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执政四年来泰国经济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四年论文,形势分析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他信政府上台执政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里,泰国经济从东南亚各国中脱颖而出,开始彻底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崛起,且有可能成为东南亚经济的“火车头”,泰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因此备受周边地区和国家的重视。本文总结了他信执政4年来泰国经济增长所呈现的主要特征,简要分析其经济增长的国内外因素,同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对泰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泰国未来的基本经济走势。
一、他信执政以来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尽管他信政府上台伊始就面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不利形势,紧接着又受到油价上涨、SARS、禽流感、南部骚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泰国经济状况却逐年好转,并呈强劲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由2001年的1.9%上升至2002年的5.4%(注:本文引用的数据(另有说明的除外),均来自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Country Report Thailand August 2004 Main Report。),2003年以6.7%的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列亚洲第二,2004年经济增长6%(注:《国际商报》2005年4月4日。)。泰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启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见图1(注:图一资料来源:Bank of Thailand,Press Release on Economic and Monetary Conditions:October 2004.source:http//www.bot.or.th。)):
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图一)
附图
1.政府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他信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通过一系列政府项目与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投资成为带动国内需求,同时促进出口的总的发动机。2002财年政府的预算赤字达2000亿泰铢,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60%,这进一步压缩了政府利用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于是政府在财政支出上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2003财年支出较200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但2004财年的支出又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的财政总支出较上年度同期增长了18.1个百分点。
2.国内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由衰转盛,与出口并驾齐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泰国国内的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受199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度处于低迷状态,金融危机随后两三年出现的经济复苏主要是靠出口拉动的。他信政府上台后,就把拉动国内需求作为其经济政策的一项最主要的任务,以减少对出口的过分依赖。近两三年来,尽管受到诸多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泰国经济却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国内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恢复与快速增长可以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已经与出口并驾齐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原因外,近年来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加速了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如电子、汽车、摩托车等加工工业部门的私人投资,另外农产品价格的攀升以及出口的增加带来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更是刺激了国内的私人消费。同时泰国国内不断上升的经济增长势头更是进一步提升国内消费和投资的信心指数,2003年12月的消费信心指数升至110.9,创泰国有史以来最高点。2002、2003年私人消费的增长率分别为4.9%和6.3%(注:该数据引自Bank of Thailand,Monthly Bulletin:september.source:http//www.bot.or.th。),私人投资的增长就更为突出,这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3.2%和17.9%(注:该数据引自Bank of Thailand,Monthly Bulletin:september.source:http//www.bot.or.th。)。2004年由于受油价上涨、禽流感、南部骚乱等负面因素的影响,2004年私人投资增长15.3%,低于2003年17.5%的增速(注:《国际商报》2005年4月4日。)。
3.出口呈强势增长,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泰国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就一直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易在泰国的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随后的经济复苏中,出口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出口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39.1%上升至2000年的66%(注:该数据转引自李毅:《近期泰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载《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第74页。)。尽管他信政府上台之初试图依靠扩大国内需求来改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强劲,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泰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关税减免效应,泰国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势头,2003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8.6%,预计2004年的增长率将超过20%,对GDP的贡献率仍保持在50%~60%之间。
4.旅游业逐渐恢复且增长迅猛。旅游业是泰国财政收入和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且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2003年的SARS、伊拉克战争却给泰国旅游业以沉重打击,旅游人数较2002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降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从2004年初开、75.1%和12.6%,预计2004年境外旅游总人数将超过2002年的1080万和2003年的970万达1200万人次,南部骚乱、禽流感等不利因素也未能阻止旅游业增长势头。旅游业的回升也是泰国的经常性项目尽管受油价攀升、进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仍保持盈余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总体保持平衡与稳定,逐步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这体现在几项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上(表1):1.从泰国的通货膨胀率来看,尽管近年来受全球油价攀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整体通货膨胀(headline inflation)率有所上升,但核心通货膨胀(core inflation)率基本保持在0.2%的低水平状态。2.失业率近3年来也基本处在低水平的稳定状态。3.国家的财政状况不断好转,财政预算逐渐趋于平衡。这几年虽然政府支出大幅增加,但财政收入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大幅增加,再加上政府推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和挂牌上市、提升国有资产价值等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003年财政收支还实现了340亿泰铢的盈余,但2004年油价上涨、禽流感、南部骚乱等因素会导致政府的非预算开支增加,因此会出现占GDP总量0.7%左右的财政赤字。而在2004~2005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实现了近些年来的第一次财政预算平衡,比原计划2008年提早3年。4.泰国对外贸易和经常性项目继续保持顺差,受油价上涨、进口数额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和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在今后一两年内会有所缩小。5.对外负债额由1997年的1090亿泰铢下降至现在的500亿泰铢(于2003年7月提前偿清IMF的债务,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偿清全部外债),短期债务所占全部债务的比重为22%,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0%已大有改善。6.外汇储备不断充实,外汇储备的总量到目前为止已达440多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7.泰铢对美元等货币的汇率也基本保持稳定。
表1
泰国经济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年份
2002(A) 2003(A) 2004(B) 2005(B)
GDP增长率
5.4
6.8
6.4
5.9
失业率(平均)2.4
2.2
2.2
2.3
通货膨胀率(平均)
0.6
1.8
2.7
2.4
政府收支(F)(占
-1.5
0.3
-0.7
0.0
GDP的比重)
出口(美元) 66.1
78.4
87.9
97.6
进口(美元)-57.0
-66.8
-80.2
-91.8
经常性项目(美元)
7.0
8.0
4.8
3.3
经常性项目占GDP
5.5
5.6
3.0
2.0
外债 59.2
52.1
50
47.8
泰铢对美元的汇率
43
41.5
40.5
40.8
数据来源: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Country Report Thailand August 2004 Main Report
注:A表示实际数据,B表示预测,F表示这里的政府收支是按财政年度统计的,泰国的财政年度是从头一年的10月1日到当年的9月30日。
(三)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又开始吸引不断增多的外来投资。在亚洲30个国家竞争力的排行榜上,泰国由以前的第17位升至第10位,位列中国、日本、韩国之先,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和高效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是其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注:hatrudee Theparat,“The competitiveness challenge”,bangkokpost of Mid-year 2004 Economic Review.)。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再加上政府为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所采取的减免税收、降低利率、简化各种投资审批程序等优惠政策,再次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商的目光。外来直接投资由2001年的1800多亿泰铢增至2004年的3000多亿泰铢,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且随着泰国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和各种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外来直接投资在今后几年内还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泰国投资银行预测,泰国未来5年外来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注:Nareerat Wiriyapong,“Quality over quantity”,bangkokpost of Mid-year 2004 Economic Review.)。
二、经济增长原因探析
他信政府上台之初就提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三大经济发展目标(注:曹云华:《从复苏到新的增长——东南亚经济形势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5期,第8页。)。从上述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看,泰国经济正朝着这些目标靠拢,这主要得益于他信政府上台后在国内推行的“双轨”经济政策;而近年来日美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带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则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
(一)“双轨”经济政策。所谓“双轨”经济政策,简单地说就是依靠内需和出口的“双引擎”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促进出口。具体表现为如下的政策措施:
1.在扩大内需方面主要有:
(1)增加收入政策。增加收入一直以来就作为泰国政府推行“双轨”经济政策的一项核心内容,它既是拉动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发展轨道的基础。政策实施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泰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了占泰国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的严重贫困问题。据2002年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农业生产部门每月的人均收入仅为2500泰铢,远远低于非农业生产部门的7500泰铢。这种低收入状态严重地限制了占泰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消费水平,是导致国内私人消费长期不振,影响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推行了延期偿还债务、一县一产品、农村基金、设立人民银行提供小额贷款以及扶持中小型企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计划以及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劳动就业率。
(2)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他信政府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对这几年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信政府上台之初主要采取扩大财政赤字、通过国有银行提供借贷、减免税收、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短期内为农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资助和贷款,增加农民收入。还有政府对于房地产业实施的一系列税收优惠以及低息借贷等财政货币政策,对于刺激房地产业的消费与投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近年来,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科学技术等基础领域,以改善国内宏观投资环境,增强同中国、印度等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另外他信政府还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全面、系统、迅速地处理商业银行系统的大量不良贷款,加快金融系统的资产重组,使金融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信贷功能;2004年2月,泰国政府又推出金融机构合并与精简计划,使各金融机构做到各司其职,更好地为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服务,同时有利于加强对金融系统的监管。
2.在扩大出口方面则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拓宽出口渠道,以减轻对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因此泰国加强了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联系,以各种方式进行区域经济的整合,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签订各种多边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与周边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在这方面,东南亚国家中以泰国和新加坡的表现最为活跃(注:曹云华:《从复苏到新的增长——东南亚经济形势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5期,第8页。)。泰国试图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与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印度、新西兰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订或正在谈判的过程中,与日本还签订了更密切的经济合作友好协定。2004年头5个月泰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率为30%,占总出口量的比例由2003年的20.6%升至22.1%;对中国、澳大利亚的出口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6%和53.5%;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11.6%和17%,尽管所占比例仍为最大但有所下降,这反映出泰国的出口渠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全球经济复苏。近年来美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复苏,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这为以美日为主要出口市场、高度外向型的泰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近年来泰国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三)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促进了在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增长,使东亚区域内部形成新的产业链,中国被认为是带动东亚经济出现新的增长的新引擎。泰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因此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后,在此框架内两国于2003年率先实现果蔬零关税,到2004年10月为止,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达12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泰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对泰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注:《唐家璇访泰畅谈中泰友好》,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10—25/26/498517。)。
三、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泰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问题仍很严重。尽管他信政府一直把消除贫困、增加收入作为执政以来的核心政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贫困问题仍很严重。据泰国银行2004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农业部门人均每月的收入水平为2865泰铢,与非农业部门的7533泰铢仍相差悬殊,较前几年的变化不是很大。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尽管政府的一系列资金资助和借贷在短期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大部分人收入的增加主要不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而是用于个人消费。因此从长期看,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南部骚乱是阻碍泰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国内消费和投资信心,同时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据有关经济学家预测,南部骚乱问题将使2005年的经济增长减速0.2个百分点(注:Parista Yuthamanop,“Thai GDP growth pegged at 6.4%”,bangkokpost,2004—11—10.)。
(三)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也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他信政府的权力集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政策落实及成效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另外他信政府大部分内阁要职官员浓厚的商业家庭背景以及长期困扰泰国经济发展的腐败问题,更会加重许多人士对各项政策是否得到彻底落实以及这些政策的真正受益者等问题的担心和疑虑。
(四)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是对外依赖程度高,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50%~60%,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样经济发展就会受世界市场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泰国的支柱产业集中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部门,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服务业领域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使得泰国劳动力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丧失,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泰国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五)世界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目前影响最大就是石油价格的长期居高不下。泰国在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方面严重依赖进口,石油价格的攀升会带来能源、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而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由此引发泰国国内物价的上涨而导致通货膨胀,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出口竞争。油价的上涨还会使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变坏,造成出口受阻。总之,油价的居高不下会给泰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据世界银行的一个经济学家分析,2004年石油价格7.5%的增长率使泰国经济下降了0.5个百分点(注:Parista Yuthamanop,“Thai GDP growth pegged at 6.4%”,bangkokpost,2004—11—10.)。
四、泰国未来基本经济走势
总的来说,未来几年泰国经济将基本保持较快速度且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在2004~2005财政年度预算中,泰国政府计划实现7.5%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5%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但世界经济形势由于受石油价格继续攀升的影响在2005年度会有所回落,世界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同时也是泰国的主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再加上泰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上述固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泰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普遍认为泰国2004~2005财政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在5.9%左右,且还会出现占GDP总量0.1%的财政赤字。但诸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常性项目等其他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将基本保持稳定(见表1)。同时,宏观调控仍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未来几年内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仍将放在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上(注:Wichit Chantanusornsiri,“Equal focus placed on social development,overall stability”,bangkokp ost,2004—11—23.)。
注释:
⑩Cholada Ingsrisawang,“Jury still out on Thaksinomics”,bangkokpost of End-year 2001 Economic Review.
标签: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