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论文_王雪松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论文_王雪松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中蒙医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中医诊断对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采用中药治疗方法。结果:患儿临床特点表现有腹部阵痛且痛点并不固定,面色潮红以及鼻根发青等临床特点,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治愈或者好转,其治疗有效率为87%,且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146-02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本次主要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诊断特点,以及应用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提高该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质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儿入院后均经过彩超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7±0.6)岁,病程5~41 d,平均病程(20.8±1.7)d。所有患儿均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大便不畅以及腹痛等情况。排除标准:相关药物禁忌症;并发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阑尾炎患者。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饮食不节、食滞积热、热毒蕴结、郁久而发。对该病症进行治疗以解毒燥湿、清热散结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进行治疗,药方组成内容包括:陈皮5g,川芎15g,当归12g,槟榔10g,木香6g,茯苓15g,蒲公英5g,白芍12g,甘草5g,枳壳8g,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辩证加减,发热体温异常患儿可用金银花5g,连翘10g,舍弃川芎;恶心呕吐患儿可加用藿香5g,舍弃川芎;伴有腹泻症状的患儿可去白芍与川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情况,对药物进行合理的增减,严格按照对症治疗的用药标准[2]。每天煎服1剂,每日服用两次,连续服用1一个月后结束,观察患儿的病症改善情况。

1.3 观察及评判标准

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以及影像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等级划分,治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未见异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较治疗前缩小,各项指标检测水平趋于正常标准;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各项指标水平恢复不明显,影像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未变化或者变大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设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治疗效果标准可将其判定为治愈2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治疗的有效率为87%,所有患儿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腹痛,腹痛点并不固定,可将其定义为转移性腹痛,患儿均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情况,31例患儿中5例患儿发生呕吐,22例患儿发热并伴有腹痛情况,其余患儿均伴有腹泻以及胃肠道感染情况,疼痛间歇中患儿无明显异常表现。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改善以及治愈,腹痛以及发热等情况完全消失。

3.讨论

近年来,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机率不断上升,但临床中对于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尚有一定的争论。中医认为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宽肠化滞、祛瘀涤浊、理气止痛、消肿散为治疗基本原则,共奏扶正祛邪之功[3]。在临床检查中,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常发生混淆,造成误诊情况,耽误治疗时机以及促进病情进一步发展。常规治疗方法不建议使用手术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进行静脉输液以及抗生素治疗,缓解患儿的腹痛以期其他症状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若经段时间治疗后未见好转,可用手术进行探查,明确病因,与阑尾炎进行仔细的鉴别。本次自拟消积止痛方中的川芎对患者起到活血通气的作用,槟榔、木香都有通气止痛的效果,茯苓能够健脾畅气,陈皮顺气温胃,中医理论认为腑以通为用,气不通则痛。

综上所述,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应用中医理论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能够明确病因,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辩证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晶晶,王冬梅.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6):619-621.

[2]谢汝伦,石学林,黄平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7):56-57.

[3]仝志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92-193.

论文作者:王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论文_王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