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MBA的动因及实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实例论文,技术论文,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2)03-0048-(05)
如今,技术发展的迅猛势头及其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变迁,已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加以日益密切的关注。以培养商界精英为宗旨的商学院除了培育新一代的财务专家、营销专家和企管顾问外,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企业中与技术相关的议题上。为顺应以技术为主导的潮流趋势,帮助企业经理人利用新兴技术增强竞争力、创造顾客价值,美国许多著名商学院纷纷推出了各种以“技术MBA”、“技术管理MBA”、“高技术MBA”、“技术创新MBA”或“信息时代MBA”等命名的教育项目。美国《电脑世界》杂志(Computer world)从1997年起至今已连续4次进行了“前25个技术MBA项目”("The Top Techno-MBA Programs")的排名,榜上有名者,皆为以技术管理见长的著名商学院。那么,促使技术MBA如此盛行的原因究竟何在?美国著名商学院在实施这类培养项目时,其培养目标、学生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有何可资借鉴之处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技术MBA蓬勃发展的动因分析
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支撑技术MBA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
(一)企业经理人必须面对来自技术“双刃剑”的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以“技术知识爆炸”、“技术加速度扩散”和“技术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建立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学科发展基础之上的新兴技术,正日益缩短其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化市场的时间。这些新兴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重新定义着市场,改写着现有竞争规则,并对企业组织本身进行着全新的界定。新兴技术尤如一把“双刃剑”,使企业经理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新兴技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它们往往会削弱现有企业的竞争力。新兴技术的这种破坏性冲击力会危及许多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使得它们要么“被新技术边缘化”(失去市场领导地位),要么被新技术推向“直面死亡”的境地。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又为那些掌握了新兴技术精髓、反应灵活敏捷的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这些企业若能对新兴技术善加利用,将之融入其现有产品或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就能够在现有市场或新兴市场中实现价值创造。
那么,企业经理人应该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呢?通用电器公司Jach Welch的一句格言提供了迎接挑战的不二法宝:“要么你自己必须改变行业模式,要么由别人来替你改变。”也就是说,在当今这样一个“胜者通吃”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除了努力克服新技术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跟上不断加快的技术步伐,并发展出新的核心能力外,别无选择。这一切对经理人而言,则意味着必须从更全面、更深刻的角度来理解“技术”。
1.企业经理人必须提升对“技术”的理解
要想在以技术为导向的“新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取得繁荣,企业经理人必须对以下三类“技术”的现实及潜在作用有深刻的理解:
(1)产品技术
凭借此类技术,企业能够在对付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的同时,向全球化市场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
(2)生产及流程技术
此类技术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产品的制造及配送。
伴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IT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在以上两类技术中,已经出现了诸如新产品定义的动态管理模式、CAM、CAD、CAPP、CIMS、FMS、SCM、零库存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和技术。
(3)管理技术
是一种能够将企业组织与市场有机地整合起来的“软技术”。
对于“管理技术”,企业经理人尤其应当重视由新兴技术引发的以下变化趋势:
第一,“管理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MOT)领域。为适应新兴技术带来的变化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经理人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忽视技术或仅仅将技术方面的决策授权他人完成的做法。经理人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MOT)的角色,已从隶属于少数专业技术人员的狭小领域,扩展到了企业行政主管决策的最前线,而且这一变化呈日渐明显之势。
第二,用于“技术管理”的“管理技术”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经理人利用“管理技术”进行“技术管理”时,往往要面对诸如新技术的评估、联盟的设计与管理、参与新技术的战略的制定、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组织形式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与新兴技术开发及商业化有关的问题。经理人在看待与处理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一套全新的框架、观点和组织方法,并应认识到这些全新的“管理技术”所具有的集群性、虚拟性、模糊性和适销性等特点。
2.接受技术挑战:经理人准备好了吗?
那么,企业高层主管能够通过提升对技术的理解来战胜竞争对手,实现顾客价值吗?一项针对《财富》1000名CEO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具有R&D背景的CEO仅占3%,具有工程方面背景的仅占13%;相反,有32%的CEO具有金融和财务方面的背景,有31%具有市场和营销背景。这意味着对大多数企业的高层主管而言,尚不具备将“管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到“技术管理”领域的能力。也即,CEO们对以下一些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问题尚无应对之策:
(1)如何将技术整合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中?
(2)如何评估新技术?
(3)面对新技术,企业怎样才能做到更快、更有效地“进退自如”?
(4)如何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
(5)如何使产品成本最小化?
(6)如何对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使用进行管理?
(7)怎样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跨组织的项目进行管理?
事实上,如果CEO不能对技术评估、技术开发、技术适应性及技术实现等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则企业就无法有效地利用技术来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竞争优势。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个例子是日本的本田公司(Honda)——这是一个十分“尊崇”技术的企业,但却由于高层主管未能引导技术人员以商业的眼光来看待技术,从而造成了“为技术而技术”的困境(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汽车时,仅以其自身的技术目标为导向,使得所设计的产品既成本高昂又不讨顾客欢心)。另一个例子来自对目前备受争议的“IT黑洞”的反思:企业在IT技术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使生产率获得预期的提高,这种“生产率悖论”的原因究竟何在?除了企业高层主管们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时尚等外在原因,恐怕其内在的深刻原因还在于CEO们缺乏对IT技术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把握和洞悉。
(二)经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间的隔阂妨碍了价值创造
事实上,在大多数企业中,经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隔阂,而他们之间这种各自为阵的状况,正是阻碍企业在新兴技术环境下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1.经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观点存在明显分歧
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经理人员在考虑有关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时,往往更具有现实性。他们的目标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而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压力,又常常使经理人在作出是否进行R&D投资(以保持企业的战略竞争力)的决策时进退两难。在经理人看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科学家们大多不切实际和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往往仅从纯技术目标的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企业中有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科学家门,认为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不断地丰富和积累科技知识,而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创造是值得企业珍惜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往往认为经理人的观点是短视的,从而对其所谓的“商业目标”不屑一顾。
2.分歧来自教育背景不同和缺乏沟通
经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隔阂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各自不同的教育背景。经理人员所受的MBA教育,锻造了他们广泛的商业技能及对广博的社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而技术人员所接受的理工科硕、博士教育,却强化的是他们对某一狭窄的科技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透彻掌握。这样,一宽一窄,一文一理的教育背景,导致了这两类人员在思维方式和观点上的很大区别,并进而产生相互之间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今许多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角色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对技术人员提出了从更高层次参与决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自身也十分渴望跳出狭小的专业领域,通过与管理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来获取他们欠缺的商业知识及技能,以满足企业发展之需,并提升其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但是,令专业技术人员不胜烦恼的是: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他们往往无法准确理解管理人员的商业观点,甚至认为管理人员的商业语言是“神秘的行话”(Cryptic jargon),并为此而深感困惑。
3.为创造顾客价值,必须加强交流与沟通
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繁荣,就必须不断地创造出顾客价值。顾客价值的创造涉及到企业中从R&D到生产,再到营销等所有环节和职能。这其中,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将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应用于企业中所有管理职能,就能够创造出顾客价值。这就意味着,不仅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而且,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也应当消除隔阂,加强交流与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密切合作,共创价值。
(三)技术MBA:为经理人与技术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
合作始于交流与沟通,而交流与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观点。既然经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隔阂源于其各自不同的教育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借由某种全新的教育项目来为他们之间的合作提供共同的语言及概念框架。“技术MBA”培养计划恰恰就起到了这种“桥梁”作用:一方面,技术MBA培养计划通过向技术人员灌输商业知识和理念,使他们能够对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财务等诸多问题有所理解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用其掌握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技术MBA培养计划也力图帮助商业领袖及经理人提升对技术的理解,以便探索出在新兴技术环境下创造顾客价值的新途径。
事实上,技术MBA既不象传统的MBA教育那样,将课程按管理职能进行人为分割;也不同于传统的理工科硕、博教育,强调学生对技术细节的掌握。技术MBA所要提供给学生们(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是从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运用技术的工具和技能。它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突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力图将技术管理的创造性、灵活性、创新性、变化性等原则融于其中,自成一体。
二、“信息时代MBA”——技术MBA的一个实例剖析
(一)Bentley学院的“信息时代MBA”培养项目
美国Bentley学院是一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管理为特色的著名学府。在(U.S.News & World Report)2003年最佳研究生院的提名中,Bentley学院榜上有名;(美)《商务2.0》杂志(Business2.0)在其2001年第11期上,也将Bentley学院归入“前20所技术精英商学院”之列;(美)《计算机世界》杂志称Bentley学院的“信息时代MBA”为美国25个最佳技术MBA学位项目之一。另外,该学院还以其对网络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获得校园网建设方面的EDUCAUSE奖金。“信息时代MBA”(Information Age MBA)是该院下属的MCCallum商学院推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技术MBA培养项目。
(二)培养目标
“信息时代MBA”的宗旨是为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参与。具体而言,该培养项目要求毕业生能够:
1.以战略的眼光开发和利用IT技术;
2.不论作为商业领袖,还是作为团队成员,都应拥有相应的管理技能;
3.学会以顾客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4.善于利用员工的知识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5.善于分析和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课程设置的特点
“信息时代MBA”培养项目,将Bentley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与最新商务知识和理念加以全面整合,向学生提供了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广博性的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的设置如下表:
Bentley学院"Information Age MBA"核心课程一览表
白班核心课程夜班核心课程
1.综合商务基础(Integrated Busi 1.战略信息基础(Strategic
ness Fundamentals)
Information Fundamentals)
2.商业过程(Business Processes)
2.全球经济环境下的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3.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信息技术
3.商业过程(Business Proces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4.团队效能:理论与技巧(Team 4.信息时代的领导能力
Effectivenese:Theory and Skills) (Leadership in the Informa-
tion Age)
5.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Data Colle-
5.信息时代的全球化战略(ction Analysis and Management)Global Strategy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6.全球化战略(Global Strategy) 6.信息技术专题研讨(Informat-
ion Techology Workshop)
7.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顾客导向型管理
7.商务决策专题研讨(Business
(Customer-Focused Management for
Decision Marking Workshop)
Competitive Advantage)
8.领导能力与知识管理(Leadership8.商务表达专题研讨(Busines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resentations Workshop)
9.管理咨询团队(Management
Consulting Teams)
具体而言,“信息时代MBA”的课程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商务本质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负责对外关系的副院长Richard Honack曾说过:“当互联网浪潮来临时,那些在顶级商学院接受过MBA教育的人并没有被网络泡沫所吞没,他们保持了冷静。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应该如何进行商业策划。”他还说:“(商学院)应该使学生明白,技术仅仅是工具而已,它并非最终目标。”
Richard Honack的一席话,指出了强调商务本质,乃MBA教育的精髓所在。同理,技术MBA教育,也应该与理工科的硕、博士教育区别开来,它不应该专注于技术细节,而应将对商务本质的了解和洞悉视为高于一切的培养主题。Bentley学院的课程设置贯彻了这一主题。例如,《综合商务基础》、《商业过程》、《信息时代的全球化战略》等课程都旨在强化学生对商务本质的掌握;又如,《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信息技术》并非一门纯粹介绍技术知识的课程,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商业眼光去分析和利用技术。该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这样一些问题:企业系统(如SAP的R/3)、数据库工具(如Access和Oracle)、系统模型软件及电子商务使能工具(e-Commerce enablers)等各种前沿技术,对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有何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
2.突出IT技术在商务中的应用
对于信息时代的经理人而言,IT知识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资产”。因此“信息时代MBA”的核心课程,大都与IT有关,其IT类课程占到了课程总量的41%。核心课程中,有的旨在引导学生以商业眼光审视IT技术在企业中的角色,使学生了解各类企业是如何利用IT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更有效地进行运作,以及作出更佳的商务决策的;同时,还力图使学生对IT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每一项IT技术的新应用都既带来机会,也蕴藏了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这类课程如《战略信息基础》。另一类课程,则旨在教会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在商务实践中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技术。例如,《商业过程》这门课程,除了向学生讲解商业过程的一般特点外,更重要的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使商业过程得以实现的IT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如SAP的R/3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来对商业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又如,在《信息技术专题研讨》中学生也将学会使用一些最新的IT技术,而这些IT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各有关课程的学习中。
3.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既是组织中一个重要的职能,又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商务技能;而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当今企业获得成功之必要。在《商务表达专题研讨》中学生们将掌握在企业组织中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的概念与技能,这些技能不论对于后续的课程学习还是对于职业生涯都有实用价值。又如,《团队效能:理论与技巧》旨在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该课程向学生展示团队动力学和团队开发的各种模型,并提供将这些模型应用于学生们自己成立的团队的机会。学生们将在一个虚拟的、跨职能的工作小组或团队中,与具有不同背景的成员协同工作。该课程还将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风格、人际动力、组际事务等因素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并对团队成败的根源作出诊断。
4.培养学生在变化的环境与知识型组织中的领导才能
《信息时代的领导能力》将企业中的领导定位于有思想的问题解决者和有能力的变化管理者。该课程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决策模拟及经验分享等,引导学生探索在当今这样一个具有快速变化性、国际性和多样性的基于信息的环境中,作为企业领导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使学生有机会开发与应用一些应付变化的领导技巧。而《领导能力与知识管理》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型企业中的相关领导技能。
5.课程之间衔接紧密、整体性强
首先,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浓缩和精炼。例如,《综合商务基础》这门课程就是由若干“模块”构成的一门浓缩性课程。其次,各课程之间衔接紧密、承上启下,形成一个整体。
6.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时代MBA”计划在课程设置上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用IT技术解决现实中的商务问题的能力。例如,《管理咨询团队》就是一门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学生学习成就的课程,它为学生在管理咨询方面的实践和技能提供指导。该课程为学生咨询团队提供与客户(私人企业、公共组织或非盈利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接触的机会,并运用学生们所学知识为客户企业提供口头或书面的管理建议。
(四)“信息时代MBA”的学生定位
总的来说,接受“信息时代MBA”教育的学生一般可分为三类,他们选择技术MBA的原因各异,希望实现的目标也不尽一致。
1.专业技术人员
两年前,当互联网上的创新热潮高涨、网络泡沫越吹越大时,曾出现过技术人员是否有必要攻读MBA的争论。甚至有人怀疑MBA教育所传授的商务知识和理念,对于一个技术专才的创业之路来说,是否确有必要?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该争论嘎然而止:dot-com时代的结束,使得MBA项目,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技术的MBA项目,变得比以前更流行了。事实上,许多技术人员越来越感到,仅凭专业技术知识已无法适应自己在企业中角色转换的要求。他们希望跳出狭小的专业领域,进入管理层,更多地参与决策,在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价值。为此,他们选择“信息时代MBA”,以此作为树立商务概念、弥补商务知识、接触核心商务及金融财务问题的有效途径。
2.“信息中间层”
随着企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ERP项目的实施,企业中的CIO(首席信息官)阶层正在不断地成熟和壮大,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所谓“信息中间层”。而且,美国目前面临的经济萎缩不仅没有使CIO阶层沉沦,反而因为IT预算的缩减,更显出CIO决策的重要性。因此,美国CIO杂志已经大胆预测,到2002年,很多大公司的CEO将向CIO汇报工作,CIO正在向着企业的第二把手大步迈进。
而在这种积极的角色转变过程中,CIO这个职位将会被充塞进更多的内容。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要求,CIO不仅要精通IT和一般管理,还要对市场、金融、经济和公司业务有深入了解。更重要是,CIO要学会以商业和战略的眼光看待IT技术,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导公司的决策。因此,为满足对CIO的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CIO们(或那些准备进入CIO阶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接受“信息时代MBA”教育视为明智之举。
3.管理咨询人员
“信息时代MBA”不仅适合于专业技术人员和CIO,也可作为那些有抱负的、已经具有管理方面教育背景的咨询人员进入IT咨询业的“准入证”。
三、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美国技术MBA流行的动因及实例分析,引发出笔者对我校MBA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发挥我校IT资源优势,走技术MBA之路
首先,我校作为全国知名的电子类高校,其良好的IT专业背景和雄厚的IT研究力量为我校IT技术MBA的培养铺垫了坚实而深厚的IT技术土壤。其次,我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IT专业人才,他们或进入大中型IT企业,从基层干起,希望能逐步向管理层迈进(例如,进入CIO阶层);或自己创办IT企业,并已取得一定的商业成就,甚至不乏IT界翘楚。但随着IT行业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日趋激烈,他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自己对IT技术的战略理解力。我校完全应该通过创办特色化的IT技术MBA,吸引这些IT人才重返母校继续深造,他们为我校技术MBA提供了优良的学生来源。再次,我校长期以来与各类IT企业及科研院所有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这就为IT技术MBA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地和毕业生用武之地。
(二)突出特色,变IT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资源优势并非意味着必然的竞争优势。因此,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MBA教育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校首先必须设法将已有的IT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我校IT技术MBA成为MBA教育的一大品牌。而竞争优势来自于比较优势和特色化。为此,我们应该尽快超越IT技术MBA的表层化和概念化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突出IT特色:
第一,充分借鉴国外名校创办技术MBA的先进经验,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加大创新力度,特别要在深刻地把握信息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特点的基础上,将之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之中;
第二,鉴于目前大多数教材都不适用于技术MBA培养的现状,在教材和案例问题上,我们应该少采用“拿来主义”,多进行自主创新。可以利用我校IT技术方面的专家优势,进行系统化研究,并深入IT企业调研,编制出一批有特色的IT技术MBA教材和案例;
第三,特别应发挥管理学院教师大都具有IT技术背景的学科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展开师资力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