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秋香

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秋香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 157399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 2013 年9月至2015 年9月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88 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不同方法给予临床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循证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21-0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之一,该病具有病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上对于急性阑尾炎多采取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术后仍容易发生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有效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院普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对8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并与常规外科护理措施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3 年 9月至 2015 年 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88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并经 CT 和 B 超检查确诊。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1.32)岁,发病至就诊间隔3小时~2天,平均间隔时间(0.82±0.04)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科手术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病情,对术后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定循证问题,查找循证依据护理人员要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找出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支持这些问题的科学依据,并对这些依据进行可靠性、可操作性的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实施。循证护理实施措施。心理护理:针对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疑惑、焦虑、紧张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恢复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争取获得满意的效果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由于术后患者会长时间禁食,可能使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另外,创口长时间的暴露,使得细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严格做好切口的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红、肿等切口,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用力过猛,发现出血后立即遵医嘱给予补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粘连性肠梗阻: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从而排斥尽早下床运动,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因及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术后6h若生命体征稳定可尽早下床运动从而尽快恢复肠蠕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不同方法给予临床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习惯、结构、环境、压力等)不断变化,急性阑尾炎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循证护理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引入我国,是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将最新或者最佳的理论依据运用于证据每一个护理环节,以保证护理操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医疗保健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循证护理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临床经验、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见性地发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及时处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本文结果可知,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56%)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园,曹雅俊,田杰.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3):99,101.

[2] 李爱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9-1140.

[3] 彭国香.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1(2):32-34.

论文作者:刘秋香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