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论文_张伟

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论文_张伟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33000)

前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为主题,兴起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60年代风行于世,深受现象学、存在主义、道教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吸纳了现代整体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咨询等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亚伯拉罕•马斯洛、卡尔•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等。

一 需要层次理论简介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动机,动机是有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构成的,因此需要构成人内心世界的核心,控制着一切意识和认识,是所有行为的根本动力。按照较低需要到较高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比如食物、水、氧气、性等的需要;安全需要,比如安全、舒适宁静等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如融入他人中间、与他人建立关系、爱与被爱等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比如自信、价值感、能力感、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发挥潜力、拥有意义深远的目标等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支配着人们的动机,只有当它得到适当满足时,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生理需要是最底层的基本需要,在产生其他任何需要之前,基本的生理需要必须满足。如果基本的生理需要很紧迫,其他需要就处于抑制状态,而且不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当它们得到合理的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安全需要)就会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当个体不再关心安全问题时,个体又会被归属的需要所激励,渴望融入他人、与他人建立关系。如果个体的生活衣食无忧并且很安全,而且具有社会归属感,个体就会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去做能赢得被人尊重的事情。需要层次顶端的人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生活富裕、安全、被别人爱、爱别人、有信心、善于思考并有创造力等。这些人已经超越了人类基本的需要而寻求他们潜力的充分发展,或者是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理论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当前大大学教育管理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环境氛围和社会支持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层级的需要。

学校需要严格贯彻落实经济困难生的帮扶政策,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中更是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基本原则。这一系列政策都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获得经济支持,从而满足“生理需要”,在这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有激励自己发展高层次的需要。也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学生才有可能安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而不是为了每日温饱问题而绞尽脑汁,也避免学生因为付出大量学习时间从事兼职工作而耽误学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需要严格落实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既包括保证校园安全稳定,提供安全的外在生活学习环境,还包括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内在心理的安全与健康。全体教职工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改善环境条件,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

学校需要建立建设良好的班风,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按照埃里克森心理阶段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18岁-40岁),此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当危机顺利度过时可以实现与他人的同一性相融合,发展爱的能力,建立亲密关系;当不能顺利度过危机主要表现为缺乏亲密关系与归属感,体验到强烈的孤独的感觉。这一阶段的核心品质是“爱”。在班风建设上,班级归属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开朗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是班级归属感形成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在班级归属感的培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3)学校要高度重视班级建设,支持班级开展各式各类活动,这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提供舞台。

(4)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高校班级建设,为学生归属感培养拓展渠道。在宿舍氛围建设上,要鼓励、引导大学生建立亲密互助、友好和谐的宿舍文化,让宿舍变成第二个家,室友成为家人,真正获得支持,形成对于宿舍的归属感。在异性关系发展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培养爱的能力。

学校管理教育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自我尊重与被人尊重。自尊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自尊的形成既有自我意识等内在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在自尊的培养上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从不同途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一方面要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自尊培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朋辈心理互助,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学生自尊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以身为范做好大学生的榜样,引导并促进大学生自尊的发展。

学校要加大加强社会形势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从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加强现今社会形势的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社会需要和自身价值以及想创造的价值方向。个体只有把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统一结合,所创造的价值才会被社会认可,那么个体的自我实现才有价值和意义。首先要建立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探索自身的兴趣爱好并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掌握自我实现的知识获取渠道。其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实际相结合,拓展自我实现的可行之道。第三要加强对于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鼓励学生将自身兴趣、专业特长、创新意识融合贯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自我实现提供落地生根的平台。

作者简介:张伟(1988年8月—),女,湖北省仙桃人,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湖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论文_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