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田虹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田虹

田 虹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干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划分为平均的两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97.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以及护理满意度(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58%,18.42%,71.05%),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安全的临床手术护理方法。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眼科疾病,它主要指的是患者突然发生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压迅速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明显的眼部疼痛、偏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容易导致患者眼盲,且常常存在白内障等合并症,从而更加的增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加强和提高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水平[2]。本文选择2010年03月~2014年03月之间,我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对他们实施手术治疗,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0年03月~2014年03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患者的年龄大约在35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5.2岁;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44例。将76例患者依照抽签法随机进行平均划分,其中,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38例。经过临床分析,两组患者均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手术、小梁切除手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且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方法等方面的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主要包括有术前手术室准备、降眼压药准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术后常规护理、临床病症监测、安全护理、心理干预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判断标准

1.3.1 痊愈 患者手术成功,其眼压、房水、角膜、前房等均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有显著的提升;

1.3.2 显效 患者手术成功,其眼压、房水、角膜、前房等基本恢复正常或有明显的改善,术后视力有较大的提升;

1.3.3 有效 患者手术成功,其眼压、房水、角膜、前房等存在轻微并发症,术后视力有所提升;

1.3.4 无效 患者手术失败,其眼压、房水、角膜、前房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3-4];

1.3.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并进行X?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临床比较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总有效率为81.58%(31/3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37/3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42%(7/38),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1.05%(27/3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47%(34/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以便于更好的确保手术实施成功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围手术期干预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手术护理的患者(81.58%),且术后的并发症(5.26%)明显少于常规护理患者(18.42%),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89.4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1.05%),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俊荣,杨晓霞,郝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024-1025.

[2]尚宏,陈杰,韩秀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14):366-367.

[3]罗冬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8):181-182.

[4]朱姝.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版),2013,08(08):712-713.

[5]陈冬梅.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12(09):998-999.

论文作者:田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  ;  ;  ;  ;  ;  ;  ;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田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