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成长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每时每刻都需要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他们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需要培养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出逻辑性强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茁壮成长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小学阶段 数学思维 培养途径
面对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该做到逐渐突破应试教育中只追求分数的藩篱,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转变对教材的使用方法,寻找其中含有思维因素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展开,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僵化讲书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也是万万不能缺少的,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在数学思维中存在两种形式,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两种形式的前提是用数学方法展开的。数学思维具有逻辑性、理性等特征,在数学思维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中运用多种方法,实现自我创新,在解决问题时能将多种数学方法有效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有深度的数学活动中,数学思维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数理逻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用拟人手法实现抽象性知识的具体化,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智力、想象力等各方面发展的条件还未成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对于需要推理的内容和具有抽象性特点的内容,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抽象性色彩的知识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直接经验和具体感知,来理解,有时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真实感知才能够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很多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停留在模仿的状态,难以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而将具有抽象性的知识进行拟人化,则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形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具体感知,同时也为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造了条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小括号”内容的学习中,大多数的学生认识小括号,但是并不知道其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到首先认识到学生的知识盲区,对于这样抽象的知识进行拟人化。可以将小括号使用中涉及的加减法想象成亲属关系不同的兄弟家族。这样的拟人化手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实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直接感知实现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在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中建立桥梁。同时,对于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加减法之类的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小火柴等工具在自己的桌子上摆一摆,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这样就能够在拟人化手段和直接操作的帮助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将数学知识建立成系统,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之间有联系,但是在编排上又趋于零碎。这就需要教师将有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建立知识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性理解。在这样的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前前后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回忆,促进学生练习不同知识点的主动性。当明确了知识点的联系之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比较简单的状态,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就要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情况,主动地在所学知识点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放入框架系统中,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有多种,如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那就说明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和多元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小结
教师应积极探寻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进步。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落实对学生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屈永峰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01。
[2]孔佳蕾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01。
论文作者:武海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数学论文; 知识点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小学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