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论文_张慧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论文_张慧

张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255400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每一节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体现教师在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课前,我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合作内容、交流反馈、可能出现情况、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课中,我们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必要时教给学生诊断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调整其学习时间,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课后,要善于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长期地进行。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的具体做法

1.准备阶段

(1)分组。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合理的分组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常见的分组遵循以下三种原则:①就近原则。所谓就近原则就是同桌和前后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位置变动小,利于课堂上临时分组;缺点是组与组之间存在着知识水平、能力的差异,因而进行竞赛类活动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探讨时就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②自发原则。自发原则就是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自我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探讨的积极性更高;缺点同就近原则一样,也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是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形成优质的学习小组。这是目前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小组,因为它不仅兼顾到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而且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公平性,便于组间竞赛。当然,这样的分组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前提前分好,并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座位。(2)课前资料(材料)准备。“展示是最好的评价”,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学生们必须在平时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经常看书、看报、关注广播、电视新闻的习惯和上网查找相关地理资料的习惯,实际上这些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如课前要求各小组选择与家乡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并作社会调查、整理资料,再在课上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区域发展优势,把握家乡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向全班汇报交流。

2.课堂实施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所以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辩论或竞争,能从中体验合作的价值,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1)合作任务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2)小组合作形式。①组内合作,把合作学习任务的内容分解,由组内成员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②组间合作。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对话,也可以是模拟、表演、实验、调查访问、举办演讲会、辩论会等。

3.活动过程的开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我在设计《滔滔黄河》一课的小组活动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站:走近黄河——我对黄河知多少?将查到的资料进行分享(诗歌、历史、现状都可以)。一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作补充。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了文本内涵,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二站:了解黄河。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从而突破重、难点。第三站:热点透视——延伸与拓展。一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各抒己见。中学生关注热点,不仅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

三、合作小组的有效评价

要抓住时机,给予正确、公平的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如有效合作加分:合作时,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组长分工明确,交流效果好,全组都有事可做的,加10分;合作时,只有少数人交流,但也达到学习效果的,只有个别组员汇报的,加5分;合作时,只有组长发言,其他组员没有交流,汇报时,只有组长汇报,其他组员没补充、没交流的,不加分。

论文作者:张慧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3

标签:;  ;  ;  ;  ;  ;  ;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论文_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