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昌邑市围子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1307)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精神科护理人员2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名)和观察组(10名)。对照组人员采用技术培训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干预,干预一周后,观察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抑郁、敌对、焦虑、恐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对其进行合理干预,能减少其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人员;精神科;心理压力;干预措施
精神科是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室。患者通常在表现行为和心理活动上显示出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多变、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障碍等,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才能完成日常行动[1]。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患者影响,面临的危险也高于常人,因此心理压力较大,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较多[2]。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护理出现差错,也会降低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使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提升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关注度,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日趋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精神科护理人员2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名)和观察组(10名)。对照组男1名,女9名;年龄21-35岁,平均(27.37±4.68)岁;工作时间1-10年,平均(5.26±1.04)年;学历:本科2名,大专4名,其他4名。观察组男2名,女8名;年龄22-36岁,平均(28.19±4.57)岁;工作时间1-11年,平均(5.32±1.03)年;学历:本科3名,大专5名,其他2名。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入选护理人员均固定在职。
1.2 方法
1.2.1 现存问题 (1)护理对象特殊性: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患者普遍存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障碍,暴力攻击风险高于常人且不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控性;(2)工作强度大:由于患者自理能力差,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3)社会地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一些患者家属不理解,对护理人员缺乏尊重,提一些无法满足的要求;(4)福利待遇不完善:护理人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人员采用技术培训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干预,方法如下:(1)强化学习:定期组织精神科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知识;(2)合理排班:优化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夜班、休息时间、工作内容;(3)心理疏导:各级管理人员在生活、工作中多关心和关注护理人员,在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4)其他措施:完善职称晋升机制,制定合理的薪资待遇,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理解与尊重。
1.3 评价指标 干预一周后,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采用SCL-90心理症状自评表评估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包括抑郁、敌对、焦虑、恐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每项采取1-5级评分:4分表示严重,3分表示偏重,2分表示中度,1分表示轻度,0分表示无[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抑郁、敌对、焦虑、恐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心理问题[4]。由于护理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特殊性、工作强度增大、频繁倒班,社会地位偏低、福利待遇不完善等,精神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强化理论和心理学习、合理排班、改善护患关系、优化就业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抑郁、敌对、焦虑、恐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评分低。表明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对其进行合理干预,能减少其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缓解护理人员精神压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强理论和心理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护理技巧和心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减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通过优化排班,合理安排夜班和休息,使护理人员拥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进行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动向实时关注,给予护理人员心理关怀和帮助,有利于帮助其提高工作热情;提高薪资待遇,完善晋升机制,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尊重,使护理人员有职业自豪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5]。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是医疗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更为严重,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压力,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相淑芳,相法芳.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2-144.
[2]刘伟,刘荣,宁愿,等.精神科护士护理专业核心价值观和人文执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15):59-61.
[3]潘红,李勇明,岳玉雪,等.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191-192.
[4]陈静.新入职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7):1105-1107.
[5]崔青.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12-14.
论文作者:姚淑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护理人员论文; 精神科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压力论文; 患者论文; 措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