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 黑龙江 165126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在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的发展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生态工程的顺利建设,促进高效生态防护功能的提升,构建保障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屏障。本研究主要探究林业生态工程中的额技术措施,对于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推动了生态保护工程的进步。
关键词:林业工程;生态林业;技术;生态环境
1.前言
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障,才能促进人类生存以及健康发展,纵观现阶段我国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土地沙漠化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存,森林资源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促进生态系统的维护,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2.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及规划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及社会条件复杂多样,各类型区防护林体系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土安全的需求,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对现代保护性林业发展的需求,研究调整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总体布局,研究开发在“3 5”技术支持下的防护林体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布局及其规划技术,以及林业生态工程中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及其规划技术。
3.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及规划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及社会条件复杂多样,各类型区防护林体系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土安全的需求,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对现代保护性林业发展的需求,研究调整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总体布局,研究开发在“3 5”技术支持下的防护林体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布局及其规划技术,以及林业生态工程中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及其规划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防护林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根据不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气候、土壤、地貌类型植被等自然特点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技术;造林树种选择、树种引进驯化、树种改良等以树适地技术;整地改土等为主的改善造林地生态环境条件以地适树技术;合理造林密度控制;混交林营建及造林的典型设计等技术。这是我国开展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此,我国自“六五”以来,围绕该技术体系开展重点或科技攻关研究,其中“三北”地区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在树种引进驯化、树种改良、混交林营建和合理造林密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基本解决了工程建设急需的人工常规造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4.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
结构设计与调控技术根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不同类型小流域中地形地貌、土壤、地质、降水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规律和水沙运行规律,旨在提高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生态防护功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
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径流主要来源于源面、坡面,泥沙主要来源于侵蚀沟,水分是影响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因子。遵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多林种、多树种、因害设防、因地制宜、林水平衡、适度造林、异龄复层的水土保持林体系空间优化配置原则,根据黄土区不同地形地貌部位的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资源条件,使防护林配置及造林密度控制在水资源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林体系的防护功能及生产功能。黄土源面以道路埂坎带状林或林网、片状经济林、间作林、四旁植树等复合农林业为主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黄土陡坡(大于25度)坡面为疏林异龄复层或林带草田相间的林牧复合结构防护林,黄土缓坡(小于25度)坡面为梯田(埂坎林)、隔坡水平梯田(坡面带状林)、隔坡水平沟(水平沟林)等农林复合结构防护林,侵蚀沟辅以工程措施、封造结合形成的乔灌草防冲固沟拦沙滤水型侵蚀沟防护林。垂待研究解决各种自然(包括降雨、土壤地质、地形地貌等)、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或牧)、林复合比例及林种空间配置比例等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防护林体系配置技术。
4.2“三北”东部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
该区丘陵区坡面较长,集中径流形成强烈的面蚀和沟蚀对坡耕地农业发展形成严重威胁,石质山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层膺薄,生态恢复困难。因此,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主要包括:缓坡丘陵区的坡面林草复合结构设计与管理技术,侵蚀沟固沟拦沙滤水型水土保持林生物工程技术,石质山地复层林构建技术等。
4.3太行山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
该区山体高大、土层薄、岩石裸露、气候干旱、植被缺乏、以洪灾为主的水土流失严重。该技术主要包括根据坡面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坡面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不规则斑块状、镶嵌复合的高效空间配置技术,沟道农林复合及护岸护滩防护林配置技术等。
4.4长江中上游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
该区乔灌木植物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好、降雨量大、土层薄、洪涝和水土流失严重,坡面是主要产流产沙区。因此,坡面是该区水土保持林空间高效配置技术的重点,如坡面将水土保持林配置与堰塘、稻田建设相结合,形成林中有农、农中有林的复合林农镶嵌配置技术;沟道与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配置拦沙固沟滤水及护岸护滩防护林等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技术。
4.5水土保持林体系稳定林分结构设计与调控技术
在我国北方,该技术主要包括以时空调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持水资源生态平衡、达到林水平衡为主要目标,以改土、降雨集流贮水、适度胁迫节水补灌为中心的树种选择、适度造林、合理配置条件下的林分密度控制等技术。在长江流域,该技术主要包括根据各区域自然特点,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树种选择及其搭配、混交比例和密度控制等技术。
4.6高效水源保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结构设计与调控技术
根据不同类型区流域暴雨洪峰流量变化、常流量变化、地下水量变化、水质与水环境状况和水源保护林体系的森林水文规律,以高效调水、节水、净水为主要目标,构建可持续经营水源保护林体系。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一个完整的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要考虑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合理的水平配置和布局,达到与土地利用等的合理结合,分布均匀,有一定的林木覆盖率,各林种间生态效益互补,形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同时,通过体系内各个林种的立体配置,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具有生物学上的稳定性,达到加强水土保持林体系生态效益和充分发挥其生物群体的生产力的目的,以创造持续、稳定、高效的林业生态经济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哲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探究[J].民营科技.2016(03)
[2]廖昆仑.浅谈林业生态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农民致富友.2016(04)
[3]王宏武.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技服务.2016(04)
[4]吴子健,郭永峰.谈实施林业工程的重要性及保障措施[J].民营科技.2016(09)
[5]龙亚玲.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J].北京农业.2014(27)
[6]陈贺.论实施林业工程的重要性及保障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7]陆景星.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
论文作者:李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防护林论文; 技术论文; 林业论文; 体系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高效论文; 生态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