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的趋势,概述了原中央苏区赣州市的经济现状,分析了赣州市工业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新形势下的赣州工业提出了抢占智能制造先机,实现工业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经济发展;生态体系;示范工程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中,重点提到智能制造,提出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赣州市处于江西南部,为原中央苏区所在地,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体。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决策部署,但由于赣州市工业基础整体较薄弱,工业和先进制造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一、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比重小,产品层次低,智能产品少。
赣州市龙头企业少,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家,仅占工业企业总数26.8%。现代家居城龙头企业就更是凤毛麟角、电子企业多数是为沿海企业配套,产品整体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自主研发专利的企业不多,工业产品中智能型产品少。
2.智能制造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知层次不高。
现仅有一家企业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以及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4个“江西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企业智能化制造程度较低,完全采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也不多,多数企业对智能制造认识不充分或完全没有认识。
3.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缺乏,智能制造服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受地理环境所限,赣州市难以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目前也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落户,高层次人才的严重匮乏,产业发展科研支撑能力较弱。
4.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动能不足。
由于政策的不完善,企业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受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多数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动能不足。赣州市制造自动化化程度普遍较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二、意见和建议
赣州市要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下,打造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样板,在实现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的同时,必须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抢占智能制造先机,实现工业弯道超车。
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为赣州市智能制造提供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撑。
出台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制订具体的相关扶持措施,设立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升级智能制造。由市工信委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重点企业分行业分阶段进行智能制造发展咨询,系统把握全市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现状,形成企业智能制造升级发展的整体蓝图和实施路线图。政府支持企业分层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制造示范。
2.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智能制造的有序发展。
市政府从智能制造的五大领域: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装备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围绕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发展的新需求,在技术、资金、人才、公共服务和政策上给企业以支撑,引导企业自主发展智能制造,形成智能制造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全面促进智能制造协调有序发展。
3.实施“两城两谷一带”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⑴在建的新能源汽车城以引进汽车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汽车产品为主体,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避免求胜求快而引进落后的、发达地区淘汰的产能。
⑵家具城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两层升级改造,支持以“机器换人”,提高家具企业和产品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⑶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带的转型升级,提高智能化产品占有比,以智能终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引导有条件的转化为智能制造服务企业。
在“两城两谷一带”产业中培育树立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实施“两城两谷一带”智能制造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引导各相关领域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发展。
4.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智能制造综合创新服务。
一方面: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本地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化联合实体,同时要创造条件吸引外地科研院所和高校与本地企业联合开发智能产品,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加快引进高层次智能制造专业咨询服务企业,建立创新服务平台。
5.夯实人才链,构建智能制造人才供给体系。
⑴设立“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每年重点引进一批高端人才。
⑵依托本地大学,加快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创建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基地,积极构建智能制造“高、中、初”级多层次人才供给体系。
⑶鼓励、支持行业、协会聘请智能制造机构或专家,为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共性需求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6.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赣州市智能制造发展,在首台(套)高端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技改、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企业引进和扶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利用有关工业基金,设立智能制造子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产投、创投基金和其它社会资本投入智能制造领域。
[1] 张曙.工业4.0和智能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8):1-5
[2]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 2015,26(17) :2273-2284
[3] 纪成君,陈迪. “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 2016,38(2) :50-55
[4] 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
[5] 向晓梅. 推动发展智能制造的四大战略取向[J].中国科技产业,2016(5):24-24
[6] 傅建中. 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机电工程,2014,31(8):959-962
[7] 左世全. 我国应将发展智能制造业提升到战略高度[J]. 中国科技投资,2012 (31) :47-50
[8] 田彬,王率领,赵基伟.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 2015 (22) :250-250
作者:龙永莲
电话:13766315778 电子邮箱:1159045585@qq.com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27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10栋
邮编:341000
论文作者:龙永莲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智能论文; 赣州市论文; 企业论文; 工业论文; 人才论文; 产品论文; 苏区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