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7)02-0095-04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1]200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2]这一科学论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准确定义,同时鲜明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大力研究和拓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对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提出“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四个文明的发展方向,五大内容的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以期抛砖引玉,把科学发展观研究引向深入。
一、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顺利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等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作为实际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同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促进社会和谐,就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的阐述,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内容实质上是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即是生态文明建设。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文化道德等的方方面面:要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经济)充满活力是基础,民主法治是保障,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则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目标。
总之,所谓“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之根本;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这就意味着科学发展就是人本发展与和谐发展: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个体价值取向,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社会价值标准;科学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之间、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之间、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互为前提、互为结果,互为动力、互为方向。因此,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三者是内在的、三位一体的统一体。
二、四个文明的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所要实现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是指这种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方面;所谓“协调发展”是指四个文明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发展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特征的强调。这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政治文明为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则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载体和依托;四个文明的发展方向,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缺一不可的全部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来统领一切工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实际上处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通过拨乱反正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后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求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就把物质文明建设置于不可移易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但要有物质文明,而且要有精神文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精神、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消极腐朽现象逐渐抬头,并呈现出不断蔓延之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任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克服“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片面倾向,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理论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呼吁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转变政府职能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同时,党的十五大报告还具体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两手抓”思想的重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日趋严峻。新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于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措施:实行计划生育;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诚然,社会全面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理所当然地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人们常常把所从事的这些工作称为社会工作,把这些事业称为社会事业,以区别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事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事业,这无疑是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但是,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不是外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社会文明应当是而且只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别名。因此笔者以为,以社会文明统称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而确立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五个文明”发展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三、五大内容的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观是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的科学理论,她同具体的发展实践紧密相连,涉及到当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发展观的抽象理念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崭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就会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当前,这一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经济、政治、文化、祖国统一、国际关系等五个方面。其中,实现祖国统一,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说,祖国统一和国际关系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延伸和应有内容。
1.以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的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公司),而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因此,胡锦涛同志关于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是发展城市经济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的期,“三农”问题将是困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则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指针。
2.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基本动力的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民主法制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在我国,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形成,是新的党中央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入一个新阶段。因此,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基本动力。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科学的人生观为导向,以正确的道德观为内容,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灵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精髓。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统领社会主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4.和平统一祖国的新理论。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近年富有创造性的对台工作思想和成功实践,大大丰富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
5.国际关系新理论,即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五年前发生在美国纽约的“9·11”事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存在于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区别和矛盾。但是,世界各国的对立和对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不同文明的共存、兼容、互补是主流,要和平、求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世界应当是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应当和平相处、和睦相处、和合相处、和谐相处,和而不同,为谋求全人类共同的福祉,为了地球这个我们唯一共有的家园而一道前进,共同努力,去建设一个新的和谐世界。
四、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拓展
总而言之,从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到四个文明的发展方向,再到五大内容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三个层次的内容,由内而外、由本质到表象、由抽象到具体依次叠进,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通过以下九个部分展开:
1.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包括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等内容。为了避免重复,科学发展的理念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同阐述。
2.以人为本的发展本质。包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
3.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包括和谐社会的性质、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关键、工作部署等内容。关于社会建设的内容,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等,在此合并阐述。
4.四个文明的发展方向。侧重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如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等。
5.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分别进行阐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推动全国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自主创新和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6.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包括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7.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包括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等。
8.和平统一祖国。港澳的繁荣稳定在此合并阐述。
9.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标志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初步形成。政治成熟内在地要求理论成熟,理论成熟标志着政治成熟。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新的党中央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份成功答卷,标志着新的党中央在政治上的成熟,标志着我们党新的领导核心的形成。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收稿日期:2007-03-25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科学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