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互联网络境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难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域论文,互联网络论文,对策论文,难题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3)09-0097-05

当代世界的面貌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媒介舆论呈现出来,“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媒介’活动来了解我们所在世界中的事件”。[1]倘若对现代社会予以横览纵观,我们不仅不难发现而且会深刻体会到:现代传媒已成为广泛而深刻影响现时代人们生存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络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传媒,它在受众之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要强调,互联网络既包括传统计算机网络(通常所说的互联网),也应包括已经兴起并正在崛起的移动通信网络(以手机网络为代表)。此外,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面貌与发展前景令人欣慰与欣喜,其发展势头也相当强劲。互联网络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观念舆论的传播器。充分发挥和正确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互联网络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作用,有效做到趋利避害、扬长补短,这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效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互联网络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担当使命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用严谨客观的数据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它已成为目前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由此而言,认真归纳该报告的内容,对于认清互联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互联网络迅速发展且对网民群体的影响力凸显

首先,我国互联网络用户的总体规模非常庞大。“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为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2]可见,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正趋近五成,尽管我国网民数的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在这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和所展现的形势仍是较好较快的。此外,在2012年,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5小时,较2011年底增加了1.8小时。这也表明我国网民对网络的黏性呈增加态势。

其次,我国网民手机上网的应用途径更加多样。2011年11月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累计达到12.62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75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2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2.8部/百人。[3]“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网民中使用手机的比例继续提升,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2]除了手机在即时通讯方面的应用优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搜索用户数达2.91亿,较2011年增长了32.0%;使用率为69.4%,较2011年底增长了7.3%。手机搜索使用率排名保持第二,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应用”。[2]手机网民对移动搜索服务的刚性需求已凸显了手机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入口优势。由此可见,手机搜索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此外,手机微博增长最快,发展势头强劲。“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2换言之,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达到48.2%。手机微博成为自2010年以来使用率涨幅最大的手机应用。

再次,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备受重视。我国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已进入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11年11月,3G基站规模达到79.2万个,3G网络已覆盖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部分乡镇,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873万户,比年初新增7168万户,在移动电话净增用户中,3G用户所占比重从年初的43.7%上升到72.5%。[4]

(二)我国互联网络应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首先,互联网络可以快速而强烈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的核心价值体系,都要在一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它的核心价值观,以表明这一社会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未来前景。”[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视作兴国之魂,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精神,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表现和动力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现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就是要解决价值内化认同的问题。而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认同接受,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外,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6]互联网络的具体形态及其主要功能影响甚或支配着受众的关注内容、理解方式和思考习惯进而作用于并调控着受众对价值观念的甄别和择取。因此,互联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

其次,互联网络应该深入而强势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仅特别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互联网络不仅拥有丰富而开放的媒介应用、多样而形象的信息平台和广泛而交互的舆论影响,而且具有信息资源浩瀚且兼容、传播速度迅捷且即时、呈现方式个性且立体等特点。一方面,这已经而且还将继续强烈地作用于广大网民的生活方式、精神环境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这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了宝贵契机。正因为如此,互联网络应该而且必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

二、互联网络境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难题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价值观念的生物种族,人终究被编织在一定的价值之网上,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须恪守和内化一种先进的价值体系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任何民族须扎根并践行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基本价值准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互联网络境域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已经取得了诸多有目共睹的巨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有待破解的难题。

(一)网络科学化管理的机制尚需健全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网络管理仍存在漏洞与缺陷。一是缺少统一的或常规的长远规划及战略运作,因而显得方向不够明确或措施不够得力;二是明确的评价标准及其具体指标尚待确立,因而缺乏对相关部门的激励与惩戒效应;三是职责划分仍不尽合理和高效,因而难以高效地调动和激发相关工作者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宣传教育资金的配套供给与最优利用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络内的辐射广度和影响深度尚不理想。

(二)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较缺乏

在互联网络范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也亟须人才的保障和推动,人才素质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深度与广度。但是,既具备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功底又精通互联网络现代应用技术的高水平和专业化人才,其数量与质量目前还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领域大众化方面的实际需要。

(三)网络媒体参差不齐且协同联动不足

一般而言,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各个互联网络媒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均有各自独立的数据库、操作系统、监管中心、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等,加之一些互联网络之媒体的信息更新和信息共用的动力或能力不足,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互联网络平台表露出行政化分割、部门式离散、信息资源壁垒等弊端,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内容或典型经验不能做到交流借鉴和共享互通。

(四)特色化门户网站及品牌型网络专栏偏少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页数量为1227亿个。但是,据统计,占世界人口总数1/5的中文使用人口却只能在网络信息总量中搜寻到不足1%的中文信息。[7]截至2012年12月底,尽管域名注册在我国境内(包括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的中国网站已有268万个,但与我国5亿多网民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型专门网站或网页的数量供给仍有比较大的缺口,且其中绝大多数网站及其专栏的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单一而近似,缺乏精品与新意,故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不明显,以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民中的宣传覆盖率和影响实效性较低。

(五)网络受众宣传措施的层次性不明显

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向普通民众阶层扩展,网民的年龄、学历、职业等都在发生结构性改变,网民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农村网民异军突起。2011年1—11月份,新增农村地区宽带用户789万户,累计达到3265万户,占全部宽带用户的22%,此外,99.7%的乡镇通宽带,100%的乡镇、95%行政村通互联网。[3]“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相比2011年略有提升,规模达到1.56亿,比上年底增加约1960万人。”[2]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信息传播的来源和对象主要集中于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等部门,传播者和受众绝大多数为具有较高学历或从事相关工作抑或生活在通讯设施及其条件都相当良好的城市中的人员,而一些其他单位或公众尤其是农村地区及农民则成为相对的薄弱点。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传播的受众层次性划分不明显且相应的对策仍显较少。

(六)“意见领袖”的素养仍待提升

就广义而言,互联网络“意见领袖”应该既包括互联网络传媒组织也包括互联网络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客观地说,意见领袖的功能是良莠不齐的。“目前一些大众传媒受商业利益的驱使,把商业利益作为行使媒介权力的主要价值取向,不断竞相以取悦大众娱乐百姓为第一要务,在片面追求收视率的指导思想下,陷入了追名逐利的怪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吸引眼球上,使大众传媒成了放大低俗价值观的公共空间,违背了媒体的职业操守和起码的道德底线,偏离了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引导方向。”[8]在互联网络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范围和感召力层次的公众人物在网络中的道德失范屡见不鲜。因此,在互联网络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不良现象需得到重视。

(七)网络环境受到多方不良信息的冲击

互联网络是一个真假难辨的拟态性复杂环境,加之它具有海量信息、迅捷传播和虚拟隐匿等特点,因而极易导致庸俗消极价值观或反动有害言论在互联网络上的泛滥及污染。尤其要提及的是,因互联网络资源全球性的开放与共享特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和物质实力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对外输出量并提升其渗透力,使得西方的网络文化在全球范围居于强势地位。据统计,互联网上的英语内容占90%,法语约占5%,其他不同语种的内容仅占5%;此外,全部网址中78%为英文网址,而网上70%的网址都出身于美国。当今互联网络领域面临着单一文化及其不良侵害的威胁与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一些心怀恶意的国家或组织打着“普世价值”和“全球主义”等旗号推行的“信息侵略”、“文化霸权”与“思想殖民”在网络里并不鲜见,这致使了网民的价值甚或行为选择的混乱。

(八)网络化生存的负面效应羁绊着价值构建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传递和交换各种信息的工具与载体,而且是形塑网民生存面貌和生活状态的手段与途径。“作为现代人新的生存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建构的虚拟社会,不仅创设了新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空间,延伸了现实社会生活领域,而且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基础、结构和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交往模式。”[9]网民凭借虚拟性的身份进行隐匿性的各种活动,使互联网络联接成极富特色的社交环境和生活空间,但网络化生存是技术化、数字化和符号化的特殊生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削弱着他们与现实社会的互动,而且也束缚着他们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以及自我塑造。此外,互联网络迎合了人们追求自主和独立的心理,因而易使网民产生藐视权威和反叛主流的言行。这都弱化着网络领域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效应。

三、互联网络境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对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充分而有效利用互联网络,采取科学合理的长效措施,因势利导,积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宣传教育的舆论强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所提倡的宝贵品质去引导广大网民,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

(一)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网络管理的制度体系

首先,健全互联网络的监督系统与管理制度。互联网络不可避免地展露出诸多负面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合理而齐备的监理制度和监管手段,进而对互联网络环境进行规约。要通过制定奖惩条例以及明确划分职责,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大众化的竞争力和活力;要“深入把握信息网络的发展规律,加强和改进网络管理,形成依法监管、社会监督、个体自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10]创造并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中“生根发芽”的良好条件。

其次,建设互联网络的发展规划与联动机制。第一,应该从全国性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互联网络载体进行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合理的整合协调。第二,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站或网页时,应立足地方或部门的特点发挥长处、发扬特色,确保优势互补、经验共享。第三,还要敦促商业运作类网站相关职责的履行。如充分加强并发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商业性网络净化舆论信息环境。如此双管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实效就会立竿见影。

(二)有效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复合式建设

首先,加强对互联网络传媒人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他们能够具备而且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具体来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我国互联网络传媒的从业人员,使他们真正领悟和切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确立并践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从而使网络传媒人员在业务活动过程中高度自觉并积极主动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真谛和基本要求。

其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者的网络技术水平,使他们能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络新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引导等工作。如通过电子邮件、BBS和飞信、视频等在线互动形式与广大受众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疏导他们的思想观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时效性和亲和力;再如,通过手机彩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络应用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媒体表现形式之感染力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三)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大众化进程

首先,积极学习和创新互联网络的传媒技术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化与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正所谓“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紧跟或达到网络技术的国际一流发展水平,甚或在某种发展前景广阔的互联网络技术上超越国际水准以达到世界领先地位,拓展我国互联网络利用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论,有效利用现有互联网络传媒技术并探索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的新媒介技术是极为必要的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传播的能力及影响力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普及的质量与数量也是当务之急。

其次,认真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络的专业载体品牌。门户网站是当今互联网络载体世界名副其实的“百货商场”或“大型超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专门网站可通过诠释和播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为广大网民系统而深入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重要渠道和必要窗口,做大做强该类网站或栏目必会产生优良的社会效益,从而为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品牌网站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在互联网络里打造一批体现中国气派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舆论精品。

再次,科学探索和整合互联网络的宣传教育模式。丰富多样的互联网络应用及其信息资源是有效吸引网民的基本前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方式也必须符合网民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力争实现自上而下的宣传普及与自下而上的认同践行的协调。博客的发展、播客的兴起、微博的崛起、维客的盛行以及现代人接受信息的特性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络中宣传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整合提供了启迪。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增至3.25亿,年增长率达到14.6%,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由上年底的62.1%提升至63.4%。[11]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72亿人,较2011年底增长5435万人,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占比为66.1%,较上年底上升了四个百分点。“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增幅达到235%。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2]由此而言,微博正在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其获取新闻、传播新闻、发表意见、制造舆论的途径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微博平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1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中,“微博”、“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分列第一、二、四。[12]此外,据科学研究表明,仅凭视觉只能获得20%的信息量,仅凭听觉只能获得15%的信息量,而视觉和听觉并用却能获得65%的信息量。[13]因此,除了设置互联网络专栏、专题抑或开展互联网络访谈、调查等形式,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新兴的流行传播载体,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演绎成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

最后,有效发挥和优化互联网络的针对性效用。互联网络传播的信息只有对特定受众产生一定的效应,如激发受众兴趣爱好或在某些方面满足受众需要,该信息才能得以广泛流传。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曾提出受众选择某种媒介的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使受众感到满足的可能性,“费力的程度”指使用某种传播途径的难易和所花费的精力。此公式表明,可通过两种途径提高某传播媒介被受众选择的概率:一是提高分子值,即增加受众可能得到的报偿;一是降低分母值,即减少受众需要付出的努力。[14]因此,在互联网络背景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针对性进而增加其实效性,既是可能的又是可以的。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革新语言、创新体裁、精细版面等措施,尤其要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通俗化、具体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络中的针对性,使之易为各类网民群体所理解和认同。

(四)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益话题

首先,互联网络要充分利用先进典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指出:“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比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奏效。”[15]“议程设置”理论也认为,大众传媒可以在某一时期提供某些信息即突出报道以着重强调某议题,从而引导受众关注和重视此类事件及媒体意见以建构日常公共谈论话题,并有效地影响甚或左右人们的相关认知及观点。因此,互联网络有必要精心筛选传媒议题,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出传播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开诚布公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的目标指向与网民群体崇尚先进、效仿榜样的内在意愿巧妙结合,高度重视在潜移默化中使网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互联网络要树立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见领袖”。互联网络中应当有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领袖”。挖掘、评选、宣传和表彰网络传媒行业内的组织或个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中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网络工作者甚至网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人知并深入人心。近年来,QQ通过改版转型,迎合了社交化趋势下网民的需求,因而用户量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比如,鉴于QQ群人员密集、沟通方便、影响巨大等特点,一些党政机关在青年中成立了QQ群协会,通过创建一批QQ群、引导一批QQ群、提升一批QQ群和表扬一批QQ群,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络以及社会现实中的大众舆论引导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多维强化网民信息道德和慎独精神的培育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16]在互联网络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内在地要求注重培养人们健康的信息道德和慎独精神,促使广大网民在互联网络中洁身自好、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引导人们争做“文明网民”,从而在网络世界中实现自身全面而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加强对网民的网络道德观教育,向广大网民灌输网络交往中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有效引导他们不浏览、不传播和不制作低俗或庸俗信息,大力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的分析鉴别和自觉抵制能力,尤其使广大网民认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或错误价值观的理论陷阱和实践危害,促使其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进而从源头上筑起网络道义的“防护墙”。另一方面,加强对网民的网络法制观教育。目前,就网络法制知识水平而言,我国网民群体在这方面是普遍较为缺乏的,因而要积极引导广大网民在运用网络时“知法、懂法、守法、护法”,逐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构建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法规引导。

标签:;  ;  

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