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精神与大学生发展_大学生论文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大学生发展_大学生论文

十五大精神与大学生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精神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如何让十五大精神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青年大学生头脑,成为高等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通过与学生广泛交流,我们发现学生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十五大精神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是向大学生进行十五大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十五大精神是大学生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将十五大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导向

人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可能性,从价值的观点研究并作出选择乃是教育固有的特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用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大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的发展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每个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更有利的条件。十五大报告对我们国家走什么路的问题把握得非常准确,描述得非常清晰。它集中体现在十五大的主题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它具体反映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旗帜问题和路线问题。十五大报告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对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回答了中国如何走向21世纪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这个角度理解十五大精神,可以使一代跨世纪的大学生领悟“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命题的深刻内涵,开阔视野,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增强对祖国前途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并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自觉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十五大报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杰作。大学生除了要深刻理解十五大报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贡献外,还应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准确掌握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念,比如:邓小平理论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的观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的观点;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的观点;“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看世界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的观点,等等。自觉运用正确的理论,树立科学态度,具备创造精神,这些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生应该善于将十五大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宝贵资源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那些善于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善于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的大学生才算是成熟的大学生。把握大势、通观全局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因为,大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有利条件往往能够给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大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某些困难也往往能对人的发展提出有力的挑战。

十五大报告中有许多新的提法,这些提法所蕴涵的观念变化、政策变化、体制变化等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利用政策的变化致富了,不少城市利用政策的变化崛起了。是否善于抓住机遇,是否善于运用政策,对变化是否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确是区分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十五大报告中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就是强调“机遇意识”。江泽民同志说:“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机遇意识首先意味着对有利条件的认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调的国际环境,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国内环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特征,加之我们党确立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机遇意识还意味着对不利条件的认识。它能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挑战。比如,在科学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我国尚存在着差距,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不快,技术创新能力欠缺,在观念、体制、政策、队伍、资金等方面都有待改进。而这些问题不正可以激发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的强烈愿望,推动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长知识、技能吗?

机遇意识还可以与大学生对发展持何态度、发展在何领域、为谁而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祖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这一代大学生有其前辈所不具备的发展环境的优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应只讲待遇,要看到机遇。

二、 十五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政策举措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十五大精神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革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谁能意识到并善于正确对待这些影响,谁就有可能掌握主动权。

(一)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和调整

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不仅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个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确立了这样一些思想: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目的,所有制是手段;非公有制形式同公有制形式的关系,不是“对立”或“补充”而是“共同发展”;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公有制为主体,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等等。这些思路为大学生在多种所有制单位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国现有千余所高等学校大多为国家所办。国办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虽然这几年也并非都在国有企业就业,但始终在认识和政策问题上有所不清。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非公有经济有了生存权和发展权,但只扮演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角色。这种所有制等级观念不仅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对人才的发展同样不利。许多非公有制的企业迫切需要技术和管理骨干,这里无疑也应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基地。

(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使得国有企业可能重新成为大学生发展所关注的地方。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使得国有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因此,仅用思想工作和行政手段把大学毕业生留在国有企业的作法越来越难行得通。对此,一方面,我们仍有义务把优秀大学生放到国有企业去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只有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留得住人。十五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措施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的问题上,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思路:一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实现,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二是通过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达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步好转,大学生将会自觉到那里发展的。

(三)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但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不可避免地要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将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长期以来,由于观念和实践上的误区,使“按劳分配”的标准逐步从“按劳动绩效分配”异化成“按人头分配”,从社会化分配逐步异化成“单位化”分配。这种分配模式,以表面的公平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公平。坚持按劳分配,就要清醒认识其本质内涵——按劳分配之“劳”,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或某种资历概念,而是劳动绩效,即劳动创造的实际社会价值。一旦确立了这样的劳动价值标准,就从根本上承认了人的天赋、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劳动成果的差别,就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拉开劳动者收入差距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分子可以通过从事复杂劳动取得更多的报酬,技术和信息资料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得收入,基本生活消耗之外的资金还可以入股并取得股息红利收入,这一切都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得到更现实的体现。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在校大学生:你们今天学习质量的优劣与你们走向社会的生活质量的优劣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四)关于施科教兴国战略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从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技术改进和技术更新,还是生产力要素重新排列组合,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的增长点的产生无一不需要科学技术,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科学技术载体的人具有了极强的身份优势。新的科技革命带来新的工业结构调整,新的工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具有良好再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在这种结构性调整中无疑具有先天优势。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管理方式的变化,而“三缘”(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的传统家族式管理与所有者和经营者集于一身的模式显然已不合潮流。历史将为高学历、高能力的人们提供经营管理权。

总之,十五大所描绘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蓝图,将为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奠定基础。它确立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高生活质量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它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就业;它使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它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压力和活力。这一切都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更大的适应能力和更强的敬业精神。

三、十五大精神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作为特定群体的大学生,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十五大精神以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合乎中国现实条件的要求,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一)关于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

“素质”这一概念,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尽管人们一般用不同的尺度对素质进行结构性划分,但大学教育最关心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道德才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大学生要自觉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艰苦创业精神作为自己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学生还应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问题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要意识到,只崇尚专业技术而忽视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是危险的,只崇尚个人奋斗而忽视合作精神和利他精神是可悲的。

在一个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基调的时代,没有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民,就谈不上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实力的提高。大学生要树立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观念,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也应在科学文化的思维方式,科学文化的工作方法以及科学文化的精神内涵等方面有所提高。大学生要始终将治学作为立身之本,将追求卓越作为奋斗目标,学会对本学科负责,不断加深自己的学术功底,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向学术前沿探索,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二)关于先进性的广泛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勤于思考又涉世不深,接受极快又可变性较强的大学生,究竟应按何种标准建立价值观体系,按何种方式行动,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十分重要的事,对学校教育工作者也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对此,用传统的理论解答显然不行,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又于事无补。十五大报告中在谈到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了“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十五大精神中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放在首位,它体现了我们党对思想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因为,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思路就更清晰、更易于理解了。这对于在大学生发展中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十分重要。

十五大精神对学生骨干的培养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里有一批积极要求向上的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战略任务。而这批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如何起到表率作用,如何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其他同学,将对大学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十五大精神,所有学生骨干都要保持先进性,都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学生干部要意识到“干部”这一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身份标志”,更是对自身发展的特殊约束,因此要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自觉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他们走向社会后才能发展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这里要特别谈谈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和党员大学生。应该看到这些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的环境中成长,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工作上有热情、有能力,思想上比较敏锐,接受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并有一定的抱负水平和成就感,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过于单一,所处环境过于平和,自身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在社会一线和艰苦环境的锻炼,他们的信念和知识仅仅来自于书本,也没有经过长时期、严格的党内生活,这些弱点和不足十分需要通过党性修养的加强来弥补。十五大精神在这些方面均给予了非常明确的指点。

其次,应该看到十五大精神中对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很务实的一面,那就是兼顾广泛性,注意层次性。思想道德建设如果脱离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实际,用一刀切办法,用过高的要求,也难以达到目的,这早已被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历史所证明。这个思路对学校教育如何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用不同的尺度和方法促进各层次大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经验表明,大学里更多的是一大批普通大学生,他们的发展状况如何将影响到大学生总体发展的水平。相当长时期,人们对大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对用政策资源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思路过于偏窄,这在今后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和各界青年提出“四个统一”的希望,这不仅对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一大批专门人才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勇于研究探索,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培养工作。

标签:;  ;  ;  ;  ;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大学生发展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