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创新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27(2001)03-011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新世纪伊始,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农村成人教育走出困境,逐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之所以要创新,关键是由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决定的。这种机遇与挑战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一开始就以扫除文盲作为主要任务,继而是巩固提高开展初等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成人中等、高等教育,教育水平逐步升级。提高农村成人的文化素质是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专门人才和对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等方面,向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但是,由于以普教为中心格局的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直处在供求失衡状态,现有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愿望,急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尤其在专业培训和终身教育方面弥补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
二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根本改变,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资源型转变。“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科学和教育滞后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2]目前,劳动密集而素质低下是导致我国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农村经济要走低投入、高产出的路子,降低劳动密集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除更新劳动工具,加强科学管理外,还有赖于把农村成人教育当作经济自身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人才质量,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三是农村成人教育潜力巨大。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占农村高中阶段学生比例仅30%左右,全国每年不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700万初中毕业生中,约有500万在农村,而能够继续参加成人中专或职业高中教育的学生的比例仅8%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农业劳动者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终身教育。因此,在农村发展成人教育有巨大潜力。
二、构建农村成人教育创新体系
如何构建农村成人教育创新体系,概括起来应突出质量创新、效益创新、办学特色创新的特点。
1.质量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量是其生命之所在。质量创新,应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创新性。因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现代人才成长所需的基本条件。结合自身的特点,农村成人教育应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进行调整,由过去人才培养的单一型、学科理论型、模仿型,转向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而且要注意三者的整合统一。如何调整培养目标呢?首先要搞好学科专业的设置,由“过细过窄过死”向“拓宽口径、合并同类、不断创新”发展。另外,搞好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加强基础,强化应用,压缩必修课时,增开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选修课程。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注重能力的培训。增添相应的教学实验设备,不仅要重视课内实践环节,如讨论案例、现场教学、实验与操作等,而且还要重视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如写作、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或设计,有条件的要建立学生实习、实验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搞好教学改革。一是教学模式要由理论主导向能力主导转变。过去职成教育多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结果培养的人才死记硬背的多,高分低能的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的多,人才缺乏创新性,学生毕业后很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由理论主导向能力主导转变,要求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二是教学内容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地修正并设置教学计划;组织编写有特色的教材指导书;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知识,删减老化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确保教学内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手段要尽快实现现代化。应尽快改变粉笔加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基地设施建设,让先进的教学设备走进课堂,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效益创新。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偏小、专业设置重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要提高办学效益,农村成人教育应走联合之路,靠联合形成规模,靠规模出效益。办学联合。普通高校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联合办学,农村成人教育也应走联合办学之路,如农村成人教育与普通学校联合;农村成人教育学校与同一类学校联合;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弱的与办学规模大的、师资力量强的学校联合;企业与学校联合等。只有联合办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合力。
师资队伍联合。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教学办法的多样性,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有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院校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因此要发挥学校联合后带来的教师队伍增大的优势,学校与学校间师资力量共享,彼此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教学设施联合。农村成人教育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联合。目前农村成人教育投资不足,学校设施老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已成为通病。除了学校联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之外,也可以借用教师共享的办法,进行设备共享或有偿租借,充分挖掘设施的潜力,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3.办学特色创新。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特色着重突出两个“需要”的特点。
农村成人教育要适应我国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范围内农业内涵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农业主要生产农产品的使命。农业的概念从只搞初产品生产,发展到包括产前生产资料的准备和信息与技术上的咨询服务,产后产品的分级加工、贮运、分配和销售等过程,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现代农业已成为一种大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T.W舒尔茨计算出美国战后农业的增加,80%是靠教育及相关科学技术作贡献。[3]目前,世界正酝酿一场新的农业革命,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控制农作物的品质,利用生物科学再造食品。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可看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已成为农业科学的新特征。因此,我国农村成人教育要适时开展农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科学农业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要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地大物博,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劳动者支配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发展农村经济如果只注重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经济效益,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教育农民懂得农业经济可持续的有关知识,是各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作为农民教育的主力军——农村成人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能手,其行为还要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几点思考
农村成人教育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当前,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20多年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尽管得到全社会大力支持,但在社会上仍有门户之见,对农村成人教育所承担的农业技术革命的重任知之甚少。因此,在社会上,特别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提高农民的素质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农村成人教育是不行的,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首先办好一批示范性、高水平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培训100万农民技术员。其次加强农经干校、农村广播学校和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继续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坚持抓好扫盲和脱盲对象巩固提高工作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逐步转到大量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继续教育上来,立足于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培养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营造好的社会环境。
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目前,一谈到教育投入重点是普教,几乎淡化了农村成人教育。由于农村成人教育缺乏资金的投入,目前的现状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如建立远程教育体系,高新技术实验基地等,这些仅靠自身发展是不行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设施的投入,为成人教育创新营造好的硬件环境。
3.应将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大系统。当前,我国在教育部尽管设置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可是在运行之中特别是对农村学生继续提高教育方面还未形成严密的教育体系,如对中职学生继续升高职学习没有政策上的倾斜。因此,有必要将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成人教育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