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进红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学区任官小学 73450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正在不断地受到重视。尽管如此,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较为重视理论的传授。学生大部分知识的来源来自于课本和教师的传授,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的发展。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与生活实际脱离,学生无法根据现有的常识进行理解和分析,难以提升兴趣,自然就少了一份探索实践的动力,课堂效率无法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一个难题。因此,将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发展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能力迫在眉睫。针对这点,笔者就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策略。
二、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1.将理论与生活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单独将理论抽出来,必定会有些枯燥乏味,一旦加上生活现象这一调味剂时,便会有趣得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元素,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会他们真正地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引入课程。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哪些不一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在向热水瓶中灌水时,随着水量的增多能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然后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道具,如尺子、纸张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最后再进行原理的解释和基础知识技能的教授。
2.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上课前,我把课桌两张合并,把同学二人一组,组成八个“家庭”。课上,先让八个“家庭”开个家庭会:讨论今天的午餐准备吃些什么,以达成共同协议并讨论出这样的午餐对人体有什么用?这样做,可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食谱的优点,充分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成份,并能各自大胆说出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食谱的想法,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有所选择,这也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个机会。在争执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这些食品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来,从中暗示了食物与人体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商定的认为最佳的食谱,用橡皮泥做出自己的午餐,再向其他“家庭”介绍自己食谱的作用。在介绍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表情都很慎重,一本正经,好像自己是个真正的营养大师,当其他学生反驳时,他们都会拿出各自准备的资料;当人家心服口服时,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兴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们轻松愉快地交流了思想,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开设生活化的拓展性活动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其实生活才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学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开设拓展的研究性课程和活动,以生活为背景,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课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到科学的奥秘。可以以一段时间为期限,开设一些与科学相关的项目,如我们生活的地球、生活中的科学等等,将课程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进而延伸拓展。例如,在教《进化》一课的前一个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我们都知道恐龙在许多年前就灭绝了,那么恐龙的灭绝是必然的吗?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又是如何解释的?等等。通过学生平时的常识,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自行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心得交流。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深入挖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在生活化的课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辅助,而更多依靠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和互相的合作,这样能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无形之中点燃了他们创新智慧的火花。
4.科学作业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沙坑里边去动手做一做盆地、丘陵等各种地形。玩泥、玩沙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玩沙造地形,在玩的活动中进一步建构知识。
总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思想,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科学技能,发现科学的实用性并且积极运用到生活中,为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条件。因此,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改革,摸索出最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让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之路能走向光明。
论文作者:吴进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学论文; 生活中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