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半流质食对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堵管或拔管及鼻饲患者吞咽功能自行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组给予半流质饮食,应用吞咽障碍7级评级和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评估吞咽障碍等级与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患者半流质饮食吞咽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气管切开;吞咽障碍;半流质饮食
神经外科患者时常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障碍吞咽障碍从而可能出现误吸,窒息。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一般气管切开患者病情重,不能经口进食。须通过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由于长时间未经口进食。患者难免出现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难,对于医护人员,不仅要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还须尽力降低其相关并发症,保留患者各功能状态的完好,可有效的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经CT检查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无后组颅神经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病情稳定气管切开堵管经鼻胃管进食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评估工具。洼田饮水试验>3级,GCS评分>9分,能遵嘱动作,可配合的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观察组给予半流质饮食(如果泥,米糊),使用洼田饮水试验,给予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及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在安静轻松的环境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约45度,食水不宜过多3-5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患者口中食水已咽下再喂下一口,防止食水反流。
心理干预在疾病恢复期患者由于长时间未经口进食,由医护人员提供鼻饲营养,患者心理产生依赖,丧失自主能力,护理人员应加强宣教做好心理护理,混着及家属树立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1.3评估工具:
1.3.1洼田饮水试验,
观察两组气管切开患者饮水试验评级情况:患者采取坐位,通过水杯让患者饮下30ml温水,观察患者饮水情况,1级:患者可以顺利地一次将水饮下,2级:患者需要分2次将水饮下,并且可以不呛咳的咽下,3级:患者可以1次将水咽下,但是咽下过程中有呛咳,4级:患者需要分2次以上才能将水咽下,但是咽下过程中有呛咳,5级:患者在咽下过程中有频繁的呛咳,不能全部将水咽下。
1.3.2吞咽障碍评价采用才藤荣一于设计的7级评分法[2]7级为正常,进食及吞咽功能正常;6级为进食及吞咽功能轻度异常,需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及性状,口腔内残留少,不会产生误咽;5级为口腔问题,需要改善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增多,吞咽时需要提示,不会产生误咽;4级为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进食存在误咽,但是通过调整进食的体位或调整一口量可以有效预防误咽;3级为水的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及性状有一定作用,吃饭时只能咽下食物,不能摄取水分;2级为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及性状没有作用,水份和营养物质均需静脉供给;l级为唾液误咽,需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供给。痊愈为吞咽功能达到7级;显效为有效吞咽功能提高3~5级,但未到7级;有效为吞咽功能提高1~2级,但未到7级;无效为吞咽障碍无变化。
2结果
给予对照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予口服温开水5ml/次进行测试,记录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例数,在给予观察组香蕉泥5mL/次口服测试,记录测得吞咽困难的病例数,比较2次吞咽试验对吞咽障碍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
两组吞咽障碍等级评价
3讨论
由于对照组的流质饮食流速过快,患者容易引起呛咳,观察组所使用的半流质饮食流速较流质饮食慢,不易引起患者呛咳,所以观察组的半流质饮食能提高患者吞咽等级并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高怀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2001,5(10):78.?
论文作者:盛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患者论文; 流质论文; 气管论文; 功能论文; 障碍论文; 饮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