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个人动机与外部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_创客论文

创客个人动机与外部环境影响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机论文,外部环境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是极具创新精神的社会新人类,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践行者。他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借助网络资源与3D打印等新型生产工具制造出独特有趣的科技产品[1]。近年来,随着创客文化的兴起和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家用3D打印机、Arduino等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环境的有力支撑下,国外创客群体数量急剧增长,出现了各种创客空间[2]。随着对国外开源硬件平台的广泛引进,国内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的创客文化圈,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众创空间”的核心要素是创客。基于我国情境特征,对创客的创新动机及创业倾向等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创客群体创新创业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关于创客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但也处于起步不久阶段[3]。现有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3种视角:第一种是从历史角度探究影响创客运动的因素,Maxigas分析了反主流文化运动与创客文化之间的关系。Farr将创客运动追溯到上世纪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黑客空间。第二种是关于创客及DIY(do it yourself)运动概念框架的研究。Troxler,Moilanen等人使用美国学者Benkler提出的“大众生产”(common based peer production)概念将创客运动定义为一种基于“大众生产”的创新模式。Bauwens也从分享经济角度解释了创客运动的行为模式。第三种是对具体创客空间的田野研究。通过对欧洲创客空间及生物黑客空间的田野研究,Kera认为,这些创客空间的集体改造(collective tinkering)活动是科技领域新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公共参与模式。创客空间的治理模式也为破坏性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除创客空间的维基网站hackersapces.org之外,不少关于创客运动及创客空间理论与概念的研究与讨论均出自网络同行评议期刊Journal of Peer Production[4]。国内对于创客群体的学术研究尤为稀缺。本研究以创客个人特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创客群体个人特质、创新行为动机与外部影响环境之间关系等进行实证研究。

       2 样本与变量

       2.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聚焦于创客群体,选择长三角地区主要创客空间中的创客人群为样本,如上海新车间、Xin FabLab、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FabLab(0)、上海交通大学MDH maker、浦东张江蘑菇云、西湖创客汇、宁波Nexmaker、南京创客空间等。通过实地和问卷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由于创客群体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对创新动机与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5]。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166份;剔除含有缺失值及异常值的样本,实际有效样本数量为159份。

       2.2 变量度量

       本研究中观测变量的量表编制采用Likert5分制方法,具体测量题目如表1所示: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计算得

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12,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为0.911,均达到0.55标准,表明各变量测量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问卷信度较高。同时,对问卷数据进行ANOVA分析,得到Sig值为0.000,说明调查问卷数据有效,可用于判断和研究。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创意意愿统计与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根据图1、图2可知,围绕因变量创新意愿数据生成的散点图数值基本在0值上下波动,且大体处于(-2,2)区间内。图2的数据点与直线拟合度高,分布在直线周围,由此可知残差满足0均值同方差,即不存在异方差,说明可以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由表2~4分析可得,统计数据显著,VIF值介于1~2之间,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问题。其中,创客创新意愿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社会对其认知度和尊重感”的相关性不高。由此可认为,创客是相对自主的人群,其创新意愿受社会舆论等影响不大。同时,创客群体在“众创空间”的创新活动是较创业更为个性化和私人化的行为,社会对其是否有认识度和尊重,对团体及其中个体的创新行为影响不大。由于创客群体和创新活动较为复杂,其对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有较高需求,也对客观条件有较强依赖性,因而,“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与“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显得更为重要。显然,从激发创客创新意愿角度出发,应着重完善其获取相关软硬件的渠道,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并提高面向创客的创新创业教育辅导等支持能力和水平。

      

       图1 创新意愿统计数据散点图

      

       图2 创新意愿统计数据P-P图

       3.2.2 创业意愿统计与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根据图3和图4可知,围绕因变量创业意愿数据生成的散点图数值基本在0值上下波动,且大体处于(-2,2)区间内,图4的数据点与直线拟合度高,分布在直线周围,由此可得残差满足0均值同方差,即不存在异方差,说明可以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由表5~7分析可得,统计数据显著,VIF值介于1~2之间,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问题。其中,创客群体创业意愿与“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的相关性不高。由此可得,创客群体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与创新创业教育及软硬件获取难易程度关系不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创新活动而言,创业活动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对其企业产品及服务价值实现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创业活动成功对资金、市场等有较为迫切的需求,对社会环境依赖度更高,而对“众创空间”条件依赖度较低。因而,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等相关性不高。创业是一种与社会高度联系的行为,创业成功与否与社会对初创企业是否支持有紧密关系。社会对初创企业或创客本身有高度认同感和尊重感,能使创业者本身有信心将企业发展起来,实现盈利或其它目标。因此,从激发创客群体创业行为角度看,必须提高社会对创业群体的认知度和尊重感。

      

       3.2.3 技术学习积极性统计与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根据图5和图6可知,围绕因变量技术学习积极性数据生成的散点图数值基本在0值上下波动,且大体处于(-2,2)区间内,图6的数据点与直线拟合度高,分布在直线周围,由此可得残差满足0均值同方差,即不存在异方差,说明可以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由表8~10分析可得,统计数据显著,VIF值介于1~2之间,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问题。其中,技术学习积极性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的相关性不高。由此可得,创客群体技术学习积极性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与支持等外在因素影响,与社会认知度和尊重感以及软硬件获取难易程度关系不大。因而,给予创客群体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提高其技术学习积极性有显著帮助。也可以说,学习技术的过程是使用新技术的前提条件,创客需要通过更规范、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以提高技术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激发技术学习积极性阶段,辅导与教育更为重要。通过表11的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得出,技术学习积极性与创客个人潜在特质及性格特点有关。

      

       图3 创业意愿统计数据散点图

      

       图4 创业意愿统计数据P-P图

      

       4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创客创新意愿与“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及“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2、0.320,高于0.300,说明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的相关系数仅为0.271,说明基本不存在相关性。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激发创客群体创新行为政策或办法时,应该着重在改善商务环境,打通产业链和提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辅导上下功夫,以切实提高创客群体的创新意愿。通过媒体宣传或舆论引导提升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并不能直接有效提升其创新意愿,不应成为激发其创新行为的主要手段。

      

       (2)创客创业意愿与“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的相关系数为0.393,高于0.300,说明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及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的相关系数仅为0.280、0.205,说明基本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如果想激发创客群体创业意愿,应该在提升创客群体的社会认知度和尊重感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其将创意商业化,并获得市场认同、获取经济价值。

       (3)技术学习积极性与“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331,高于0.300,说明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及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的相关系数仅为0.254、0.287,说明基本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创客群体技术学习积极性与受教育情况具有关联性,为了激发创客群体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应该着力在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内容上予以支持,设计相应学习体系,搭建系统性创新创业学习平台。

      

       图5 技术学习积极性统计数据散点图

      

       图6 技术学习积极性统计数据P-P图

      

       (4)技术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愿、创业意愿存在较高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743,说明学习动力能够有效激发创新创业意愿。由于创客群体的学习动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学习氛围等均有关系,可以认为,通过改善社会学习环境,可以影响创客群体特质,并产生连带效应。因此,如何不断优化社会学习环境及氛围,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研究了创客群体与创新意愿、技术学习积极性、创业意愿、社会对创客群体认知度和尊重感、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持、对接相关软硬件公司并获得相关支持6个变量之间相互性,发现创新意愿与创业意愿的差异,学习积极性对创新、创业意愿的影响等,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建设、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直接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  ;  ;  

创作者个人动机与外部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_创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