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
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缓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十分安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胃癌根治术;术后疼痛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十分广泛,所涉及的神经支配比较复杂[1],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值得深思。胃癌根治术多选择单一的全身麻醉方式,虽然一定程度可以减缓术后疼痛,但其阻断麻醉不完全,会使术中应激反应大,术后疼痛发生率高。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减轻肾脏、肝脏和胆道手术的术后疼痛[2],但其对于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有待研究,为了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我院特作此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观察组: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50~70岁,平均(60.4±2.3)岁。患者体重45~75kg,平均(59.7±8.2)kg。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51~70岁,平均(60.7±2.6)岁。患者体重46~75kg,平均(59.4±8.0)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上腹痛伴有纳差、厌食,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吞咽困难;上腹可扪 及肿块、有压痛;大便隐血实验持续(+);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患者;ASA分级 I-III级患者。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异常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和鲁米那钠2mg/kg,给予丙泊酚2mg/kg、1ug/kg舒芬太尼、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作为麻醉诱导,在插管之前使用5ug/kg维持肌松,插管成功之后进行辅助通气,在手术中追加10~20 ug/kg舒芬太尼使麻深度得以维持醉,分次给予,直到手术完成前的30min停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进行麻醉诱导之前,在患者的第8~9胸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4ml的1.5%利多卡因,直至麻醉平面出现并且患者无不良反应之后,再注入8ml的0.25%罗哌卡因,在术中每隔60min追加5ml的0.25%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3]
(1)使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况进行评价。(总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可影响睡眠。7~10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需要药物镇痛。
(2)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所得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经比较差异显著,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NRS疼痛评分
3 讨论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为主,55~70岁是高发年龄段。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经常食用霉变食物、摄入过多的食盐、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有关。胃癌的患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仅表现为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进展期胃癌的患者最早出现上腹痛,同时伴有厌食、纳差、体重下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者服用制酸剂缓解,上腹部有包块,触之有压痛感,如果肿瘤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脏肿大、腹水、黄疸。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最佳手段。胃癌根治术以往多选用单一的全身麻醉方式,但全麻手术术中应激反应大,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容易操控、麻醉剂使用量少、用药灵活、有利于术后镇痛及苏醒,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双向阻断,刺激脊髓传导,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介导,使术中儿茶酚胺的释放减少,扩张容量血和阻力血管,使循环系统达到稳定状态,且在术中和术中镇痛效果均佳[4]。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使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心率、静脉压、动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波动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5];且联合使用两种麻醉方式能够优势互补,达到理想麻醉效果,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机率,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早,术后疼痛程度轻,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康复快[6]。
观察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低于后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数据表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全身麻醉。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能够使胃癌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十分安全,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晓宁.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探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176-177.
[2]李宝洲,刘录城,林健.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2013,22(15):66-67.
[3]蒋明.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8):24-25.
[4]范昌桂.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照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14,21(11):1431-1432.
[5]覃正辉.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78-79.
[6]饶军.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 当代医学,2015,21(20):49-50.
论文作者:陈平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胃癌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方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程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