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6年6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吞咽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临床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刺;吞咽障碍治疗仪;脑卒中
为了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吞咽功能,本文对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86例患者的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6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3例;在观察组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3±3.74)岁;在对照组的43例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5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4±4.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吞咽障碍判定标准。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由意识障碍所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有严重感染的患者;电刺激部位感觉障碍患者;体内存在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患者。
1.2方法
1.2.1针刺治疗
对照组的43例患者给予单一针刺治疗,针刺治疗的具体方法为:选取患者双侧的风池穴、玉液穴、金津穴、风府穴、上廉泉穴和咽后壁穴,然后采用3寸毫针以喉结方向刺入风池穴1.5寸,进行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以舌根方向将3寸毫针斜刺入上廉泉1-1.5寸,快速捻转10s后拔针;让患者将舌头伸出并上翘,然后在金津穴和玉液穴进行点刺放血,然后垫上无菌纱布将舌拽出,向喉结后壁方向将3寸毫针进行金津穴、玉液穴和咽后壁穴3-5次的点刺,然后迅速出针;向喉结方向将2寸毫针刺入风府穴2寸,给予平补平泻,得气后即出针。对照组的43例患者每天进行1次针刺,以2周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疗程间休息3天。
1.2.2吞咽障碍治疗仪
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综合治疗,其中针刺如对照组所示,吞咽障碍治疗仪的治疗方法如下所示:本次选用的吞咽障碍治疗仪为美国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其电波为双向方波,波宽700ms,电荷为1000欧姆,波幅为25mA,频率为80Hz。将吞咽障碍治疗仪贴在患者的皮肤上,然后在气管正中线左右两侧分别放置1对蝴蝶电极片,然后增加2个通道的振幅,将振幅的频率固定在30-80Hz之间,进行电刺激治疗时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确保患者会出现预期的感觉和运动肌反应刺激,其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能够忍耐且有吞咽动作为宜[1]。每次进行30min的治疗,每天1次,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其中吞咽功能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估,让患者端坐喝30ml温水,不呛咳一次性喝30ml为5分;分2次喝下且不呛咳为4分;能一次性喝下但存在呛咳为3分,有呛咳且需分2次以上喝完为2分;难以全部咽下且屡屡呛咳为1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2]。
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吞咽障碍恢复正常判定为治愈;吞咽障碍缓解至2-4级判定为显效;吞咽障碍有明显改善判定为有效;吞咽障碍没有改善和好转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如表1所示。
3结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最常见和最严重并发症,据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1%,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3]。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为4.17±1.05,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效提高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静慧,张向远,高异男.手法配合针刺及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144-145.
[2]佟帅,吕海波,刘建桥.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42(2):129-131.
[3]马金娜,王再岭,宁丽娜.针刺结合颈部皮肤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5,40(3):238-241.
作者简介:滕飞,出生于1987年6月15日,任职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住院中医师。
论文作者:滕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针刺论文; 治疗仪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