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贫血”需“给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养论文,中学生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高考作文尽管涌现出许多令人拍案叫好的佳作,但从整体上看,考生的作文仍不能令人满意。仅以江苏为例,54分以上的文章不到三百篇,仅占考生总数的千分之零点七,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得分集中在41到46这个分数段内。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并不理想,也就是俗话讲的“大路货”占多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的情况看,我认为重要原因还在于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欠佳,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大路货”文章视野狭窄,取材俗套,语言空洞,行文模式化、八股化倾向明显,从中可以看出考生的阅读面窄,阅读量小。除了教材,也许最多只是看看《读者》《小小说》之类的快餐读物而已,因而腹中空空,文思难涌。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作文贫血症”。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这种“贫血症”的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千人一面构思模式化
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套路是临场考试作文的大忌,这一点是每一位考生都应该知道的,然而由于“贫血”,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写议论文的占多数,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引用文题材料→指出不该抛弃“诚信”→古人讲诚信的例子→今人(或外国人)讲诚信的例子→不讲诚信的例子→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讲诚信。说来说去仍是“诚信”事例的堆砌,作为议论文,缺少精辟入理的分析、层层递进的思辩、丝丝入扣的说理和点石成金的议论,显得过于平面化、呆板化。
记叙文也存在模式化的毛病,较多的是叙写自己坐在考场,看到题目,想起了一次“难忘”的不讲诚信的经历、教训,现在后悔不已或欣慰万分。是否真有其事,只有天知地知。
视野狭窄取材雷同化
前面提到,关于“诚信”的事例,古今中外,随手拈来,正面的有,反面的有。可是由于大多数考生缺少丰厚的阅读积累,以至在作文中老是引用列宁打碎花瓶、华盛顿砍掉樱桃树、张良守信得兵书之类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材料雷同、撞车现象十分普遍。再如一外国逃犯为守信还钱而被捕,一公司因退回外方多付的定金而获益,一打工青年因诚实劳动而受到老板嘉奖,买主主动退还给不诚信的小商贩多找的零钱而使其大受感动……第一次读到此类故事觉得新鲜,第二次读到觉得恰当,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次读到这些故事,如果你是阅卷老师,心理又会有何感想呢?这些作文还能得到好分数吗?
强词夺理语言空洞化
“作文贫血”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语言的苍白,词汇匮乏,句子不顺,文笔不畅,甚至强词夺理。议论文中,类似“这位年轻人太不应该了”“大错特错了”“在此我要批评年轻人”“如果我是这位年轻人,我应该怎样”“古人尚能如此,我辈如何如何”……诸如此类苍白无力的语句屡见不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诚信故,二者皆可抛”之类的“创造”乍看起来有点味道,细细推敲觉得有点滑稽。为了突出诚信,甚至于喊出“诚信重于生命”“为了诚信,我宁愿舍弃生命”等等空洞、虚假口号的大有人在。我想,假如换成以“善良”“谦虚”“仁爱”等作为文题,那么说不定这些考生会以不变应万变地套上“若为××故,二者皆可抛”呢。
如何才能根治“作文贫血症”呢?
“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关于写作的真知灼见不可谓不多。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教育界的公认。众多写作实践表明,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惟一良方。
多读可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阅读积累是写作思维展开的基石,是灵感火花闪现的导火索。今年引起众多媒体关注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像《朱贵开店》《阿Q新传》以及许多考生编撰的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乃至议论文中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是建立在浓厚的阅读基础上的。
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章的门面,引人入胜的文章首先在语言上就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语言的养料从哪里来?只能到古今中外优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仅仅读读课本上的几百篇文章显然不能根治语言的营养不良。《赤兔之死》之所以文采飞扬,语言老到,令人拍案,正是得益于作者对古典名著的谙熟。
多读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文如其人,文格就是人格的体现,好文章也必定反映出作者良好的人文修养。如果缺乏这一点,那么考生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的选择面前就会产生价值的偏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迷失方向。即使肯定“诚信”,也只是假话。一本好书就是一片精彩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它告诉你不知道的,指点你应该懂得的。好书,是真正的营养品。
语文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望在高中阶段多读其实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从小就要多读,持之以恒,十几年耳濡目染,充分吸收文学营养,自然就不会产生“作文贫血症”。此外,不仅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包括电视、网络等,更要关心社会,关注现实生活,这是更广阔意义上的阅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