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突破资本市场瓶颈制约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资本市场论文,瓶颈论文,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的规模庞大,最大困难是启动资金短缺。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有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争取东部地区资金和西部地区自身积累资金。市场规则决定了资本总是向投资收益高的区域流动。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交通通信方面的差距,使东部地区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单从经济增长角度看,东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平均为36.6%,而西部仅为13.3%,外资直接投资回报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东部为51.7%,西部仅为17.4%。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西部地区政府提供怎样的优惠政策,也很难把最容易流动的资金和高素质的劳动资源吸引到西部地区,甚至留不住已有的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尽管中央对西部大开发十分重视,也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倾斜政策,但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支援西部地区,再加上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自我积累能力差,其结果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
西部地区缺乏资金积累机制,资金大量外流。(1)长期以来,西部初级产品价格未有效实现市场化。沿海地区较低的价格购买初级产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返销西部,“剪刀差”价格导致西部资金流向沿海地区。(2)东西部比较,信贷资金投在东部要比投在西部收益高且安全。因此,信贷资金可以随着金融体系内部的同业拆借市场,从收益较低和风险较高的西部地区向收益较高和风险较低的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储蓄积累的一部分,由“西部存款—金融体系内部拆借—贷款流向东部企业”渠道流出西部,进入东部。(3)由于公司的效益差别,东部可以由券商推荐的上市公司较多,而西部选择够上市标准的企业很困难。东部上市公司和建立的基金较多,西部较少。西部居民又要购买东部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基金等。西部储蓄积累的一部分,又由“西部居民购买股票和基金—资本市场—东部上市企业的资本”渠道流出西部,进入东部。
吸引外资能力差。据外经贸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85.75%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落后地区仅占5.48%。外商投资地区分布的这种不平衡性,从资本形成看,1995~2002年间,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已达到19.68%,而西部地区该比重平均只有4.35%。显然,外商投资在地区资本形成中的这种巨大差异,对东西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我国的资本市场近年尽管有长足的发展,但依然是相当落后的,而且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发展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为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西部地区经济提供便利工具和有利场所,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筹资、融资功能和作用,而且因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能促进商品、劳务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价格的形成,节约市场的配置资源过程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分配效率。可见,建立西部地区资本市场,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投资收益率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首要前提。但是,如下一些瓶颈制约了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
1.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内在制约因素。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以初级资源推动为主,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的大量投入而非依靠科技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式增长,农业、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构成了西部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现有社会分工格局下,西部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资金内生机能差,资金运行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水平循环状态。资本生成与资本积累能力差,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实际投资与东部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呈扩大趋势。
2.金融压抑现象严重。一是金融资产总量不足,金融比率低,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较小,金融资产扩张能力差,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就不完全。二是金融资产结构扭曲,在金融压抑状态下,资本规模与资本运作效率受到限制,储蓄—投资的转化主要靠银行存贷款渠道,资本市场不发达,资产证券化程度低,直接融资市场之外,不完全的市场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三是金融次产流动性差。过度金融压抑的存在不仅加剧了西部地区资金紧张的状况,也极大地压抑了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导致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大量外流。
3.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弱。一方面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债券、股票发行规模小,无论上市公司数量不觉是从证券市场的募集资金额,西部地区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债券、股票收益水平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引资能力弱,市场融资能力不强,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发展。
4.制度创新能力的制约。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西部地区市场型制度的短缺引致金融资源配置的非效率性,使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基本流向了国有性质的企业,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很难取得很行贷款以及难以从资本市场取得直接融资。金融资源这种流向限制了其他所有制企业通过金融杠杆来获得发展资金,而近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所支撑。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和经济运行活动的85%均来自非国有经济的情况下,西部的非国有经济却处于资金约束与制度约束的双重约束之下,从而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为此,西部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以制度创新作为一个突破口,经培养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不断加强国有企业重组改造的步伐,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高效运行、竞争力较强的经济结构。
(三)
推进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必须依赖如下路径:
1.塑造有理性的市场投资主体。西部大开发应以下不同的投资主体,分别在各自适于进入的领域开展有效活动。一是以中央政府为投资主体,资本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主要用于跨省区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基础设施,大型水利水电及一部分五保项目;支持西部社会服务性公共产品的发展,提高西部居民在义务教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享有量;支持某些国有企业转制,参与市场竞争;支持扶贫制度创新,逐步形成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增长的经济机制。二是以西部各级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资源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预算拨款、社会捐赠、其他非市场筹资和项目计划安排的政策性融资。主要用于各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城镇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农业水利,普通公路,少数难以自筹投资和自负盈亏的高技术、高风险产业等,为当地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三是以国有企业控股的法人单位为投资主体。资本来源表现为,在法人投资实体拥有一定比例资本金的前提下,设法向资本市场融资,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本。主要用于供水,供电、铁路营运、机场管理、邮政等垄断性基础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发展。四是以一般企业为投资主体。资本来源主要是企业向银行贷款。通过资本市场筹措款项,其中部分基础性项目还可用竞争方式取得政策性金融的信贷支持。主要用于包括可引入竞争的基石性产业在内的各种生产经营项目。
2.完善金融市场,开拓西部发开发的融资渠道。第一,组建西部发展银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对西部地区发展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国有独资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在资金供给上,仅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种需要。难以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和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西部地区亟需建立自己的区域性商业银业,即西部发展银业,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经济腾飞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二,建立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为一体的西部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仍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有:首先,优先扶持资源型企业改制上市,扩大中西部上市规模,国家已经在新股发行的有关规定中,明确重点支持农业,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应把这一政策落到实处,在国企股份制改造和重组中,应优先考虑资源开发性质的企业改制上市,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另外,西部各省区应尽可能推荐那些能够带动本地其他产业发展,有较好效益的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其次,尝试发展西部产业投资基金。目前资本市场上面向西部开发的投资基金很少,产业投资基金更是空白。为鼓励向西部的农牧业、能源、矿业资源投资,帮助西部建立起全国重要的棉花和畜产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应考虑优先安排西部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再次,推进市场建设,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一是加强西部证券经营机构的建设,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培育理性的市场投资人。二是选择西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地方性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能力和资金统辖权,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选择重庆、西安作为发展区域金融中心,从而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全国金融市场网络,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今后还可以考虑在中西部选择一两个证券交易机构健全,电子化网络先进、人员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发达城市增设证券交易所。增设立足中西部面向全国的证券交易所,建立西部资本市场,不但能够稳住西部已有的资金,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东部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开发西部的资本投入机制。
3.重视吸引民间资本。鉴于外商提高大规模投资“西进”近期内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吸引国内民间资本,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资金“西进”,充分发挥国内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西部在对民间资本的态度上要有更大的开放性和超前性,要充分认识到民间资本是促进投资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将其当成实现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重要方面。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扩大产业开放的领域,逐步实现民间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主流。在实际操作中,西部可结合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要求,首先打破某些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壁垒,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和推进民间资本的有序进入。这些领域包括电站和供应网络,水利设施建设、铁路(包括城市地铁)、公贵州和机场建设、邮政网点建设、金融、保险、进出口贸易等。其次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一些成长性好的产业,如教育、信息、旅游、环保等。再次取消各种人为的限制,切实密切协作产保障民间投资者的权益,并制定相应的投资刺激和鼓励政策。如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益,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贴息和投资补贴等,以积极引导各种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
4.充分利用多渠道的筹资途径。一是通过金融机构引进国内资金是主渠道。二是通过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三是某些效益好的铁路、高速公路、水、火核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可采取发行股票和债券方式在国内外筹资。四是对已建成有经常性较高收益的基础设施,像珠海高速公路那样,海外以发行资产债券方式筹资。五是采取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外商对某些交通项目,采矿开发项目合资或独资开发。六是鼓励中外合资的西部开发银行和组织中外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多渠道吸引外资进行西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