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玉霞

徐玉霞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定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定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塞;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75-02

脑梗塞属于临床上的多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出现缺氧、缺血现象,引起机体出现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的疾病[1]。我院为了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

对照组19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0:9,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至78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7.32±4.12)岁;临床表现:有8例患者存在偏瘫,有6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有10例患者存在失语;疾病原因:有12例患者为房颤,有7例患者为局部血栓。

实验组19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1:8,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1至79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7.45±4.24)岁;临床表现:有10例患者存在偏瘫,有7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有9例患者存在失语;疾病原因:有11例患者为房颤,有8例患者为局部血栓。

对比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疾病原因等基本资料,P值大于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病房环境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主要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达到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护患关系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定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选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

1.3.2判定标准 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实施肢体功能评定,选用运动功能评分表,正常:得分100分;轻度障碍:85至95分;中度障碍:50至85分;重度障碍:50分以下[3]。总有效率=(正常+轻度+中度)/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9.33±3.47)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5.78±4.15)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9.29±3.39)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4.45±3.56)分;经比较可知,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定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表 对比两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定情况(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塞的主要好发群体为老年群体,该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4]。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塞发病较急,且患者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症状,因此,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例如紧张、担心、焦虑、恐惧等,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并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为患者讲解成功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并告知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利于预后[5]。

3.2 病情监测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等),密切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四肢运动功能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以及血氧监测,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3 安全护理

由于该病发病较急,且部分患者会存在瘫痪、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一时难以接受,为了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发生跌倒或坠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在床边设置护栏、安排专人看护等。

3.4 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患肢实施按摩,并对患者实施一定的运动训练,但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达到加速其血液循环,预防肌肉出现萎缩的效果,若患者存在语言障碍,还应对其实施语言练习,告知患者家属或朋友多与患者沟通,促进其恢复语言功能。

总结得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符玲萍.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539-1540.

[2]闫翠萍.家属同步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7):108.

[3]邵丹,邵静,徐锡春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94-95.

[4]闫新玲.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39,41.

[5]张爱武.为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96-97.

论文作者:徐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