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的运动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信息的产生及运用过程就是创造档案价值和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档案信息的社会实践运动具有和普通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同的特点。档案信息的运动特点体现在档案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
1.产生过程中的价值集约性
在现代社会中,档案信息价值的集约性是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所谓档案信息价值的集约化,亦称档案信息价值的密集化,从其“量”上看,指用尽可能少的档案信息载体和尽可能简单的档案信息符号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从其“质”上看,指档案信息产生过程中不同信息相互综合所产生的新的信息产品具有大于各孤立信息总和的实用价值。因此,等量载体的不同档案信息,技术过程越复杂,应用范围越广,实用价值越大,其价值集约性就表现得越充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微电子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产品价值的集约化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2.传递过程中的价值迭加性
一般说来,普通物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一致的,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常常集为一体。其买卖是使用价值连同所有权的综合买卖。通过买方买进和卖方推出的交易活动,顾客得到商品综合实体。普通物品消费后,由于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其使用价值便随着该物品的磨损消耗而逐渐消失。档案资料奉献给用户的是载体蕴含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在一般情况下,档案信息产品的流通只是使用权的流通,而不是所有权的流通。流通的结果,是档案使用者得到带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料,而档案提供者也未失去该信息产品载体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这就是档案信息在流通中的迭加规律。这种迭加规律形成两方面结果:(1)由于档案信息可以在再生产过程中被反复利用,因此,它应用的范围越广,规模越大,利用的次数越多,其使用价值的实现就越充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2)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档案信息被转让传递,被传播利用,它的内在价值不但完整无缺,不受损耗,而且广泛被社会各层级用户积累、贮存和利用,极大地增加了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因此,人们在档案信息交流中用某种物质载体将信息过滤出来后,仍可用同类载体或其他类载体将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保存下来,并在交流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产生档案信息交流的迭加效应。在流通活动中,档案信息的迭加规律反映了档案信息实现其价值的多向性、多次性、高效性和信息产品的无损性、保值性、增值性。
3.存储过程中的价值递减性
档案信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档案信息一旦形成,即可存储起来,离开其所联系的客观实践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存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总是不停地变化的,不同时期存储的档案信息必然会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差距,其使用价值也随之逐渐降低,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种递减趋势,与档案信息的存储时间呈现相对应的递减关系。显而易见,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递减来自信息的相对静态, 而信息的相对静态必然导致其使用价值的递减。
4.应用过程中价值的扩散性
档案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释放能量,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社会价值。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这种超常发挥,就是档案信息价值的扩散性。档案价值或放能的扩散性具体表现在:当某一档案信息运用于生产建设活动的某一环节时,对下一个环节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以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双收效应,给社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有的档案信息用于社会生产建设中,不仅能使生产工艺、劳动工具和能源配置等发生根本变化,而且也会引起劳动生产组织和经济管理格局的根本变化,有的还会对性能相近的生产管理部门产生深远影响。档案信息价值的扩散性,充分显示了档案信息使用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广泛性和深层性。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扩散性预示或说明档案用户获得并利用档案信息后产生或可能产生决策价值的增值。
5.流通过程中使用价值对环境的依赖性
档案信息是知识产品,其价值转化有一个过程。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由潜在向现实转化要有一定的条件。良好的转化取决于良好的条件。这就构成了档案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其使用价值对环境的依赖性。
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实现或发挥首先与用户环境有关。用户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用户需要档案信息的种类和层次。水平高、能力强的用户,可以理解一些编研资料、档案资料汇集等较难消化吸收的档案信息。水平较低、能力较弱的用户,大多只能应用档案凭证等低层次的档案信息。因此,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档案信息发挥其价值作用,必然要受到社会不同用户的水平、能力的制约。档案信息若能到达能力和水平较高的需求者手中,其社会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就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用户环境是档案信息流通的内在依据,经济条件是流通成功的有力保证。应当明确,档案信息的流通最终要受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制约。此外,还要受文化背景、民族习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档案信息流通能否成功实现,除了档案信息自身的作用外,还要受到用户、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档案信息使用价值对环境的依赖特点反映了档案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其信息价值的相应条件要求。
6.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潜在性
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具有客观性和潜在性。社会档案用户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档案服务得到档案信息。就一般情况说,档案用户得到的档案信息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活动,即需要进行“物化”加工选择处理。只有当人们用这种物化了的知识来指导生产实践,才能使这些物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向实现价值转化。档案信息使用价值的这种潜在特性同一些由市场购得的实物商品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使用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实物商品的加工处理,一般人都可胜任,而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与需求者的专业知识和接受档案信息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关系,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因此,档案信息的效用只有通过人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消化吸收,并付诸实践,即掌握档案信息的内容并将其用于生产实践时,才能被人们实际观察和度量。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中被“激活”了的知识,才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与之相结合,促使生产力各要素发生质的飞跃,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上述情况表明,档案信息在社会实践中的运动具有多种特点。这些特点都与其信息价值直接相关。只有切实理解和掌握档案信息的运动特点和运动规律,才能在档案实践中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价值的社会作用,以推动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标签:载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