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措施论文_雷露露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措施论文_雷露露

雷露露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甘肃 天水 741022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我国改革小学数学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的主题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发展和探索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96-01

一、浅谈发散思维的概念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由此可见,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创造性,需要教师重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各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

二、浅谈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措施

1.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将重点放到灌输学生知识上面,而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很多小学生还会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出现应付心理。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一定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一些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和主体地位看得更重,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将自己的注意放到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面,及大地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能知道自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勇敢地在课堂上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主动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在一个开放互动的空间内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发展状况都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关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比如,在给五年级学生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合作讨论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积极地和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解答学生想法,让学生可以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中。使他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具备独辟蹊径的发散思维

在我国历史上,曹冲通过“出奇制胜”的思维方式称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某一个角度利用某种有效的方法思考和处理一些数学问题,或许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思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取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一个用篱笆围成的梯形养鸡场的一边利用了房屋的墙壁,这个篱笆的长度为76米,问整个养鸡场的面积。用常规思维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这个梯形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否则会永远求不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如果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算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长度之和,因此可以得出以下解法:(76-26)*26÷2=650(平方米),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为650平方米。再比如,给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讲解108页的一道题时:在一个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画最大的一个圆,计算圆的面积。小学生还没有掌握可以直接计算这个圆半径的数学知识,因此要求教师找一些其他方法解答这个题目。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求这个圆半径的平方,以此可以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少,并且知识储备很少,但是有很旺盛的精力,并且有很多兴趣和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重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空间里灵活思考数学问题,使其具备较高的灵活思维能力,将他们的潜能开发出来,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最大程度发散自己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抓住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因此,对很多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一直都保持新鲜感,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很多教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而只是一味地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关注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重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如果想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该活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并且能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有些学生针对球是圆形进行了讨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探索,并且让学生了解二维和三维的区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其中出现的教学资源进行了阐述,为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总结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并且有效结合他们的特点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一个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从教材知识出发进行教学,让他们能在学习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树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9):44.

[2]许爱香.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不足和策略[J].教育进展,2019,9(03):282-285.

[3]覃信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读与写,2018,15(24):141.

论文作者:雷露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措施论文_雷露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