚀山坡为主要防止措施。首先,采集该区域的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详细信息;其次,建立有效的排水设施;最后,采用垂直控排水等方法将山体中的水经由排水设施运输到安全的区域,在排水设施建立的工程中一定要预防地表水回流到滑坡的区域中。
3.2泥石流防治技术
在应对泥石流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根据现场情况搭建拦沙坝,按照泥石流规模及类型在下游修建具有相应功能的大坝类型,以此减弱泥石流发生时所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降低泥石流的动能,将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等设施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第二,选择合理的排泄设施,通过排泄通道将泥石流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区域,尽量减小泥石流的破坏力。第三,从源头上治理泥石流问题,在前期阶段对可能存在的泥石流风险加以重视,采用防风固沙、植物加固等方式进行泥土加固,定期清理可能造成泥石流的潜在因素,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多方面限制,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该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可能存在的各类灾害做好提前的预测,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将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在最小。对于灾害的防治与预控来讲,不仅要关注安全问题,还要选择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灾害治理的作用,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杨义林,陈璠.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能源与环境,2018(3):105+110.
[2]杨龙.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91-92.
论文作者:叶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滑坡论文; 地质论文; 灾害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