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乡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精准式文化扶贫,可以补齐我国在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短板,促进乡村地区文化消费的满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精准式文化扶贫,也可以提升政府的文化公信力水平,促进社会文化公平,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文化治理。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路径优化
文化扶贫是指通过改善乡村地区相对落后的文化基础条件,通过兴办技能教育、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地区在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同步发展,实现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1精准扶贫视阈下文化扶贫的重要意义
1.1改善乡村相对落后的内生动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2014年提出在农村要实行精准扶贫。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补充,即到了建党100周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建国100周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即将到来的第一个100周年之际,以期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困,还是思想观念、精神文化上的贫困,物质缺乏只是导致贫困的外部因素,而文化贫困才是内部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曾指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智和志就是内因,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和行动,没有要“飞”的内生动力,外部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精准扶贫为视角,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实行文化扶贫,才能提高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使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才更有利于乡村文化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实现乡村落后面貌的改善。实行文化扶贫,通过乡村的图书室、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等一系列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人口居民文化素养,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便利群众的基本文化消费需求,从外而内实现乡村整体文化环境的改观。
1.2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实现宜居家园建设的重要步骤,而乡村文化振兴又必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把重建乡村文化自信提上日程并摆在重要位置。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根生于乡村,乡村社会是保存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土壤,是新时代我国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而随着城市化的日渐推进,乡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进步,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乡村老龄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滞后,文化建设滞后也是当前乡村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人群文化消费难、文化消费意愿不强、乡村整体性的居民文化素养与城镇居民差距过大等问题显示了乡村文化建设在地理区域和推进环节上仍是我国整体文化建设需要补齐的短板。由此,在这种大背景下,以产业兴旺、城乡融合等路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的同时,以精准扶贫为视角,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的“文化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措施
2.1明确贫困群众切实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目的
要想达成强化文化扶贫精准性的目的,必须落实文化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众多措施,如戏剧内容、体育器材、电影题材、图书报刊以及互联网信息等,要就不同地区、民族、性别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群众满意度是就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最真实有效的标准,需要将群众现实需求的实现作为基本目标,而确保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更加符合农村现状,其是落实精准文化扶贫的主要方向。比如建设乡村图书馆之后要就关乎农业发展和老百姓现实生活需求的图书进行陈列,农业技术、生活技能科普等,均直接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可将其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于文化扶贫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再比如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广场时要确保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尽可能将其建设在乡村人口聚集的区域,确保可照顾更多群众。
2.2因地制宜强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文化扶贫策略
强化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乡村地区精准文化扶贫的基础与前提。就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计的建设而言,其不仅是文化扶贫的基础内容,更是保障文化扶贫得以落实的关键,所以说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效完善有利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式覆盖目的的实现,其属于将文化扶贫精准度进行提升的核心。近些年来民众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其对文化消费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并且越发迫切,由此造成乡村文化商品及服务需求种类向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其对公共文化产品以及衍生服务方面的要求均更加严格,因此乡村地区必须开展公共文化供给侧内容的深层改革。建设乡村地区的过程中要持续强化基础性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进程,确保各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可实现网络式覆盖的目的,将群众文化生活的持续丰富作为切入点,利用各类惠民文化设施的建设确保多样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性和丰富性。此外,还需打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之间存在的障碍,将乡村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作为依据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数量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进而可实现缩短文化活动广场和居民聚集区距离的目的。
2.3文化产业带领文化扶贫的同时提升精准性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可将其理解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其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地方文化繁荣的优势。我国乡村社会中均有众多文化资源涵盖,如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文明等。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速度和深度均相应提升,其为我国文化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可将乡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看作是乡村地区文化内生潜力释放的直接途径,其可发挥激活地方文化资源并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我国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优势向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优势进行有效转变,在此过程中由文化产业发展出发落实乡村文化扶贫政策。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定位的精准性,结合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环境与资源形式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利用文化品牌包装与宣传政策做到与当代社会文化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进而可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的进步,实现乡村群众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提升其文化水平。
3结论
由上述所言可以得知,乡村地区文化精准扶贫是我国基础扶贫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落实乡村地区文化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结合当地特色和群众需求逐层递进,推动当地文化振兴的同时将文化扶贫措施进行渗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达成文化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不仅可实现乡村文化的精准扶贫,而且有利于我国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前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151-152.
[2]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8(04):28-35.
[3]李创,吴国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J].西南金融,2018(06):28-34.
[4]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03):11-17.
论文作者:何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精准论文; 地区论文; 群众论文; 我国论文; 目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