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西藏乡镇企业实施新的跨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藏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已逐步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牧区经济的重要支柱。1993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和总收入都突破了3亿元,比1979年的379万元增加了近100倍, 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占13%,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净增中占4%, 安置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5万多人就业;199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16%来自乡镇企业, 上缴国家税金500多万元,上缴财政及补贴公益事业经费约500万元。〔1〕1994年,全区乡镇企业4018家,多种经营与乡镇企业总收入达6.3亿元,占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5%,农牧民人均收入555元。〔2〕乡镇企业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日益显示出来。
我们应该看到,全区乡镇企业还处于刚起步或准备起步的阶段,企业的规模小,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名优产品比重很小,形不成拳头产品和名优效应。要实现到本世纪末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0%左右,平均递增21.17%,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00元,就业人数达14万人的目标,还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实施新的跨越。区党委书记陈奎元同志指出:“要把乡镇企业作为发展我区工业的主要方向和途径。我区的乡镇企业,当前处于起步或准备起步阶段。首先要能够干起来,第一要放手,第二要扶持。西藏经济能不能上新的台阶,人民生活能不能进入小康,关键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一、增加投入,增强乡镇企业发展后劲
我区每年各县申报乡镇企业项目300多个,需投入2亿多元,多因资金问题而搁浅。投入不足,资金紧张,是制约西藏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给西藏的投资巨大,但与需求相比仍然有限,不可能大量分流给乡镇企业。要彻底改变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融资领域,开阔筹集资金的思路,广开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一是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改变信贷失衡、存大于贷、资金外流的局面。一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投资,而不是无偿调拨;另一方面要在宏观调控下发挥主渠道作用,用足用好、用活信贷资金。信用社资金要向乡镇企业倾斜,采取多存多贷,用于发展乡镇企业,不受规模限制。二是财政周转金要向乡镇企业倾斜,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实行有偿使用,主要用于乡镇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如自治区规定的农畜土特产品加工业、建材工业、民族手工业等。三是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技术投资入股,社会资金入股等,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不仅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而且是广泛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办企业,有效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四是加快农牧区金融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探索和承办乡镇企业投资公司或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二、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造就一批乡镇企业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西藏各地乡镇企业技术起点很低,设备差,如:日喀则市是从建筑业起步的;曲松县是从采矿起步的;改则县是从运输业起步的;芒康县是从多种经营起步的;堆龙德庆县是从加工业起步的。运用科技成果对技术装备进行有计划的更新与改造,使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批量和价格上增强竞争力,是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前提。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的立足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和应用技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帮助乡镇企业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经济技术联合或协作关系,促进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乡镇企业,人才是关键。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为乡镇企业创造一个大胆使用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加速培养人才和维护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能人经济”。有了一批献身乡镇企业事业的能人,乡镇企业才真正有了生机和活力。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委托代培,二是就地办学,三是广泛引进,不拘一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微观基础是广大企业。一个好企业必然有一位好企业家,而一个好的企业家就能带好一个好企业。市场如战场,既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我区工业的主要方向和途径”,那么,大力培育、造就一支职业化的乡镇企业家队伍,就是西藏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西藏在发展乡镇企业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才和乡镇企业家,应给予奖励和鼓励,开展“最佳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评比活动,以便让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西藏乡镇企业由于规模小,起点低,局限于小区域市场,信息闭塞,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首先要增强联合意识。联合是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独角戏”成不了气候,搞不好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乡镇企业要敢于走联合之路。其次,要改变联合方式,打破行业,交叉联合;打破层次,多层联合;打破体制,多体联合。在联合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唱不了主角唱配角。再次,组建乡镇企业集团。一方面,以本地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优特产品为依托,组建集团,形成企业群体;另一方面,挤进外地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自己“小而专”“独而特”的特色。最后,要加强与内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李瑞环同志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西藏应“扩大同内地的合作与交流”。要充分利用当前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换代,以及沿江、沿边和内陆大中城市开放的大好时机和有利条件,打开县门、乡门、村门,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环境,积极与内地各兄弟省区的有关单位和企业,以扩散加工配套、技术转让或入股、共同投资等多种形式,实行经济技术合作和联合,引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各地、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广泛牵线或搭桥,采用多种形式扶持乡镇企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以城镇为依托,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就要为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铺路架桥,保驾护航,开绿灯。今后发展乡镇企业不能再走“零零碎碎”、“星星点灯”、“小打小闹”的路子,需要从市场、资源、人才、交通、能源等综合条件出发,主要依托现有集镇、小城镇、地县所在城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创造规模效应。这不仅可以起到乡镇企业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双重效应,而且也是改变西藏乡镇企业“散、小、低”状况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工业小区建设,并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带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此外,还要在乡镇企业内部改革上争取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外包与内包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健全完善乡镇企业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挖潜力,找路子,练好内功,这样才能确保乡镇企业实现本世纪末的目标,真正实施新的跨越。
注释:
〔1〕见《西藏党校》1994年第2期。
〔2〕载《西藏日报》1995年1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