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成
江苏省阜宁县陈良中心卫生院 224400
【摘 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12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采取的对策。结果12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38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2例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120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后,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科学规范地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也应制定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H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近年来得到了人们广泛地应用,其优点是抗菌谱较广,杀菌力强以及生物利用度较好,但同时它也能够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合理的预防,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促进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120例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的为7岁,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平均年龄40.5岁,36例患者为呼吸系统疾病;31例患者为泌尿系统疾病;18例患者为外伤;22例患者胃肠道疾病;13例患者为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统计。
1.2 方法
对所研究的12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归类并做总结性分析,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2 不良反应类型?
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也最高。为避免患者频繁发生过敏反应,一般多采用皮试的方法给予每一位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患者进行预防,即使对每一位用药患者进行皮试,还是有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例如皮疹、哮喘、荨麻疹、发热甚至休克等[1]。如:一例35周岁女性患者输注头孢噻肟钠,在输入液体十分钟后,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采取立即停药方式,换以0.9%NaCl溶液,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五分钟后该患者呼吸平稳,症状有所减轻。
2.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也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以及食欲不振。头孢菌素类抗生药物抑制肠道菌群的合成,从而导致菌群失调及维生素K以及B族维生素严重缺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是导致胃肠道反应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后果[2]。
2.3血液系统反应:血小板减少是头孢菌素类抗生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反应最主要反应。如:患者使用头孢噻肟钠而发生血小板减少现象后,如立即停止用药,短时间内血小板便能够恢复正常。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患者体内是作为免疫介导物沾浮在血小板上的,形成血小板抗原,进而对机体产生刺激形成抗体,使抗原原抗体发生反应,从而使血小板遭到破坏,同时还可能破坏巨噬细胞。
2.4肾毒性、胆毒性反应:对肾毒性反应,患者出现蛋白尿是最常见的现象,只需及时停药即可,不用进行特别的处理,各项指标即可恢复正常。但对于肝毒性反应,转氨酶升高是其最直接的表现,通常在用药过程中给予保肝护肝药物,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另外,还会有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二重感染等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引起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针对此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良反应,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对策,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临床事故的发生。
3.1 重视临床诊断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病史,有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患者慎用该类药物,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证,针对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禁止盲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在患者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综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具体病情,经验性选药。
3.2 过敏反应的处理
临床用药前对患者的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相关资料进行充分了解,患者如果有此类药物过敏史,一般不宜用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处理;若在临床上发生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及时进行抢救,给予以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3]。
3.3 胃肠道反应的处理?
患者如果有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脏病、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等病史,应慎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于患者出现的恶心、腹痛、腹泻、呕吐等反应,停药后症状便消失,严重者应马上停药,并给予患者止吐剂、止泻剂用来控制症状。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时,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VB、VK的缺乏,引起凝血障碍[4]。因此,对于胃肠道手术、溃疡等有可能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3.4 肾损害的处理
若患者患有肾病、血友病、溃疡病、老年极度衰弱、肝功能不全及其病史,不能使用长疗程、大剂量的头孢菌素药物,为使由于头孢菌素用药延长的凝血时间及时恢复,在用药期间可每周配合静脉给维生素K110mg。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须对患者尿色、尿量变化及是否出现血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重点观察合并肾脏原有基础疾病或合用高效利尿药的患者。一旦出现血尿,应马上停药且输入大量液体,并且应用止血剂和地塞米松。多饮水可有效预防肾损害,促进药物排泄;若患者血容量不足,则应先补足,后给药。
4 总 结?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药物,该类药物虽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较强的优点,但也存在大量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给予特别注意,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免受药物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影响[5]。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最为突出的是过敏性反应,因此,药物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体质、病史、药敏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情况,重视用药前的皮试工作,对于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后,经过对患者进行停药和对症治疗,症状明显消失,说明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临床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09).
[2]程树元.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3] 刘秀英.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3(3):87.?
[4]崔扬.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
[5] 全新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70例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8)
论文作者:孙军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类药物论文; 药物论文; 头孢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