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血液进化优质护理即把责任制护理模式细化到血液净化的工作中去,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护士各级管理制度,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护士分管患者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兼顾,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注重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创建温馨轻松的治疗环境。如此才能让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且能很好的跟医护合作,患者的状况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血液净化;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体会
为响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我院血液净化科积极响应并推行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同时加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特色护理模式等措施,整体提高护理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寻求最有效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该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其中40例为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由肾炎引起的尿毒症患者。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2岁,实验组为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43.5岁。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净化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给患者提供更温馨的住院环境,对其实施优质个性化护理措施。优质个性化护理的具体实施如下。
1.2.1加强优质护理的理念
召集科室人员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首先向各护理人员阐述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并告知其展开本次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全科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将优质服务牢记在心。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各个班次,保证交接班的衔接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的连续性。排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水平等进行有效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新老搭配,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防止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营造人性化护理环境
对普通人而言,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产生愉快的心情,而对于患者,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也非常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首先要从日常用品着手,给患者及时提供必备的住院用品,如脸盆、餐具、热水瓶等,并将其合理摆放,给予患者提供24 h热水,病房内提供报刊、微波炉等;保持病区整洁干净,空气畅通,光线充足,安装空调,保持温湿度适宜;患者刚来到血液净化中心时,对于医院环境常常会有紧张感和陌生感,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基本情况,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环境,减轻血液净化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3 优质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治疗前护理。由主管医师、护士长根据血液净化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到病房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血液净化的操作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等,使患者正确认识治疗方法。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药物过敏情况、既往病史、血管情况、各项检查结果等,同时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作详细的交流,针对不同病情的血液净化患者,做好健康心理指导工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心理指导过程中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患者采取多样化的心理指导方式。治疗中的护理。在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当快、准、稳,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血流量、心率、病情变化等情况。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并告知患者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向护理人员反映,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在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经过多次的血液净化操作后,可使其机体内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大量减少,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患者脱水速度。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现象,为了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应适当降低超滤速度,尽可能避免过度超滤,或者适当提高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个别血液净化患者会出现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的情况,发生这种症状时要减少肝素用量,或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严重者可此采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要密切关注患者血流量运行速度。
2、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3、结果分析
由于血液净化患者患病时间长,患者家属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这容易使患者出现失落的情绪,同时,由于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风险,病痛折磨常常使患者及其家属面临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大多数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负面心理,具体表现为担忧、焦虑、情绪低落、抑郁、性情暴躁等,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培养患者乐观的正面情绪,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根据该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优质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率大幅上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丽英,杨娟.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净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10):1480-1482.
[2]王培芳.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85-386.
[3]罗建琼.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4):618-620.
[4]苏春晓.论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2,02(17):85-86.
[5]冯励.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4,7(13):1227-1228.
论文作者:沈博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