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泡液体系的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自动发泡液体系的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倪军[1]2002年在《自动发泡液体系的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通过选择两种能够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反应物,产生不溶性气体(即氮气)。然后对其在常压和高压下的产气能力、产气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和酸碱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测定。 由于泡沫是由液体薄膜或固体薄膜隔离开的气泡聚集体,因此为了形成泡沫,本文研究出一种能形成稳定泡沫的溶液体系。泡沫稳定性的评价主要采用半衰期(min)、泡沫量(ml)和携液量(ml)作为衡量指标。经过试验对发泡剂和稳泡剂的筛选以及对泡沫稳定性的评价,本文得出了稳定泡沫的试验配方,并对其影响因素通过试验进行了客观分析。最终得出自动发泡液体系的主要组成为:反应混合物+发泡剂+稳泡剂+水。排出的泡沫会对环境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所要消泡的体系和经济效益等角度考虑,通过试验,选择出多种消泡速度快、用量少的消泡剂。 本文研究的自动发泡液体系在2001年11月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磨144井进行了泡沫排水施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周保国[2]2013年在《松南深层火山岩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气藏含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主力气藏为裂缝性火山岩气藏,气藏埋深超过3500米,钻井深度4000米以上,压力系数0.98-1.07,采用欠平衡钻完井技术勘探开发低压气藏是提高勘探开发效率的关键。钻探中存在着下部地层硬、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地温梯度高等难点,给钻井施工带来困难。且存在较严重的气藏污染,气藏压力高给欠平衡钻井施工难度高,从而影响了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效果。松南深层从2011年到目前,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工艺技术的研究,分别对欠平衡钻井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欠平衡钻井液技术优化研究、欠平衡完井技术研究和气藏保护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了满足松南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特点的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从而较好满足了松南地区勘探开发需要,提高了勘探开发效果。

李公让[3]2011年在《低渗砂岩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低渗储层的特殊性,特别是存在孔喉半径小、非均质性强、泥质影响大、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使其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开发出新型低伤害钻井完井液体系,以更好的提高单井产能。本论文主要针对低渗砂岩油气藏钻井保护关键问题,研究初步形成了低渗砂岩储层损害评价技术及其保护钻完井液体系,已在现场试验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自主研制了低渗储层伤害评价装置,该仪器能够满足渗透率低达0.1mD条件下岩心流动测试;建立毛管自吸与液相滞留的水相圈闭损害评价方法,为低渗储层伤害评价奠定基础。研究了低渗砂岩储层伤害机理,明确了致密砂岩储层水相圈闭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岩心观测、薄片分析、岩心造缝模拟应力实验法、加载裂缝图像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原地应力条件下的裂缝的开启和闭合情况,明确了低渗储层应力伤害程度及其机理。针对非射孔完井低渗透储层存在的固相污染带不能通过射孔解除,并且存在较严重的水锁伤害,通过在钻井液中避免加入对储层伤害严重的粘土、采用可降解处理剂、加入防水锁材料,完井后通过生物酶来降解钻井液中的聚合物,促进滤液的返排,研制出新型防水锁无粘土钻井液和新型生物完井液;在鄂尔多斯和胜利油田多个低渗储层获得明显应用成效;对大牛地气田伤害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储层保护技术措施,完成了15口井的储层保护现场试验,结束了大牛地气田需要压裂才能见产的历史。针对低渗气层存在的超低含水饱和度,采用常规水基钻井液会产生严重的自吸伤害,即使采用常规欠平衡作业由于欠平衡压差不能抵消毛管自吸力也会产生逆流自吸,研制出新型高效抗油泡沫钻井液体系,在DP14、DP19和DP22井完成了现场试验,该技术取得初步成功,但相关的配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针对非射孔完井常规钻井液形成的滤饼必须通过酸洗解除,不仅增加了作业周期,而且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利用新研制的纳米碳酸钙-疏水改性淀粉关键处理剂,研制出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解堵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抗温性好,抗盐抗钙能力强,抗土侵能力强,油层保护性能好,渗透率恢复值均在90%以上。该体系形成的泥饼具有很强疏水性,对水相渗透率极低,对油相渗透率极高。在油相的浸泡条件下,能够自行解除和剥落,从而实现泥饼的自解除。

李金发[4]2007年在《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稠油油藏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己处于中后期,油井吞吐轮次较高,不少井都已经吞吐了8个周期,有的甚至达到了十二、叁个周期,含水大幅上升、单井产量低、周期油汽比低及总采出程度低。针对吞吐开采后期油藏压力大幅度下降、注汽时汽窜相互干扰等问题,开展了两个开发方案进行研究:泡沫调剖方案,研制耐高温高效泡沫调剖剂,重点解决蒸汽超覆和汽窜,利用蒸汽洗油效率高的特点,提高蒸汽波及系数,提高特稠油采收率;多效复合泡沫流体驱油方案,研制调剖、洗油、降粘多效合一的复合泡沫流体,配合低温蒸汽或热水进行驱油,提高采收率。基于国内外稠油油藏开发现状,结合滨南单家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经验以及多轮次吞吐后期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前期研究,利用现代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动态及监测资料,油藏数模软件等综合手段,分析了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种类和性能的表面活性剂之间及与其他化学剂间的复配协同作用,同时优化表面活性剂发泡性与界面活性,开发出“洗油、调剖”两效合一的驱油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研制出具有“封堵调剖、驱油、降粘”叁效合一的耐高温化学驱油体系。深入分析泡沫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产生和传输机理以及泡沫流体的封堵调剖机理,考察了温度、盐度、储层压力、碱度等因素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室内模型驱油试验研究注入工艺和参数对封堵调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注入工艺和参数。并以单家寺稠油油藏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蒸汽驱前的叁维分布,进行了不稳定蒸汽驱技术及其配套工艺的研究,优化注汽间隔时间、最佳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等驱油方案,利用建立的油藏热流及物流模型,开展注采调查等热采油藏管理模式的研究。分别在孤岛和滨南采油厂进行了注蒸汽吞吐泡沫调剖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汽压力明显升高,发挥了预期的增压调剖效果,试验后生产日产油量显着增加,含水明显下降,最高日产油量均超过了该井初期峰值产量,且保持时间较长,增产效果明显。通过实施泡沫调剖,试验井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含水、产量低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均表明,泡沫流体在提高采收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是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胡艾国[5]2011年在《沁水盆地煤层泡沫压裂液研究及性能评价》文中指出煤层气作为一种由煤层生成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它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发深度浅、勘探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近一、二十年来崛起的优质洁净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巨大。煤层气井通常进行压裂开采,在国外通常使用的压裂液体系包括:清水、聚合物压裂液和泡沫压裂液等。压裂液侵入煤层将造成伤害,导致储层的渗透率下降,其原因包括压裂液的吸附作用或水锁效应引起煤基质封堵和割理堵塞,而堵塞割理系统会限制煤层气的解吸,泡沫压裂液由于含液量少,有利于返排,可有效减少对煤层气井储层的伤害。本文通过对SL-1、SL-2、尼纳尔、AES、ABS以及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六种起泡剂以及不同稳泡剂的筛选得到泡沫压裂液体系的配方,通过对泡沫压裂液性能测定表明:泡沫压裂液具有高粘度、高稠度系数、低滤失的特点,研究表明:陶粒在各配方泡沫压裂液体系中的沉降速度仅为清水中的0.0045%~0.014%,比常规压裂液的沉降速度也小得多,其中0.25%SL-1+0.25%SL-2+0.5%ABS+0.2%PAM体系的效果最好。通过煤基质对泡沫压裂液基液的吸附实验和扫描电镜的研究表明:泡沫压裂液在煤基质孔隙的粘附程度较小,基本没有堵塞煤孔隙。由于泡沫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主要是以基液的形式存在,文中测定了泡沫压裂液基液对煤岩渗透率的损害,结果表明:0.25%SL-1+0.25%SL-2+0.5%ABS+0.2%PAM体系对煤岩的损害率最小,仅为19.71%,相比瓜胶对煤岩的损害率79.4%,泡沫压裂液伤害更小。对优选的泡沫压裂液体系利用FracproPT压裂软件,引用山西沁水盆地煤层压裂现场施工参数,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TS57-01井3#煤层进行泡沫压裂裂缝模拟,结果表明: 0.5%SL-1+0.5%ABS+0.2%PAM体系和0.5%SL-2+0.5%ABS+0.2%PAM体系的压裂裂缝最长,裂缝半长达到186m,但所造缝的宽度较窄,平均缝宽为1.6cm,缝的导流能力相对较差,而叁种起泡剂复配体系的压裂裂缝长度虽然相对较短,半长为169m,但所造缝宽为2cm,缝的导流能力较强,即造缝效果最好,其携砂能力和抗滤失能力较强。

赵国庆[6]2007年在《泡沫表观性能研究及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水基泡沫表观性能,建立了系统的泡沫表观性能的评价方法,并考察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泡沫在高温下的稳定机制,并研究了高温地层自生泡沫组合物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泡沫是气体和液体混合而成的多孔膜状分散体系,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石油化学、日用化学、食品科学、矿物浮选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对水基泡沫表观性能的评价方法,对泡沫生成方式、泡沫剂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泡沫的携液和析液、泡沫粘度、泡沫尺寸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表面活性剂复配、聚合物的加入等因素对泡沫表观性能的影响,探讨泡沫的表观性能、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叁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泡沫的形成是一个能量升高的过程,因此表面张力越低,形成单泡所需要的能量越低,起泡能力越好,但是本文研究表明,起泡能力和表面张力往往不呈线形对应关系,引入能量的方式和大小对泡沫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引入能量相等的条件下,对比生成泡沫量的多少,以考察起泡能力才能够给出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泡沫稳定性一直是水基泡沫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低温时(<100℃)采用泡沫衰减法;高温时(>100℃)采用泡沫岩芯封堵法,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稳定性,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表面活性剂复配、聚合物的加入、温度等因素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低温下泡沫的衰减一般经历泡沫析液区、泡沫破灭区和泡沫亚稳定区。亚稳定区的泡沫在无外力干扰时能稳定存在,但此时泡沫膜很薄,稍有干扰就会迅速破裂,因此本文采用半衰期和衰减曲线相结合,综合考察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的析液对泡沫稳定性非常重要,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快速的析液可能导致泡沫快速的破灭。本文采用电导法定量检测泡沫析液,该方法对泡沫液膜的变化敏感,能实时反应泡沫内液体含量的多少,简单而准确。而且该方法还可反映界面膜组成的变化,为从理论上探讨泡沫的稳定机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采用电导法考察泡沫析液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泡沫的携液和持液能力都增强;聚合物的加入提高了溶液的粘度,延长了泡沫的析液时间,但是液相粘度仅为辅助因素,若没有足够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的界面膜,聚合物增强泡沫稳定性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严格控制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比例,才能保证聚合物增强泡沫的效果。水基泡沫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些重要应用涉及高温下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性,但目前对泡沫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基本集中在常规温度下的泡沫,泡沫在极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机理非常缺乏,严重制约了泡沫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如在稠油热采中提高采收率。本文分别用泡沫衰减法和泡沫岩芯封堵法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的泡沫稳定性,并采用动态表面张力、界面流变、分子模拟等手段分析泡沫稳定机理。实验表明,引起泡沫的衰变的原因主要是泡沫中液体的流失和气体透过液膜扩散。低温时,气体的扩散和水的蒸发都较慢,相对来说,对泡沫稳定性影响更大的是排液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扩散急剧加快,此时界面膜的结构和强度起决定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超长疏水链(碳数>20)型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高温下头基的“锚定作用”减弱,其疏水链无法在气/水界面直立或分立地存在,疏水链相互交叉缠绕,增加了界面膜的强度,减缓了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形成的泡沫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链构象及相互作用对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新的高温泡沫稳定机理。另外,本文还研究了高温地层自生泡沫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高温地层自生泡沫方法。选用能产生N_2或CO_2气体的反应,考察了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物的浓度等对产气条件的影响,得到适用的产气体系,并选择一种耐高温并具有高油/水界面活性和高泡沫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做为起泡剂,形成高温地层自生泡沫组合物。高温蒸汽驱油实验表明,初期注入组合物,然后注入蒸汽引发反应,在岩芯中自发产生稳定的泡沫,泡沫封堵防止汽窜,提高高温蒸汽的波及系数,并提高吸油效率和促使原油有效分散,从而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稠油开采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建立了一系列水基泡沫表观性能的评价方法,对泡沫生成方式、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泡沫的携液和析液、泡沫粘度、泡沫尺寸分布等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表面活性剂复配、聚合物的加入等因素对泡沫表观性能的影响。2.本文分别用泡沫衰减法和泡沫岩芯封堵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泡沫稳定性,并采用动态表面张力、界面流变、分子模拟等手段分析泡沫的稳定机理,提出了水基泡沫在高温下稳定的新机制。3.提出一种高温地层自生泡沫方法,并开发了高温地层自生泡沫复合物用于稠油开采提高采收率。经高温蒸汽驱油实验表明,初期注入高温地层自生泡沫组合物,然后注入蒸汽引发反应,在岩芯中自发产生稳定的泡沫,泡沫封堵防止汽窜,提高高温蒸汽的波及系数,促使原油有效分散,从而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稠油开采方法。

刘伟[7]2007年在《压裂过程中井下节流器的流动模拟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国内许多油田先后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含水量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堵水层与采油层之间的压差越来越大,开发的油井也越来越深,地质环境越来越差。面对复杂的工况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封隔器要求有更高更可靠的密封性能、能耐高温高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寿命更长。本文针对压裂液在油管、封隔器及其节流器中的流动,在充分分析流动因素、流变性、流动规律的基础上模拟压裂液在井底的流动,为压裂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基础。对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和封隔器起源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收集、研究。着中研究了CYY344系列高压酸化压裂封隔器的基本用途、结果、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压裂液在封隔器及其节流器中的流动规律和状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压裂液的类型及性能要求、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压裂液动态特性的流变模型、固液两相流的研究、摩阻压力的计算等等。对压裂液的流变性、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的计算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牛顿型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的计算、非牛顿型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的计算、固液两相流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的计算、喷嘴处的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的计算。用C语言进行编程,对非牛顿型压裂液在节流器处的流动压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非牛顿型压裂液在油管中流动压降。利用Fluent软件对节流器附近流体的流动情况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对所得到的节流嘴附近的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把数值模拟结果与编程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郑晶晶[8]2011年在《磺基甜菜碱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氟碳表面活性剂是目前表面活性最高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在叁次采油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磺基甜菜碱型氟碳表面活性剂FS,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磺基甜菜碱型氟碳表面活性剂FS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S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确定最佳复配体系为FS:AOS=1:5,质量分数为0.2%,考察了醇、聚合物、pH、温度、煤油对复配体系FS/AOS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体系FS/AOS有较好的泡沫性能、化学稳定性、耐盐性和耐油性。短链的醇、木糖和果糖能提高复配体系FS/AOS的起泡能力,而长链醇和多元醇基本不能提高其起泡能力,聚丙烯酰胺HPAM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羟乙基纤维素HEC提高复配体系FS/AOS稳泡能力效果更为明显,半衰期显着增长,但是HPAM、PVP、HEC对复配体系FS/AOS起泡能力变化不大,甚至还降低了其起泡能力。其次研究了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盐、醇、聚合物、pH、温度、煤油对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短链醇不利于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而长链醇和多元醇有利于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随着pH值的增加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FS在蒙脱土的吸附呈现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40-5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随着HPAM浓度的增加,F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不断下降,且分子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然后又研究了FS在气-液表面、油-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能。考察了频率、浓度、盐、醇对FS在气-液表面、油-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FS溶液的扩张模量和扩张弹性是增加的,盐和醇能使原溶液在气-液表面上的扩张模量、扩张弹性降低而扩张粘度和扩张模量的相角增加,但是盐和醇能使原溶液在油-水界面上的扩张模量、扩张弹性和扩张粘度降低,扩张模量的相角增加。最后,选取二元复合驱油体系FS:AOS=1:5(0.2wt%)+1000mg/LHPAM(分子量1000万)进行室内泡沫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氟碳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30%以上。因此,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在叁次采油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张影[9]2012年在《可控热化学技术及其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双氧水分解反应或者NaNO_2/NH_4Cl之间反应均可放出大量热,这种热化学反应在采油工程中已有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两种体系的热化学反应是十分剧烈的,难于控制,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研究此类热化学反应的控制技术,使之能够被安全有效的利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受很多因素控制,如光照、温度、溶液pH值、金属离子杂质等。若要抑制反应的进行(比如在储存、运输和配制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常温(或低温)、避光。实验研究表明,常温下,保持溶液pH值<7.0对双氧水中H_2O_2稳定是有利的;针对金属离子杂质影响溶液稳定的问题,通过实验筛选出EDTM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作为体系中金属离子的稳定剂,稳定效果相对较好,最佳使用浓度为25mg·L-1。当需要双氧水快速分解放热时,就需要对反应进行引发或催化,实验表明,无催化时可以加热引发反应,引发温度为>90℃;常温下也可采用碱催化,加碱量至少应使体系的pH值达到9.0以上为宜;常温下也可采用过渡金属离子催化,1:1摩尔比的Fe~(2+)/Fe~(3+)复合离子的催化能力相对较强。NaNO_2/NH_4Cl热化学体系反应主要受温度和溶液pH值控制。实验表明,当需要抑制反应时,pH值应控制在10.4-7.0,温度应控制在<70℃;当需要引发和促进反应时,可加入酸进行催化,使pH值控制在7.0-4.0:无酸催化时,单纯热引发的温度为>80℃。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可控热化学技术”在稠油水热裂解开采、油层解堵、油田污水处理和泡沫辅助蒸汽热采中应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王其伟[10]2009年在《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十分重要,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需求急剧上升,由于石油是非再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已探明、已开发油藏的采收率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工作,提高采收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聚合物驱的推广应用,适合聚合物驱的优质资源基本动用完毕,聚合物驱后地下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但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分布更分散,需要采用封堵及驱油能力更强的驱油体系;四类油藏由于非均质严重,不适合聚合物驱,因此,对于四类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新的化学驱油技术研究十分必要。泡沫作为一种良好的驱油剂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它能够极大的提高注入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加波及面积,提高采收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本课题在泡沫驱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泡沫驱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筛选研制性能优良的泡沫剂及泡沫驱油体系,对泡沫体系的驱油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性能,泡沫在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泡沫与油藏的配伍关系,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泡沫剂对注采环境及油藏的影响,注入气体对环境及设备的影响,注入水对复合泡沫驱油体系的影响,泡沫体系对产出液的影响,泡沫体系与环境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并研究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本课题利用罗氏泡沫仪及泡沫扫描仪,研究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起泡能力及半衰期,包括阴离子活性剂,阳离子活性剂,非离子活性剂,两性离子活性剂及阴非离子活性剂;利用旋转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泡沫剂的表面及界面性能;利用长细管物理模拟流程及高压可视观察窗,研究了泡沫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在地层中的运移和压力传递规律,研究了气液比、注入方式,化学剂浓度等因素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利用微观可视模型,研究泡沫剂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管式填砂模型及驱油流程,研究泡沫对层内、层间非均质的调整能力,泡沫驱在水驱及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泡沫驱的影响因素及使用范围;利用挂片腐蚀法研究泡沫剂对设备的腐蚀影响,注入气体对设备的腐蚀影响;利用质谱分析研究了泡沫剂在油藏的吸附损耗规律;利用粘度测定法研究了注入污水水质及不同组分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通过加入化学剂的方法研究了提高污水配注聚合物粘度的方法,筛选出泡沫驱水质稳定剂及产出液处理剂,形成了泡沫驱产出液处理技术。通过对泡沫的起泡性能、在多孔介质中的产生及封堵调剖和驱油实验研究,研究了泡沫的性能及在多孔介质的运移规律;筛选研制出耐温抗盐能力强、泡沫性能稳定、油水界面低的泡沫剂;建立了与油藏条件配伍的泡沫驱油体系,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水驱后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大于25%,在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10%以上;研究了泡沫体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解决措施;矿场实验取得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室内及矿场实验证明泡沫体系在非均质油藏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油藏的非均质性,大幅度的提高油藏采出程度,复合泡沫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叁次采油新技术,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深化研究和攻关,可以使之得以推广和应用,泡沫驱是一项成本低,应用广泛,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自动发泡液体系的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D]. 倪军. 西南石油学院. 2002

[2]. 松南深层火山岩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D]. 周保国. 东北石油大学. 2013

[3]. 低渗砂岩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D]. 李公让. 中国石油大学. 2011

[4].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D]. 李金发.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5]. 沁水盆地煤层泡沫压裂液研究及性能评价[D]. 胡艾国.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 泡沫表观性能研究及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D]. 赵国庆. 山东大学. 2007

[7]. 压裂过程中井下节流器的流动模拟与应用[D]. 刘伟. 西南石油大学. 2007

[8]. 磺基甜菜碱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D]. 郑晶晶. 中国石油大学. 2011

[9]. 可控热化学技术及其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D]. 张影. 东北石油大学. 2012

[10]. 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 王其伟. 中国石油大学. 2009

标签:;  ;  ;  ;  ;  

自动发泡液体系的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