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具有强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的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结构灵活,是个人独特感受的独特表达。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大,怎样充分发挥散文在教学中的价值,怎样教就显得非常重要。又因其独有的“散”的特点,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个重要原则。初中阶段散文的阅读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会阅读,透过文章的语言欣赏作品中的形象,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尝试四步导学教学法,培养学生通过散文中的形象、语言来探究作品的价值,实现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效率,进而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并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散文阅读学习的抓手,提高语文素养和核心能力。
一、咬文嚼字,感悟真情
散文往往意蕴内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近、走进深入语言的腹地、触摸文字的温度并沉醉其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忽略处、值得玩味处加以引导感悟。
教散文,首先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词语深入文句之中,反复地体会,细细地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比如,教学《散步》一文,其中的词语品读很重要。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一句中“熬”字,细细咀嚼,这里作者不用“过”或“度过”等词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对母亲的一种担忧,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作者担忧母亲今年能“熬”过冬天,明年能行吗?母亲能熬过多少个冬天呢?正是这种内心的叩问,才更加感受到陪伴母亲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才有萌生带母亲携妻儿出去散步的想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时间,多陪陪母亲,让母亲在有限之年享受天伦之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不细细地品味“熬”字的选用效果,就很难获得上面的深度解读,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赏析语言,理解精髓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散文中就是那些句式优美、涵义深刻、善用修辞、炼字炼句的“关键处”语言最能彰显文章深意,抒写作者深情。所以散文阅读教学自然也离不开对语言“秘妙”的寻获与品味,不仅希望知其然,还希望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咀嚼、用心品味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如果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能就语言的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那么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评价价值,赏析思想倾向
判断作品的价值和审美取向,评价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与作者悟对凝望,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妙处。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感知形象、揣摩语言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比如《老王》一课,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四、本色阅读,提炼主旨
散文是当人生境遇与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猝然相遇时,从心田里涌出的一泓清泉,这种形式的美文,可以让学生不带着某一种框架去读。不带原有的认知、阅读的积淀、生活的经验,而是在细嚼慢咽中去阅读、去感受属于自我认知的独特的味道。我们要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变换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体验作品。读出他们自己未曾读出的内容;感受他们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内容;思考蕴含其中的独有思想。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发现散文的主旨和情感价值。
散文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对事物真实意义的剖析和对美的深刻感悟。在对散文作品进行阅读探究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散文的思想,追求作者在作品中直抒或暗藏的情感,并通过这些思想与情感的反复体味,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散文的题材特点,独具慧眼、独运匠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都能变成拔动学生心弦的手指,手指一动,心音就响。这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形象、语言、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究来学会鉴赏和分析散文,透过“散”的形式把握“不散”的中心,真正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和写作目的,进而把握文章的命脉,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
论文作者:马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8
标签:散文论文; 作者论文; 情感论文; 语言论文; 思想论文; 母亲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