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腹膜活检在腹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黄瑞金

超声引导腹膜活检在腹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黄瑞金

黄瑞金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6550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膜活检在腹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5年10月间来我院进行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响学以及生化检查未能确诊,给予超声引导腹膜活检,观察诊断结果。结果:72例腹水患者中,血性腹水为57例,淡黄色腹水为15例,生化检查均为渗出液;20例局部腹膜回声异常发现者中,病检阳性率高达75%;操作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局部腹膜异常声像的患者,临床可给予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该种方法具有费用低、对患者创伤小、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视为腹腔积液病因诊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超声;腹膜活检;腹腔积液;病因诊断

腹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对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需考虑行腹膜活检病理学检查,若发现相应病理改变可明确诊断。腹腔积液患者,腹膜病变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呈局灶性分布者需超声引导穿刺。本组研究数据显示,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膜活检,病检阳性率为18%。现将2009年9月致2015年10月间,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72例,具体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男性患者为51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23-71(51+4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厌食,腹部隐痛。所有患者均有中等量致大量腹水,经超声,CT等影响学检查及生化检查未能目前诊断。57例患者腹水呈血性,生化检查呈渗出性。15例患者腹水呈淡黄色(其中14例患者腹部超声探查发现腹膜有局灶性回声异常,2例腹膜呈片状增厚。3例患者有血沉增快,3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例有肺结核病史)。所有患者均能平卧及配合穿刺操作,穿刺点局部无皮肤感染。

1.2 仪器 使用广东汕头CTS-770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9MHz。穿刺针为腹膜活检针。

2 方法

穿刺操作由穿刺者及超声引导医师2人共同完成,穿刺者位于病变侧,超声引导者位于对侧。患者取平卧位,先行全腹部超声检查,了解全腹膜超声回声改变情况。了解腹膜有无异常声像(回声异常及异常增厚)。若发现腹膜存在异常声像,侧反复探查,找到异常声像最明显处。选取异常声像最明显处为穿刺点。若未找到异常腹膜回声,侧选取左下腹或右下腹腹水最宽且腹壁远离肠管处为穿刺点。

对于有异常腹膜回声声像的患者,需定超声位穿及引导穿刺病灶。将病变置于超声扫描扇面中央,由于腹膜距皮肤垂直距离较近,采用非超声平面内穿刺法操作,不需使用穿刺架做引导。于探头中央,紧贴探头外侧缘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呈90度角进针穿刺。穿刺过程中通过调整超声扫描扇面的位置,来确定穿刺针头的位置。当穿刺针头穿过病变部位时,可通过活检槽取腹膜组织。对于无异常腹膜回声声像的病变穿刺,不存在病变超声定位的问题,超声引导的目的在于明确穿刺点处,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取到病变腹膜组织后,以10%甲醛固定后送病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果

72例腹水患者中,57例为血性腹水,15例为淡黄色腹水,生化检查均为渗出液。共20例超声检查发现局部腹膜回声异常,其中15例取得病变组织,病检有阳性发现。2例病理诊断为腹膜间皮瘤,2例超声下均有腹膜有局灶性薄片状增厚表现。2例腹膜见腺瘤样病变,2例超声下均有腹膜回声异常表现,后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检查低分化腺癌。1例腹膜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后经结肠镜检查及肠粘膜活检明确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8例病理检查符合结核性腹膜炎改变,8例超声下腹膜壁层可呈片状或结节状增厚。全部72例患者中局部腹膜回声异常发现率为27.7%。20例局部腹膜回声异常发现者中病检阳性率为75%。总病检阳性率18%。全部患者穿刺操作无出血,感染,损伤邻近组织并发症发生。

4讨论

腹腔积液为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具有复杂的病因。对于不同病因的腹腔积液,临床通常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效果也不大相同。因此,判断腹腔积液的病因对于治疗方法选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标准指标而言,腹腔积液诊断过程的本质是检查患者的脱落细胞学。临床实践表明,虽然该种方法操作简易,并且特异度较高,但是灵敏性不高,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在临床诊疗中,对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最终诊断需行病理检查。传统的方法为采用腹腔镜下腹膜活检术,但腹腔镜下腹膜活检术操作复杂,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限制了其应用。而经皮穿刺腹膜活检既往因诊断率低,有作者报道诊断率仅6.7%[1],临床上应用较少。腹膜病变可分为弥漫性病变及局灶性病变,对于弥漫性病变,腹膜检查易于取到病变组织。而多数情况下,如肿瘤,结核腹膜病变呈局灶性分布,需在腹腔镜下观察及取活检组织。本组研究数据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可行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操作简便,费用低,可获取病变组织。

术前超声检查,若无腹膜局灶性异常,腹膜活检所发现病变,多提示为弥漫性病变,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肠粘膜呈弥漫性病变,累及腹膜后腹膜也呈弥漫性病变,对于此类病变,腹膜活检时并不需要对病灶进行定位,超声引导的目的在于明确穿刺点处,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病灶通常呈局灶性分布,而非连续性分布。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超声下腹膜壁层可呈片状或结节状增厚[2],本组病例中,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腹膜呈片状增厚或超声下见回声异常。经超声引导对腹膜片状增厚最明显处行穿刺活检,能取得病变组织,使病情得到确诊。

我们认为,对于弥漫性腹膜病变,只要取得腹膜就能达到腹膜活检目的,活检时不存在定位的问题。多数情况下腹膜病变呈局灶性分布,如肿瘤及腹膜结核。对于超声检查可发现局部腹膜异常声像的患者,可行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在此类患者中,有可取到病变组织,使病情得到确诊。

与腹腔镜下腹膜活检术相比较,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缺点是必须要有超声检查发现腹膜增厚,或腹膜病变呈弥漫性。这类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少部分。但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并且操作过程很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可使部分患者得到确诊。对于满足检查条件的这部分患者,超声引导腹膜活检术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文斌,段丽萍,缪应雷,等. 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价值分析. 云南医药,2009,30(2):165.

2 罗春英. 结核性腹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4):54.

姓名:黄瑞金,(1969年4月-),云南省富源县,汉族,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诊疗工作。

论文作者:黄瑞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腹膜活检在腹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黄瑞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