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110015)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宁心通络饮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86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宁心通络饮,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88.37%,对照组均为76.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9.07%,对照组为60.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宁心通络饮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宁心通络饮;不稳定型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1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the Ningxintongluo decoction.Methods: 86 cases of TCM syndrome Qixv Xueyu type unstable angin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each, for all of modern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the Ningxintongluo decoction party flavored, observ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Angina total efficiency and the TCM syndrome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88.37%, 76.7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CG efficacy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9.07%, and 60.4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eating Qixv Xueyu typ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Ningxintongluo decoction plus modern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
【Keywords】Ningxintongluo decoction;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
不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属于缺血性心绞痛。其发生一般认为由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致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所引起。中医将其归属于“胸痹”或“心痛”范畴。病因多与寒邪内侵、包含失调、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笔者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宁心通络饮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与辨证标准
临床诊断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 ];中医胸痹(冠心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属气虚血瘀证[2]。
1.2纳入标准
符合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为Ⅰ—Ⅲ级,临床危险分层为低、中危;符合中医辨证标准;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2个肢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压低≧0.05mV,或T波倒置;年龄35—75岁。
1.3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抽取8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4—76岁,伴高血压病15例,高脂血症23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36—74岁,伴高血压病14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子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1,能量合剂静滴500 m1,1次/d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5粒,3次/d,舌下含服;维生素E胶丸2粒,2次/d口服;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2次/d餐后口服。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宁心通络饮,处方:党参20g,茯苓20g,鸡血藤30g,苦参20g,桂枝10g,细辛5g,丹参25g,郁金15g,赤芍15g,地龙15g,瓜萎10g,薤白10g,法半夏10g,炙甘草20g。水煎3次,混合后共取汁400m1,分3次温服,每日1剂。辨证加减:伴有心律失常、早搏、房颤,表现为心脾两虚者,去瓜萎10g,法半夏10g,加龙眼肉20g,五味子20g;出现慢性心衰、下肢浮肿,加制附片10g,猪获10g,泽泻10g;兼高血压症状出现阴虚阳亢者,加生地黄20g,麦门冬20 g,夏枯草15g;所有病例在观察治疗期间若心绞痛发作难以自行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作临时处理,并记录用量。两组病例均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胸闷、心痛(心前区)、疲乏、脉弦细或结代,唇舌紫暗),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等)与心电图变化。
3.2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 疗效标准
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进行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心绞痛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即进行超过日常活动的较重的体力活动时不再出现心绞痛症状);停用硝酸甘油。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1级,偶有心绞痛发作且服半量硝酸甘油可控制症状。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所改善但未达前述标准者。
4.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舌紫暗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并根据证候积分变化评定证候疗效。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的比值评定疗效。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60%≦候积分减少<95%为显效;30%≦证候积分减少<60%为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
4.3心电图疗效标准
心电图疗效 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5 治疗结果
经过1个疗程(28d)治疗,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4315 23 5 88.37▲
对照组43 8 25 10 76.74
▲: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中医症候比较
组别 n 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4311 13 15 4 90.62
对照组435 9 18 11 74.42
▲: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心电图疗效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4313 23 9 79.07
对照组438 25 17 60.47
▲: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进而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和局部冠脉痉挛,引起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演变成更加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心肌缺血缺氧将进一步加重,直至发展为致命的心肌梗死。当前,临床普遍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劲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措施。但疗效并不理想。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4]。
笔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胸阳亏虚为主的脏腑虚损是胸痹心痛发病的内因,为本,而寒邪、气滞、痰浊、瘀血等是引发胸痹心痛的外因,为标,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进而引起阳气亏虚、甚至阳损及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宜以“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为法则,结合患者具体气血阴阳虚实,随证加减。故创立集振奋阳气,通络止痛为一体的宁心通络饮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方中党参、细辛、桂枝、薤白大补胸中阳气,振奋心阳为君药。党参补气养血;细辛、桂枝温散寒邪,通阳止痛;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丹参、郁金、赤芍、地龙、鸡血藤、苦参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共为臣药,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具有降脂,降低血液劲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5]。苦参近年来心血管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离体心肌纤维增生、抗缺氧、扩血管、降血脂、抗柯萨奇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茯苓健脾利湿,瓜萎,宽胸利膈,法半夏燥湿祛痰,具为佐药,协助本方去除痰瘀,炙甘草为使药,一则调和药性,二则取其“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功效,治疗本病患者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因此,诸药伍用,补心气,通心阳,温散寒邪 ,散瘀血,标本兼治,使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亦显示,在现代医学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传统的“汤者荡也”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45
[3]刘国仗,吴宇,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 26(6) :405.
[4]刘国萍,董英.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分布特征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 (5) :3942.
[5]卢薇,欧亚萍.丹参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自由基损害和血栓烷等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5):493.
论文作者:于刃锋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心绞痛论文; 疗效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两组论文; 冠心病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