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评价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上市公司论文,业绩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都是各行业中的明星,或规模最大,或效益最佳,或发展潜力最好,而改制上市进一步为它们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为什么有的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使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而有的公司却出现经营滑坡呢?
在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二次利率下调由预期变为现实及各级政府重点扶持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措施纷纷出台的背景下,深沪市场需要披露1996年中期业绩的433家上市公司终于按期公布完毕,市场上近两个月来围绕着中期业绩所展开的各种纷争猜测与行情振荡也暂告一段落,细读各家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并进行全角度的比较分析与评价,以探寻企业经营业绩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或许会有利于对股市基本面的把握及投资策略的选择。
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基本分析
1996年二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显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形势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稳步回落,央行继宣布停办新的保值贴补业务后,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两次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然而,在宏观环境转暖的同时,微观企业仍然困难重重,经济效益并未同步好转。相反,由于从宏观到微观的政策对滞效应,伴随着前两年宏观调控政策正面效果的实现,宏观调控的负面效应有所改观,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的产销率进一步下降,库存商品持续增加,三角债加重,众多企业困扰于资金紧张及销售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不同程度地有所下滑。
上市公司也未能摆脱这种负面影响,纵览上市公司1996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除少数主业鲜明的绩优公司仍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水平外,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在深沪433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下降的有236家,占总数的54.5%;其中沪市有135家,占沪市公司总数的53.57%,深市有101家,占其上市公司总数的55.8%。两个市场间的平均每股收益大体持平,但均比1995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深市从去年的平均每股收益0.1714元下降为今年中期的0.1384元,同比下降了19.25%;沪市该项指标则由1995年中期的0.1626元下降为今年的0.1373元,跌幅为14.32%。两个市场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同步滑落,其中深市下降了15.7%,从去年中期的5.86%下降为今年的4.94%;沪市下降了12.86%,从去年中期的5.83%下降为今年中期的5.08%。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市场的该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长期银行存款利率,说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获利能力呈整体下滑趋势。
但是由于各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力度不同,在经济周期中启动的时间也有先后,因而各行业板块间的中期业绩表现情况各异。行业以沪市情况而言,工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最低,平均每股收益为0.122元,低于沪市的平均水平0.133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6%,也低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5.08%,并且在沪市11家净利润亏损的上市公司中,有9家是属于工业类。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平均水平的还有综合类股票,而该指标平均值分别为0.1258元和4.45%。而五大行业板块中表现最好的是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1996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平均值为0.1878元,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7.77%,其次是地产类公司,1996上半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185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6.02%,商业类公司则处于中间位置,平均每股收益为0.1501元,净资产收益率5.34%。与沪市相比,深市的情况有所不同,深圳市场平均每股收益最高的行业是工业板块,达0.1815元;最差的是地产类股票,每股收益平均值仅为0.103元,表明深圳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要走出低谷,尚需一段时日才能实现。值得考虑的是,两个市场的新股业绩平均水平均高于原来的上市公司,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热炒新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盲目行动。
从深沪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布情况来看,显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特征。1996年上半年两个市场共有121家公司的中期每股收益在0.02元以上,占公布业绩公司总数的27.9%,其中深圳有58家,上海有63家,江苏春兰以每股税后利润1.26元的骄人业绩力压群芳,登上上市公司中期每股收益的榜首。但同时中期亏损的公司也从去年中期的7家增加到今年的27家,增加了285.71%,中川国际以净利润亏损8417.83元,每股亏损0.77元的惊人数字创下这一指标新低点,令广大投资者震惊!此外,还有159家上市公司的中期每股收益低于0.10元,其中25家每股中期收益不足1分钱(深市8家,沪市17家),有的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五位数,事实上处于亏损状态。
总而言之,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趋势仍没有停止,但有见底的迹象。而且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在50%左右,流动比率在1.5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较理想的范围,发展潜力看好。
从中报看上市公司经营中的问题
许多上市公司在分析业绩滑坡的原因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企业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市场疲软及行业复苏缓慢等原因。不可否认,这些因素是1996年上半年公司外部经营环境的真实写照,但仅仅将业绩欠佳归咎于这些因素,说明上市公司对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因为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同属一个行业的公司之间经营业绩却大相径庭。因此,在宏观形势转暖的有利条件下,上市公司应该从企业内部着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使公司业绩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给投资者良好的回报。
细阅各上市公司的中报,透过中期业绩欠佳的表象,我们可将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1.改制而未转制,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经营出现亏损或滑坡,无论国际国内企业都属正常的现象,但几乎所有企业都将业绩不好的原因归于相同的几个方面,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大大加深,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85%以上,部分领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均由市场中“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制约,这就要求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经营策略,顺应市场的变化求得发展。如四川长虹,深康佳等,面临来自国外产品的冲击,采取降低价格、强化服务质量等手段果断出击,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同属一个行业的西安黄河、广电股份则由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其实,企业改制并包装上市只是一种外表形式的变革,而经营机制的转变才是实质性的革命。对于长期生活在“父爱主义”保护环境下的国有企业,这一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裂变过程,但同时是获得新生的唯一选择。
2.外部监督管理的软约束导致企业内部人所控制的投资经营决策具有随意性。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短时间里手中握有大量的资金,如何运用这笔资金及运用的最终效果怎样,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决定企业未来经营成败的关键。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有权制订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但须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后方能实施,然而在具体运作过程当中,上市公司的许多投资决策往往是公司董事会决定好了后,再提交股东大会作个形式上的表决;至于实际操作中公司经营者不经过股东会、董事会自作主张随意更改投资计划的事例并不鲜见。造成上市公司投资经营决策中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来自制度法律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软化和企业管理结构的松驰,导致企业为内部人所控制,企业治理结构松驰。
3.主导产品竞争力不强,主营业务获利能力有限使企业缺乏利润增长的基点。阅读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报告,发现凡是业绩优的公司都是主业鲜明,主导产品突出的行业明星,如江苏春兰、四川长虹等,它们无一不是以极具竞争力、发展迅猛的主业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与此相对照,部分上市公司则因主业缺乏而依赖投资收益充当利润主角,出现“企业亏损投资收益补”的现象。
4.经营管理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懂利用股票上市的优势,充分发挥资产重组的功能,从产品经营过渡到资本经营。我国上市公司都是各行业中的明星,或规模最大,或效益最佳,或发展潜力最好,而改制上市进一步为它们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为什么有的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使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而有的公司却出现经营滑坡呢?关键就在于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期业绩。
自陆家嘴7月6日首家公布1996年中期业绩到8月31日433家公司全部公布完毕,深沪大市场在振荡中走出一轮上升行情。从基本面分析,这段时间里主宰大市的因素是央行再次降息的消息从朦胧利好到逐渐明朗,而个股价格的涨跌则主要是围绕着中期业绩展开,从本质上讲,这也是股价结构的又一次大调整。因为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阅读上市公司的年度及年中报告是入市选股决策的基本信息来源。这就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有多高;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评价一家公司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内容。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逐渐规范和成熟,公司业绩和发展潜力将成为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因而后一个方面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199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不尽人意,令投资者感到失望。特别是由于陆家嘴公布中报以后,拉高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期望值,而后来陆续披露的一些公司的业绩又出人意料地差,导致许多投资者从对中期业绩的盲目乐观演变成对全年业绩的过分悲观。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不能正确地看待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我们认为,对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所披露的内容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研判,其基本的原则是“跳出报表看业绩”,即通过多视角地研究中期报告所透露的信息,挖掘出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实际情况,以期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并据以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