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院 麻醉科 410001
【摘 要】目的:本文对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应用舒芬太尼预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共84例,将他们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n=42)和参照组(n=42),研究组使用舒芬太尼对应用雷米芬太尼后早期疼痛的患者进行预防,参照组选用常规预防方式,对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数据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行雷米芬太尼麻醉后,产生痛感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预防的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早期疼痛;预防评价
在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主要选用的药物为雷米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具有较为良好的麻醉效果,所以根据当前临床医学的报道分析,此药物多见于外科手术的麻醉中,但是雷米芬太尼具有药效消失快的特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感,当药物疗效消失后,需要紧急寻找一种药物进行替代止痛,在本文研究中,我院将应用舒芬太尼,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共84例,将他们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n=42)和参照组(n=42),在研究组患者中,有26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54.62±6.32)岁,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5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46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51.03±3.52)岁。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心血管疾病、呼吸重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此次研究,且有酗酒吸烟习惯的患者也排除在外,关于本次研究治疗的分组流程,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法,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手术准备的过程中,患者于术前的半小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为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国药准字H33020465),剂量为0.5毫克;②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381),剂量为100mg[2];③将患者推入手术室时,建立静脉通道,并将气管插管进行插入,行机械通气。④将剂量为1μg/kg的雷米芬太尼、0.1 g/kg的唑安定、1mg/kg的二异丙酚以及0.6mg/kg的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3]。
当手术完成后,研究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为5μg/kg。参照组患者予以芬太尼,剂量为0.1毫克,对所有患者进行监测。
1.3 观察标准
应用疼痛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84例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存在。
2 结果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的3h、6h进行疼痛评分的对比,数据显示,研究组效果优于参照组,详情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我国的医疗体制建设务必符合人民的要求,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当麻醉药效消失,患者的伤口疼痛感会逐渐增强,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所以,麻醉医师如何准确且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适当的剂量以及合理用药才是关键。根据相关报道的研究表明[4],手术过后,麻醉药效消失时,患者进行手术的部位其疼痛组织异常活跃,且不断向周围的位置进行移动和传播,从而增强了患者的痛苦,这也是术后临床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
在常规手术中,使用雷米芬太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麻醉方法[5],它是一种麻醉镇痛药物,起效快,进行麻醉诱导时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但是它所存在的缺点就是失效快,往往患者的伤口还没有恢复完全,它的作用已经消失,且应用雷米芬太尼后,患者的痛苦将会持续增强,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而阿片类止痛药,它主要是从罂粟中所提取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止痛作用较强,但是在对此药物进行停用后,患者身体部位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其患者的神经系统也会对此物产生耐药性。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舒芬太尼对手术后应用雷米芬太尼出现早期疼痛进行有效的预防,结果显示,效果显著,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品,它的效果高于芬太尼,且它持续的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因此当前临床上更加偏向于应用舒芬太尼。
在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评价,其研究组术后的6h评分为(3.5±1.1),参照组仅为(6.9±1.7),由此可得,研究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预防后,患者的痛感减弱,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应用雷米芬太尼进行麻醉时,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预防,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且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勇,陆松虹,程亮等.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4):428-430.
[2]陈祖涛,张瑞权,王鹏等.雷米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53-54.
[3]孙家良,王晓玲,孙宗义等.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通道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14):109-110.[4]肖建军,郭海龙,沈勤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2,33(9):1155-1157.
[5]陈湘林.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162-163.
论文作者:周亦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疼痛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