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合背景下纸媒发展新媒体的新思路
何 江1 郭 絮2
(1.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2.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 :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纸质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纸媒应借助技术融合带来的优势,不断吸取多媒体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于此,本文首先对纸媒、新媒体各自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指出纸媒发展新媒体的必要性。随后,基于技术融合视角,分析当前纸媒与新媒体应用模式,最后给出针对性的发展新思路,以此增加纸媒渠道的扩张,与新媒体进一步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纸媒;技术融合;问题;新思路
2017年以来,关于纸媒存在与消失的问题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互联网化”与纸媒面临的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时代,新闻、娱乐、文化等信息传播形式和手段都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纸媒没落的这一现实,许多传统媒体人或通过融入互联网进行转型,或纷纷“缴械投降”悄然落幕。落幕其中就有一些年过半百的纸媒,这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从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多主体信息生产虽然具有丰富性与开放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纸质媒介所具备的职业伦理和专业准则。一方面,缺乏足够专业的内容和职业伦理,对公共舆论生态产生负向影响;另一方面,UGC(用户生产内容)增加了受众的主动性,改变了传统纸媒的传播方式。如此,构成纸媒原有生产与传播方式的生存压力。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在现有融合系统中,技术融合需要打通技术壁垒,通过一体化技术平台,将纸媒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借助包容开放的技术体系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分析技术融合背景下纸媒发展新媒体的创新路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纸媒的优劣势分析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人们通常借助传统媒介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其中,报纸作为纸质媒介的重要传播媒介,受到广大人群的重点关注。从优势来看,纸媒由于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强,监管力度较大等优势,在发展中建立了健全的发行机制。在具体发行过程中,内容需要通过严格审核,才能刊登到报纸上,从而有效保障信息的精准性与专业性。然而,在新媒体出现之后,纸媒的劣势体现的较为明显。从版面内容来看,纸媒版面有限,在发表过程中需要通过编辑、排版等多个步骤,许多精彩内容并不能充分在纸媒中体现。
(二)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与传统纸媒相比,新媒体主要依据互联网进行传播内容,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在这种优势的作用下,许多信息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并且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简便,所以会受到更多人群的喜爱。在互动方面,新媒体具有留言评论功能,以及便利的论坛交流工具。相对而言,新媒体内容的广泛,缺乏有效的内容监管,使得许多信息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造成负面信息、谣言等内容广泛传播。许多信息的权威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纸媒发展新媒体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纸媒融入新媒体是对传统运作方式、组成架构的一种变革,它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对媒体行业的一场巨大变革。因此,若要纸媒维持自身强大的公信力,由此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就要融入新媒体环境进行转型。第一,纸媒发展新媒体,这是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智能手机以其极强的实效性与便携性,成为纸媒发展新媒体的重要工具。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融入新媒体,能够有效发挥自己领域的优势,进而实现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第二,在媒体全球化趋势下,纸媒作为影响国家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对经济、政治、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纸媒发展新媒体,将现有体系并入新框架中,不仅可以提高传统纸媒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推动纸媒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于技术融合的纸媒与新媒体应用模式分析
(一)媒体融合,纸媒向新媒体客户端方向延伸
纸媒将强大的采编资源与网络媒体技术融合,可以构建信息丰富、技术先进的传播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纸媒需要以技术为支撑,再加上内容生产过程,不断丰富创新机制的改造流程,从而推动传统纸媒生产方式与融媒体相结合。目前,在技术融合视角下,纸媒向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具体应用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在技术应用的优势下,将传统的纸媒通过客户端、新媒体网络融合,借助技术的应用方式,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同时,纸媒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传播力,可以明显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与传播效果。
(二)平台融合,纸媒可以实现新媒体的传播效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总要经历无数次变迁。每一次痛苦的挣扎之后,总是一次破茧而出的蜕变。人是群体性动物,既然无法独立存活于世,那么沟通这项技能就无法消亡。一次精准简明的沟通,正如一份描述准确的病历,欲想药到病除,必先算无遗策。
基于新媒体技术,纸媒可以打造涵盖内容管理系统、媒体融合业务管理平台,以及媒体融合决策指挥平台。基于这种情况,纸媒借助于采编系统、云采集服务(信息获取平台),以及广告管理系统等,可以形成专业化的技术融合解决方案。其中,纸媒的各个子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设计适合采集人员使用的平台。这些功能通过技术平台融合,可以实现素材上传、审核批注稿件、互动直播等功能。另外,评论管理系统可以进行留言、咨询、投诉与建议等,是集反馈、处理、提交、解决等全流程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因此,在这个技术平台融合下,纸媒发展新媒体的思路是可以实现的。
(三)资源聚合,实现纸媒传播矩阵
纸媒发展至今,需要与多元化、丰富多样的新媒体资源整合,从而打造多样化的传播矩阵。传统纸质采编人员通过资源交换,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并不断优化现有的资源平台,使得企业文化和采编资源更加丰富。例如,天津日报与津云结合,把自身时政要闻资源处理经验带到津云平台,并通过与广播电台合作,将视音频产品进行编辑、分发,最终实现多元化传播。因此,资源的充分聚合,能够有效推动纸媒平台快速融入多媒体平台,从而快速形成新媒体特征的新平台。
三、技术融合下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一)媒介融合,优化内容表现形式
纸媒从内容质量与深度报道,较新媒体有着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内容深度报道,以及权威专业特征,使得公众能够全方位了解信息。因此,一方面纸媒还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获取最新资源,将这些内容打造得更加专业;另一方面,纸媒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及互动优势,不断增加内容深度。因此,从多个角度利用技术手段加深纸媒内容传播的深度,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具有的优势。
(二)采用新技术手段打造专业性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纸媒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发展优势,逐步拓宽信息资源发布渠道,促进纸媒向电子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一,纸媒积极吸纳新媒体传播方式、服务模式,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第二,改革传播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纸媒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纸媒需要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利用自身优势改革传播内容并丰富表现形式,才能有效提高纸媒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
(三)不断融合采访技能
吴峥紧接着又追问道:“本次校庆,我能成为四位小主持中的一员,也备感骄傲。活动当天,我就很想问校长,在校庆活动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最让您感动的一幕又是什么?”
新媒体具有现代化、实时性等特征,纸媒只有借助这些特征才能创造更为丰富的传播内容,并拓宽自身传播渠道。例如,采编人员或者具体的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工具进行采访。同时,纸媒还应不断优化现有的采访技能,结合新媒体和市场发展情况,丰富播放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纸媒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让更多客户全方位地认识纸媒存在的价值。
(四)创新商业模式
纸媒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资源优势,将专业性内容融入互联网平台,优化现有的传播方式,以及营利模式。同时,纸媒借助多媒体电子市场发展的优势,对现有传播内容再次进行利用。随后,利用新开发的电子市场资源,不断扩展资源传播渠道,并引入相关先进的技术设备,创新营利模式。
实践证明,材料费用占施工费用的60%-70%,而材料费用是有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两个方面组成。材料验收环节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现场材料使用合格,减少材料使用过程中因规格不一致、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原有造成的浪费,使得施工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肾结石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案时,需要依据肾结石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以及经皮肾镜取石术,提高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纸媒作为宣传媒介的重要载体之一,内容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有利于补充新媒体宣传内容的不足。但同样,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与高效性,纸媒也需要充分引入。在技术融合视角下,纸媒可以通过新媒体融合,有效发挥它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
[1]胡丹亚.传统纸媒品牌为新媒体经营背书——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框架下的经营创新[J].新闻战线,2017(11):79-81.
[2]吕冬梅,李禾.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另辟蹊径——《中国中药杂志》的"双转型"战略[J].科技与出版,2016,15(6):8-12.
[3]张玮.行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食品安全报》为例[J].传媒,2017(12):33-34.
[4]应向伟.纸媒转型的关键: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领融合-《今日科技》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2017(17):16-18.
[5]李岩.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报如何提升传播力——以胜利日报转型发展为例[J].青年记者,2017(33):64-65.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23-0076-02
作者简介 :何江,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传播。
标签:新媒体论文; 纸媒论文; 技术融合论文; 问题论文; 新思路论文;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