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6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3)与并行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n=33),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指、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与Berg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情志护理;穴位按摩;中风偏瘫
中风西医称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疾病,致残率与病死率均属于较高水平,偏瘫则为本病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从中医角度看,本病与气血逆乱、血瘀阻络或溢血于脑等相关,偏瘫即半身不遂,典型表现为单侧上下肢、面部肌肉群等的功能障碍[1]。我院对中风偏瘫患者在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中风偏瘫患者66例,纳入时间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认知功能正常;(2)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随原发性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等障碍患者;(2)不同意参与研究者。该66例患者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5~75(56.81±8.52)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3)与并行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n=33),分组后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程、年龄、体质等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功能位摆放、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中医护理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情志护理,根据辨证施护原则,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利用沟通、分析、推理等了解患者的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合理利用语言开导、情志相胜、移情易性、顺情解郁等方式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并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2]。(2)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偏瘫位置选择对应穴位进行按摩,如果为上肢偏瘫,可选择手三里、肩井穴、肩贞穴等进行按摩,如果为下肢偏瘫,可取风市穴、环跳穴、绝骨穴等按摩,如为面部则可选择下关穴、地仓穴、太阳穴等进行按摩,另所有患者均取大椎穴、肾俞穴、太冲穴等,一般每日按摩3次,每穴按摩5~10min。(3)中药熏洗,使用红花、桑枝、伸筋草等煎煮后,取汤汁进行偏瘫位置的熏蒸,待到汤汁温度降至40~50℃后,进行熏洗。也可配合足底按摩加快血液循环,以加快中药成分的吸收。每日熏洗1次,每次时间20min。(4)饮食护理,以饮食有节、按时定量为基本原则,以谷物、水果、蔬菜为主,配合肉、鱼、蛋等,忌油腻、高盐、高糖、刺激等,如果患者血瘀可食黄芪粥,如脉络淤阻可食柑橘、萝卜等理气,脾胃虚弱则可食红枣、糯米等,但需注意预防食物相克。
1.3观察指标
评价手指(偏瘫手指功能评价法)、上肢、下肢功能(上下肢功能评定法)评分与Berg评分(Berg平衡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1.0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手指、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与Berg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x±s,分)
3.讨论
对中风偏瘫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时,通过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神经系统张力,有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配合穴位按摩,则可调节脏腑,活血化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抗病能力,也可提升精神,改善神经肌肉功能。利用中药熏蒸,则可利用中药与热力之间的协同作用,驱寒活血,化瘀止痛,有利于加快局部微循环的血液灌注,加快机体的代谢。再通过饮食护理,则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增强患者抵抗力,补充营养,能够补精益气。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以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后,手指、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与Berg评分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方案效果理想,优于常规护理方案。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平衡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耿鹏.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7):138.
[2]郭红娜.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9):127.
论文作者:何玮,戴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