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
朱 宜
【摘要】 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基层党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需要基于治理效率导向优化基层党组织组织机制,基于社会善治导向调适基层党组织角色,基于民众需求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 政治建设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基层党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农村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农村基层组织直面基层群众最真实的现实需求,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效能,以促进“三农”发展,需要认真研究。
基层党组织功能呈现“双轨化”特征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中的功能主要围绕两条逻辑线展开:一是基于管理主义取向,强调基层党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贯彻和执行。二是基于社会需求取向,强调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变迁。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双轨化”特征。管理主义取向的功能规定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履行上级党委和政府赋予的使命和任务,提升方针政策在基层社会的政治效能,在开展行动的时候要以效率为重要原则。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模式的创新伴随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及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而逐步实现。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的偏重性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为保证革命斗争获得民众广泛支持和认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注重从民众需求出发来动员和争取民众支持。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从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来提升政治建设,通过“党支部下乡”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改革开放后,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着重在维护和拓展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协调基层社会关系,优化基层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与社会需求匹配的精准性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依然存在着党政不协调、政策执行随意、工作作风官僚、搞政绩工程等脱离民众真实需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众的获得感。
生态翻译学是在生态思潮的全球学术背景下提出的研究翻译学的一种生态学范式,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总和,主要包括译入语生态环境、原语生态环境和译者生态环境。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于1958年发表的24首英译《寒山诗》,在美国影响广泛。该译本成为中国典籍外译成功的典型案例。本文拟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重点考察翻译生态环境三个因素,即译语翻译生态环境、原语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翻译生态环境,从而为中国典籍外译提供一定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价值要求
当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从而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应当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基层社会善治的价值导向。具体来说,一是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农民低组织化、低自主发展能力的现实背景下,“乡村治理精英成为衔接国家与社会关系、承接国家扶助资源的核心纽带”。因此,培养和吸纳乡村治理精英是建设这样一支队伍的重中之重。二是基层社会善治的价值导向。善治旨在通过全体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保证党的政策充分反映公平正义的取向、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首先要突破以往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在政府向社会赋权和基层自组织力量培育协同互动的条件下,促进农村公共产品的精准供给和民众需求的精准满足,消除农村基层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因素。
表10“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列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F值为0.4781,显著性概率为0.5050,大于0.05,因此两组方差不显著。
1.2.1 对照组 按照急诊科常规就诊流程抢救。预检分诊后,根据病情登记进入抢救室或者诊室后,由护士给予常规处理。护士谁有空谁给该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护士先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等待医生问诊、做心电图、下达医嘱后,才给患者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或者用药,由家属取药、送血标本、取化验结果,确诊AMI后由医生指导家属取口服药后给患者服用。每为护士和医生实施治疗护理的内容和顺序因个人习惯和个人经验而定。常规流程图如图1所示。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并抓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治理效率导向优化基层党组织组织机制。一方面积极创新党在农村的领导工作方式,吸纳村医、村教、企业家、乡村致富能人等进入党组织,充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升党组织领导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要着重完善选派第一书记进村制度,加强向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派出第一书记的力度,把深入农村基层实践锻炼和引领乡村经济发展实绩作为干部考核提拔的重要标准,形成人才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此外,随着精英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隐身’党员,他们人在城市但是组织关系却在农村”,如果这部分党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将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基于社会善治导向调适基层党组织角色。基层民主协商,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主张通过民主议事等方式来实现基层民主,二是党组织引领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基层民主协商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意愿,注重积极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解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和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现实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将政治建设限定于组织结构的调整而忽略了民众需求对政党政治建设精准性的价值。基层民主协商虽然将民众需求作为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农村社会的低组织化水平和低自主能力削弱了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效能。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需要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积极向政策资源的供给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以及利益关系的协调者转变,在与群众广泛的互动协商中提升政治建设目标、过程与民众需求匹配的精准性。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除了要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外,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乡村社会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公共服务。投放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保证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避免乡村社会向原子化和分散化的状态演变,从而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注重从内部引导和平台搭建的方式吸引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三,基于需求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要从乡村社会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优化组织机制或调适活动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实现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党员干部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经常了解群众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正当权利和利益,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主动为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帮助,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实践中提升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促进基层善治的能力,真正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从而凝聚民心、汇聚合力,有效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①朱天义:《科层制逻辑与政党适应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行动逻辑的组织机制分析》,《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②朱天义、高莉娟:《精准扶贫中乡村治理精英对国家与社会的衔接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③高同星:《关于发挥城市社区“隐身”党员作用的思考》,《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D22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责编/常妍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