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习俗与精神文明建设_土家族论文

土家族习俗与精神文明建设_土家族论文

土家族风俗习惯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家族论文,风俗习惯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俗自人类社会以来就长期存在。“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注: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序例”P1,“宋”。)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指的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史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反映该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种社会现象,并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如何因势利导,变革陈规陋习,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风尚,创造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将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融为一体的新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题之一。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土家族人口570.04万,主要分布在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黔东北一带毗邻的广大山区。同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土家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土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明代嘉靖《思南府志》载:“蛮僚杂居,言语各异,渐被华风。……信巫屏医,击鼓迎客,刀耕火种,务本力穑,唱歌耕种,以泥封门,得兽祭鬼。”道光《思南府续志》载:“五方风土不同,习俗亦异,浇漓淳簿举视教化,……在上者,三令五申去奢从俭,郡士大夫力行,以为倡率,庶民先克,遂风俗蒸蒸还淳也。”由此可见,土家人民的生活习俗逐渐被弱化。但不少风尚,仍保留着一定的民族特色,对土家族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土家族的语言、礼仪及团结互助等,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应该继承和发扬。习俗中的陋俗,如姑舅表婚、礼节人情负担过重等,长期以来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和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必须加以分析,指出其危害性,启发人们的觉悟,使他们能积极行动起来革除旧俗,树立新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接轨。

1.语言方面:

土家族优良习俗体现在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土家族本有土家语言,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逐渐被汉语取代,但许多用语仍保留土家族的风格,委婉、谦逊,别具风采。土家人一向懂得委婉用语的重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涉及一些不便直叙其状的事物时,则用另一种说法去代替。如劝鳏夫再娶,尤其是晚辈相劝,则说:“找个作伴的吧!”劝寡妇改嫁,只说:“你再跨一步吧!”这不仅可以避免勾起对方对往事的伤心,而且能够增添向新生活迈进的动力。

土家族的谦逊用语普及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在本民族内部还是与兄弟民族之间交往,始终保持文明礼貌、谦虚谨慎的美德。如,一年勤苦劳动,收入较多,当别人称赞时,土家人常这样回答:“有多少点,还不够塞牙缝呢!”土家姑娘心灵手巧,有高超的刺绣技术,什么“双凤朝阳”、“喜鹊闹梅”、还有“蝶恋牡丹”等等,均绣得栩栩如生,当别人夸奖时,她却很有礼貌地回答:“丑得连狗都要笑掉牙了!”既谦逊又恢谐。

2.礼仪方面:

土家族人从小就注重礼貌教养,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使优良的民族习俗代代相承。

在常规礼仪方面,土家人民具有优良的传统。在相互称谓上,晚辈称长辈,从不直呼其名,即使是同龄晚辈称长辈青年,也是称“小叔”、“小孃”或“幺公”、“幺姑婆”。即使不同姓同宗,由于世代聚居,仍有长晚辈之别。在日常交往中,土家族非常好客。客人进家,全家人都热情招呼,主动让坐。主人以客人的到来而感到体面光彩,并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款待。

土家族对新婚嫁娶、生儿育女、修房造屋,都认作特殊喜事,并形成特殊礼仪,要互相祝贺,热情相帮。若遇丧事,更会主动前往悼念、守丧、送葬。

每逢办喜事,因客方要送彩礼,所以主人只是给亲友通报时间,不必登门去请,亲友便会主动光临。月酒和上梁酒是土家族喜庆中的两大盛事,十分隆重。姑娘出嫁后,生第一个孩子,女婿必须亲自抱着一只鸡去向外婆家报喜,生男孩抱公鸡,生女孩抱母鸡,名曰“报喜鸡”。不分是男是女,娘家要在满月前邀约同宗亲友,给姑娘家贺喜,姑娘家就要办酒席酬谢,名为办“月酒”。

土家族建新房,要选吉日“上梁”,办喜酒,亲友们前往祝贺。女主人的娘家要和族亲们一同结彩抬梁、挑篼送礼,提前一天到达。彩礼挂在大门上,大梁放于新屋堂中。正酒天一早举行缠梁、上梁、抛梁仪式,唱仪式歌,主家和娘家各抬大梁的一端,沿梯子攀上房架,看哪一方抢先将大梁抬上房顶。整个场面鞭炮齐鸣,唢呐声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3.“禁忌”方面:

土家族的“禁忌”较多,从辩证角度看,不少“禁忌”中蕴含着可取之处。禁忌表现出前辈希翼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为后代儿孙制定行为准则。土家族言辞禁忌十分突出,如在结婚的喜庆日子中,不能说“不和”、“散摊”、“离开”、“分别”之类的话。在丧葬场中,严格禁止说“高兴”、“愉快”、“满意”、“祝贺”、“恭喜”之类的言辞。总而言之,“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是土家族人语言美的准则。

4.社会风尚方面:

土家族人性格豪爽,待人忠厚,注重友谊,善交朋友。由此而产生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良好的社会风尚。

(1)尊老爱幼。在土家人心目中,老人不是社会的累赘, 而是凡间活神仙。在平时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尤其敬重长者。一路同行,让老年人走在前面。路上相遇,闪身恭让,先请老年人走过。欢聚一起时,青年男女不得当着长者的面嬉戏。在老年人面前就坐,小辈子不能跷二郎腿。土家族待客的准则是尊老爱幼,最受尊敬的是老人,最受偏爱的是娃娃。就餐时,最年长者坐上席,只要会拿碗筷吃饭的娃娃,就要占一个座位。要主动给老年人和年幼者添饭。对耄耋之年的老人尤为尊重,不分亲疏远近,逢生日为其祝寿,去世时为其送葬。

为了把敬老习俗代代相传,土家人把这些美德写成各种歌词进行传扬。在《劝孝歌》中写道;“劝世人,要尽孝,父母的辛劳恩难报。想人身,从何来,全靠娘身将你怀。十个月,在娘身,全靠娘血养你命。一日吃娘三口血,三日吃娘九肚浆。口口吃的是娘血,敢不竭力孝爹娘。儿出世,娘命悬,抢在手中血淋淋。”告诫世人对老人一定要遵循孝道,尊敬老人。在《哭嫁歌》中写道:“我的爹,我的娘,世上只有东海深,没有父母恩情深;世上只有泰山高,哪有父母恩情高。一尺长来你们养大我,我是在你们手上摸大的,我是你们汗水泡大的,我是喝你们血浆长大的。”饱含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厚感情。

(2)团结互助。土家族谚语云:一块砖砌不成墙;一根木盖不成房;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拗不变。他们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生活、生产中充分体现出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精神。生活上,不论是修房造屋、婚姻嫁娶,还是天灾人祸和丧葬,大家都会前来相助,出钱、出物、出力,尽其所能。生产上,土家族有薅草锣鼓习俗。这是土家族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劳动互助形式。无论春夏秋冬,只要适合大群集中劳动的农活,如播种、薅草、薅秧等,大家自会集中一起,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统一行动,不分彼此,只按土地相连情况,依序劳动。劳动时用锣鼓指挥,用歌声鼓励,劳动场面热气腾腾,这种互助形式,一不要供饭,二不要工钱。故又名“帮白工”。

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土家族的风俗习惯,虽有着许多优秀和合理的东西,但远非尽善尽美,落后的方面依然明显存在着。

1.近亲通婚。土家族与壮、苗、瑶、侗、怒等民族一样存在着姑舅表婚,即姑舅表兄弟姊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土家族一些地区的俗语:“姑家女,舅家娶,舅家要,隔河叫”和“甜浆稀饭不放盐,表姊表妹不要钱。”说明土家族姑舅表婚的习俗至今仍有较大市场。土家族还讲究“门当户对”,存在“肚腹亲”、“摇篮亲”、“背带亲”、“扁担亲”等。他们难以认识到近亲婚配的危害性,而是停留在“亲上加亲”、“踩不断的铁板桥”等原始血缘宗族婚姻观念阶段。这些习俗阻碍着民族的发展。

2.黄赌毒流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一手硬,一手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时,忽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外污秽肮脏的东西随之流进了国内,国内腐朽落后的东西趁机沉渣泛起,严重地冲击着土家地区的精神文明。淫秽下流的黄色录像从集镇走进了家庭,成为引诱青少年犯罪的温床;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日子,不少青年都围上了赌场,输赢成百上千;毒品在不断蔓延。黄赌毒使不少人陷入后往往不能自拔,带来了小至影响家庭和睦,大至破坏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恶果。

3.礼节人情负担过重。繁重而琐碎的礼节、人情对贫困的土家人民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困惑和遏制作用。礼节人情种类不断增多,由过去的生、死、嫁、娶等发展到子女升学、参军,小孩过生、满月及立碑、家庭造屋、乔迁、工作调动、退休等等,可谓“五花八门”。而且请客范围也不断扩大,只要沾上九弯十八拐的亲缘关系,或者隔了几层的朋友、同事也在邀请之列。如遇男婚女嫁等重大喜庆之事,通常有几十桌甚至上百桌,请客人数百人甚至千人以上。服务人员分工之细令人惊叹,总管、厨师、车盘、调席等十几项分工、几十名服务人员,形成一条特殊的“流水线”作业。对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落后的民族来说,过重的礼节人情,无疑意味着浪费。

“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世界上一切都是暂时的、变动的,自然界在变化,社会在变化,风俗习惯在变化。”(注:《斯大林全集》第一卷P279。)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前进,文明程度的提高,土家族中一些不利于生产发展,阻碍着民族进步的传统习俗,已受到强烈冲击,正在逐渐变化。1.迎请土老师的转化。过去,土家族人认为土老师是人神活动的统一体,既是神的代言人,能够转达神对人的旨意,又是人的代言人,能够表达人对神的祈求。土老师是祛鬼邪、求吉祥的神的化身。因此,凡遇到疾病、灾祸,都认为是碰到了邪魔鬼怪,必定要请土老师司法驱鬼,消灾免难。现在,人们一有病,首先想到的是吃药,病情稍重就去医院治疗,不请土老师驱鬼消灾了。近些年来,凡请土老师的,大都属办喜事图吉祥,或为满12岁的孩子“打十二太保”,“度关煞”,盼儿孙长大成人,或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冲傩还愿,祝老人健康长寿。其活动主要是演出傩堂戏,形式活泼,优美滑稽,达到娱人的目的,使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感到愉悦和满足。2.祭祀土王的淡化。自元代实行土司制度以后,被朝廷分封的土司王,皆由土家族首领袭职,所以,土司王又被称为土王。土司,有世袭其官、世袭其地的特权,实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对土家族人民“杀人不请旨。”他同时又是一地的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军事大权,还集族权、神权于一身,有的土司也确实有德于民,有功于民,得到土家人的崇敬,因而去世后被奉为神灵。解放前,贵州德江县的枫香坝、袁场、长丰、楠杆等地都建有土主祠,供奉土司的尊身像。每年农历7月, 土家族群众都要杀猪宰羊前去朝祭。解放后,这些土主祠全被拆毁,再无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了。除老年人偶而谈及此事之外,青年一代几乎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事情。3.生活习俗的进化。土家族的很多古老禁忌,至今仍沿袭不衰,有些过于阻碍生产,已经消失了。如农历1、4、7、10等4个月的蛇日,3、6、9和腊月的牛日,还有冬月的鸡日,均属“红煞日”,不能出远门。认为“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现在不论走多远,谁也不忌讳了。4.迷信诸神的变化。过去,由于文化落后,科学知识贫乏,土家族群众迷信神灵的十分普遍。认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信使,逢年过节,在祭祀祖先的同时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神。认为土地神能保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有“千里龙神,抵不住当方土地”、“土地菩萨不放口,虎狼不敢咬猪狗”之说,几乎村村寨寨都立有土地庙。逢年过节,或红白喜庆都要祭土地神,土地庙前常年香火不断。其他还有五谷神、四官神、梅山神、白虎神,甚至还有图腾崇拜,认为有的山峰、石墩、巨树都有神灵附托,每逢节日都得祭拜。现在,在土家村寨连个土地庙都很难找到,尤其在青年一代几乎无人知晓诸神的来龙去脉。每当老年人谈及此类问题时,青年们总是一笑了之。

风俗作为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种不自觉的信仰意识,一种社会心理和传统意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共同观点和看法。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不仅对人们的思想、生活和行为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民间“法律”,虽非具有“硬控制”性质的国家法律,却是具有精神制约力的“软控制”功效的无形法律。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因势利导,变革旧风俗,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道德风尚,创造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将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融为一体的新风尚。这也是我们研究土家族风俗习惯,对待土家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应有的态度。

土家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解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谁也离不开谁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土家族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土家族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干部队伍和群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体现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家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积极宣传教育,启发引导,让土家族人民自己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识别精华和糟粕,然后去发扬好的东西,克服愚昧落后的东西,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笔者认为,上面说到的土家人民的优美语言、良好的礼仪、尊老爱幼以及团结互助等是进步的、健康的风俗,它对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促进民族繁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积极作用,应予以保护、提倡和发扬。象劳民伤财的请客送礼和姑舅表婚等习俗,则不利于民族繁荣和发展,是一种落后的陈规陋俗,应予以改革和破除。只有这样,土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土家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得到加强。

当然,还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家族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比发达地区其他民族更长更艰巨的过程;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习惯势力还一时难以消除;改革开放以来,重视发展生产,抓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土家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必须下大力气长抓不懈。

标签:;  ;  ;  

土家族习俗与精神文明建设_土家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