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田勇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田勇

——以长江流域为例

田 勇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255000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二是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目“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材从长江流域的地貌、气候、径流量、流域面积等,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从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以及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状况。教材设置了图4-1-2“长江流域”、图4-1-3“沿北纬32°中国地势剖面图”、图4-1-4“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三幅地图,结合问题,让学生了解长江各河段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比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资源状况,为后面学习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奠定基础。

第二目“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教材从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区的形成、流域内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以及长江航运价值等方面,让学生充分体会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图4-1-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反映出,长江流域工农业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中下游沿江两岸,工业部门齐全,农产品种类多,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知识窗“长江航运”系统的介绍了长江的航运状况,加深了同学们对长江素有“黄金水道”这一美誉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本节课面向高二学生,这一级同学经过了高一的学习,地理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已经具有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流程设计

1.导新课入。教师:播放Flash短片,让同学们回答图中描绘的、歌中赞美的是我国那条河流?除了感受到它的雄伟壮丽,可曾想到它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长江;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2.讲述新课。展示长江流域谷歌地图及资源分布图;读图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析成果展示:(1)地貌千姿百态;(2)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河流流量大,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4)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教师:阅读材料:长江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在全球流域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中举世无双——体会: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据的突出地位。刚才我们分析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状况,下面同学们来思考: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3.合作探究。教师: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价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生:成果展示:(1)自然条件。有利:①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 ③水能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动力;不利:①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②上游地形复杂,发展受限制。

(2)社会经济条件。有利:①长江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劳动力资源充足④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五、课堂小结

 地貌

 气候

 水文水系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与城市

工、农业

 交通

六、教学特色

1.制作Flash短片导入,优美的音乐配上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一开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渴望。

2.实物展台展示探究成果,极大提高了小组内的合作意识,小组间的竞争更激烈,提高了教学效率。

3.讲述中,引导学生回忆区域分析的思路,从何处入手,分析哪些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田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田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