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功能”益补农村“五强五弱”局面——关于桂林市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桂林市论文,新农村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局面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8)04-0157-05
在新的形势下,农民的思想政治状况究竟如何?农民的思想教育究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切实加强新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2007年7-8月,笔者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北洞源村、南山桥村、灵川县毛洲岛村、阳朔县古板村、临桂县大雄村等9个村庄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实践调查。期望通过调查分析,为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拟订了村干部和村民填写的两类调查问卷,分别设计了22个和27个调研题目,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乡风文明、民主管理、道德教育、党的建设、政策引导、子女上学、致富模式、村容村貌等方面。实践团队走访村民300余人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49份,有效回收率98.03%。
一、现状分析:“五强”凸显主流,“五弱”体现偏差
(一)“五强”凸显主流积极向上:调查显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民主管理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有强烈的致富愿望。
1.农民的政治认同感逐步增强。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国家政治的一些术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知情况不够理想,但大多数人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是深厚的,他们希望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调查表明,71%以上的农民对我党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持积极的肯定态度,76.3%的农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并且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事业,62.8%的农民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80%以上的农民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赞同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举措。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满信心,对党和政府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可见,多数农民是拥护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
2.对政府为民服务的期望值明显提高。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民群众提出了“好政策、好技术、好领头人”的期盼,希望政府做好“政策服务、规划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等“四个服务”,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如此。如表1,2所示:
3.致富欲望、市场经济意识更为强烈。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思富的欲望更为强烈。我们调查的恭城县红岩村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阳朔县古板村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是桂林市政府命名的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村”,恭城县北洞源村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临桂县大雄村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10元,灵川县毛洲岛村2005年人均收入近4000元,73%的农民对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近60%的农民期望能获得2万元以上的年收入(见表3)。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民群众渴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4.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日益增强。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信息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其典型表现在:第一,在农村基层干部的选举过程中,重视自己民主权利的农村公众明显增多,他们愿意通过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干部,并且在选举过程中上级机关“长官意志”的作用明显地被弱化了(见表4)。第二,在农村基层生活中,农民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积极角色、施加有效影响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有64%的农民认为自己是农村社会的主人,社会公众的民主监督作用明显增强。第三,农民群众也有了越来越强的权利保护意识,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哪怕是受到干部和政府的侵犯时,他们也敢于提出异议或抗议,甚至敢于与干部和政府对簿公堂。如电影《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这在中国过去只是一个令人不敢想象的故事而已,但今天这种事情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5.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此次调查的新农村,基本上走的都是“绿色”通道,注重发挥自身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以生态型农业、生态旅游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如红岩村“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毛洲岛村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的生态旅游,古板村种植的金橘,大雄村栽培的蘑菇等,既保持了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提高。几年来,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一些农村逐步实现了道路柏油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改善和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引导他们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决裂,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
(二)“五弱”体现思想偏差: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农民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渴望。
1.理想信念淡薄。由于近些年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缺乏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不少农民精神空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主要表现为65.5%的农民对马克思主义持无所谓态度,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于渺茫,不如想法挣钱更实在,个别农民对共产党的领导也表示无所谓,认为“老百姓只管种地”,在大是大非面前麻木迷茫。据调查,农村中也曾出现“经济繁荣,精神失落”的现象,为封建迷信、伪科学甚至反动思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2.科技文化素质较弱。据调查,桂林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对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从文化知识和文化教育方面看,初中文化程度较普遍(占61.28%),高中占25.01%,中专占3.23%,大专占3.23%,大学文化程度只占0.8%。过去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除了学杂费,自治区开展了农村教育“312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两基”攻坚工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促进了农村后备劳动力素质提升。从生产技能素质方面看,目前农村各业仍然较为普遍地缺乏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民劳动力的15%左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为缺乏,广大农村几乎成了“技术荒漠”,文化水平低已成为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障碍(见表5)
3.集体观念较弱。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对农民产生不良影响。一部分农民国家集体观念淡薄,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只要个人不管他人,有人甚至只讲权利不尽义务,单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自己有利就支持,不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就漠不关心。
4.致富能力较弱。桂林市新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生态农业占67.74%(主要是水果种植),个体经营29.03%(主要是生态旅游、餐饮业),从事手工业和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少。如红岩村以种植月柿,古板村以种植金橘为主,红岩村人均有果面积近2亩,每人年均有果6600多公斤,全村共拥有客房170间,餐馆23家,这两年共接待了中外游客36万人次,成为大桂林旅游圈唯一的一个农民自己经营的“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在实现富裕后产生了自满心理,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较浓,缺乏开拓精神和长远打算,在新的致富门路面前,等待观望的多,主动尝试的少,基本上守着自家的几亩果园过日子,虽然收入可观,但增长不快,笔者有时真的为农民兄弟担心:那几亩果园,真的能让你守候一生吗?
5.心理承受能力弱。由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农民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非常少,发展前景不明朗,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很多人希望往城里跑,社会对农民生存空间的政策性挤压又在更深的程度上损害了农民们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农民中普遍存在着“相对剥夺感”,加上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引发了农民的信任危机,导致一些农民追求物质利益的急功近利倾向,这个弱势群体一旦受挫加上精神贫乏,就有可能淹没他们的激情。
(三)六个最为关注的问题
1.关注“三农”问题。农民群众认为,“三农”问题关系到自身利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认同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关注取消农业税等各项富民政策,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当前要特别解决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问题。
2.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同,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需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需要好的领路人。
3.关注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问题,农民群众对陈水扁等台独言行很气愤,拥护中央在新形势下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主张。
4.关注社会腐败问题。腐败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是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农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层中的个别的腐败典型深恶痛绝,要求严厉打击各种腐败现象,否则就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5.关注物价上涨问题。一段时间以来,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由于上涨的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令d大众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调查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经难以承受。
6.关注贫富差距问题。不少农民群众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感到不满和担心,特别是对一些不正当暴富极为不满,认为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两极分化,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见表6)
二、聚焦难题:破解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
市场经济给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影响,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村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认识上的偏颇,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联系农村实际,脱离农民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形式单一陈旧,加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认识和运用不够,缺乏分类指导,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影响力,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疲软”。
困境一:认识上的偏颇,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疲软”。实践证明,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高度统一,思想上真正重视,这样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做得更好。而有的村镇,由于党组织认识上产生偏差,思想上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局面就显得沉闷,不尽如人意。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抓经济还忙不过来,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得不偿失,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工作是累赘,将它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将“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只是发展经济,而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边。
困境二: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打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等等。
困境三:教育内容方法缺乏新意和活力,导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你读报来他读报,说来说去老一套;读完报纸无戏唱,拍拍屁股都跑光。”当然,打油诗的说法并不确切,却也反映出群众对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单调非常不满。应该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农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较多,视野宽阔,思想观念变化大,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选择内容上下功夫,必须将上级文件精神、政策措施化为比较具体、形象的内容,使群众易于接受,这就要求将教育的内容与农村实情、本地实际相结合,实现内容创新。
困境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展。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基层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得失,一些基层干部由于为繁杂的行政事务所缠,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顾及思想政治工作,即使去做,也习惯于以行政命令代替教育说服工作,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因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去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1]
困境五:对群众精神生活关心不够,缺乏能充实农民精神生活和激发爱国热情的文化娱乐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希望看到反映民间疾苦、农村生产生活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撼动群众心灵的艺术创造,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种作品和活动很少。据调查,农民空闲时间基本上用于看电视、聊天、打牌(占84%),用于读书看报学习钻研技术的时间不多(占16%),基本上没有农民学习娱乐的文化场所,22%的农民认为本村文化教育条件较差,56%的农民认为条件一般。
三、对策求解:建设新农村,注重发挥“五功能”
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20字”目标,“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都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联系桂林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建设新农村,必须注重发挥“五功能”。
(一)发挥导向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思想观念的反差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处事方法,使人彼此感到不适应,而对于农民只有依靠大量的、深入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法,妥善运用说服教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努力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由于农民的发展既面临复杂多样的选择,又面临风险竞争的困扰。因此,帮助农民确定个人的发展趋势,掌握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消除对未来发展的无知程度,帮助农民选择发展的有利时机和有利因素,排除发展中的风险和干扰,减少发展的曲折性,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功能的新要求。
(二)发挥经济功能,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农村经济,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中心任务。2007年桂林市以漓江两岸、景区景点周边、城乡结合部、百里小康生态文明长廊、重要公路沿线为重点,扩大了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确定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重点是建设城郊结合型、中心乡镇辐射型、中心行政村带动型、特色产业开发型、普通建设型五种类型的新农村,在今后五年内实施“11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000个,完成10000个自然村(屯)村内道路硬化改造,完成15000个自然村(屯)的规划编制工作。[2]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提供思想、理论实现转化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转化来实现。[3]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其他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作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且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即劳动能力。所以,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4]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直接推动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发展。
(三)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与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密切相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重诚信的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要适应工业化中后期农民分工分业加速的新形势,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社会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既要培养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有充分创业、就业技能的劳动者,还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现代国民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主动参与新农村社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政治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培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文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激励机制,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增进村民和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区的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尚。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科学规划,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小康新村建设工程、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栏舍和沼气普及化,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的乡镇和文明生态村。
(四)发挥开发功能,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
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重点,培养创造精神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加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整个社会的活力来自于每个个体的活力,个体的活力依靠人的积极性的发挥,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党中央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决贯彻“四个尊重”,把它落到实处,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发功能,坚持以民为本,解决老百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坚持“三服务”即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服务,“三贴近”即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原则,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从而使其增进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亲近感,并由此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发挥凝聚功能,促进管理民主、体制创新
近年来,农民参政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知情权、决策权等的参与愿望。事实上,管理民主,就必须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大胆探索研究新时期新环境下农村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解决农村管理问题的新思维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是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增强民主责任感,让农民了解民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懂得民主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技能,从而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社会管理经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的管理实际,实施管理创新,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基层管理体制。[6]四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挥德治在教育群众、凝聚民心、整合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管理方式创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村事务。
收稿日期:2008-03-02
标签:农民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新农村建设政策论文; 农村论文; 三农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