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学习邓小平监察思想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党内监督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要领导得好,就要接受监督,共产党只有加强自身的监督,才有力量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好社会主义。因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非常重视党内的监督工作,如邓小平同志就曾从党内监督的重要性、监督的形式、特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过深刻的论述。今天,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的监察思想,对我们当前搞好党内监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强党内监督的客观必然性
所谓监督,从字义上来解释,是察看并督促。根据监督作用范围和主体不同,监督可分为国家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团体的监督;按照监督所依照的根据和维护的目标不同,可有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我们党内的监督主要是纪律监督,即依照党章准则以及其它纪律规范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活动予以督察、约束和控制。监督的核心和实质是对权力加以制约。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是保证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处在领导地位的党员,不滥用权力,始终处于“人民公仆”地位的有力措施,它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第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它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既然是“公仆”,就要为“主人”服务,受主人监督。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党员在任何条件下,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但是有少数党员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扭曲了这种“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败下阵来,有的甚至走上了贪赃枉法、违法犯罪的道路,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内监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①又说:必须“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②从小平同志的这些谆谆教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我党不注意自觉地加强监督,不搞好党内监督,我们党就可能犯错误,就不可能保持她的先进性,人民的“公仆”也将会变为“主人”。
第二,加强党内监督,是我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新的考验。因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染上官僚主义习气,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处于统治、支配地位,这种地位意味着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权力,在权力的使用方面,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党员是好的,但也确有一部分党员经不起执政党地位的考验,加之市场经济的一些特性也渗透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使得某些掌握各种权力的人诱发了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使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有的人把“公仆”之权当成了老爷之权;有的人凭权当官,使权施威;有的人把权力当成个人资本,搞权权交换、权钱交易,凭借手中的权力发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③他提醒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④这些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因此,要使我们的党经得起执政党地位的考验,就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热衷于以权谋私的人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才能使我们的党员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减少和克服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并敢于同各种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才能使我们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核心力量。
第三,加强党内监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始创阶段,政策法规不配套,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有许多空隙可钻,这就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也会不可避免地乘隙而入。邓小平同志说:“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⑤这些腐败现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也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诱发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在于讲效益、讲盈利,这种重利性容易刺激功利主义倾向,构成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冲击,加上货币职能被强化,极易诱发拜金主义思想,使党内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金钱和商品不择手段地追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有竞争,在商品经济的角逐中,就会刺激一些人投机心理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产生,致使一些金钱至上的人,为了利润不顾党纪国法铤而走险。这说明,如果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加强党内监督,即不加强思想上的“宏观调控”,放任自流,那么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具有必然性。而腐败现象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致命“病毒”和破坏力量。因此,在政策法规不能一步到位的特殊阶段,反对腐败,加强党内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防止和克服党内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而要严肃党的纪律,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监督,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⑥这就是说,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根治腐败,才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保护和推动作用。
二 做好党内监督的几点措施
我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党内监督方面,创造与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党内监督的效果是不够理想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监督机构相应的监督独立权不够;一些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监督依据抽象、笼统;各种监督力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上存在着相互脱节、相互削弱的现象;监督法规缺乏,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新形势下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带来诸多不利,致使监督软弱无力,因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以加强党内监督。
首先,抓学习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意识,提高党员自我约束能力。目前在我们党内,普遍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是做得不够的,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对监督的宣传还存在滞后的状态。由于在舆论上没有形成一种气候,因此在思想认识上也就没有形成一种共识,有的人甚至散布“经济要大上,监督要让路”的谬论,使监督和被监督意识逐渐淡化。由于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还存在这些模糊观点,因此在行动上也就畏缩不前,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搞好党内监督的一系列论述,提高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指出:共产党要接受三个方面的监督,其中,他把自身的监督放在第一位,他说:“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⑦。又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政府的监察委员会要建立和加强起来,这是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监督党员遵纪守法的重要武器。”⑧我们广大党员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才可能不断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增强监督的责任感。(2)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进行长期的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真正解决。自觉接受监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守的纪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接受监督光荣,逃避、对抗监督可耻的强大舆论力量,才能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其次,赋予监督机构独立的监督权。近几年来党风工作的经验说明,目前党内最大的不正之风是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究其产生的前提原因不外乎是:第一,是在有权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二,是只有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力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由此可见,没有权,就谈不到以权谋私,不是官,也难以成为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都离不开掌握权力这个必备条件,而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之后,如不自觉接受监督,或监督不力,就会出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这么一种情况,他们“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自以为天下第一,只能听人奉承赞扬,不能受人批评监督……”⑨,以至发展到权力被滥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何对那些握有权力的党员干部滥用权力进行制约?我认为:(1)制约权力必须依靠权力,以权制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监督机构要与被监督者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制止,是与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分不开的”。这里说的有力就是要有说得出、做得到的权力,如果没有这种权力作保障,被监督者就会不服监督,就不能对权力产生强有力的制约,这是多年来监督检查经验的总结。怎样才能保证监督机构独立的监督权呢?邓小平同志虽没有明确这么提出来,但他从另一角度说:“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保证各级监察机关有足够的干部力量,并且经常对于它的工作给以坚强的支持”⑩。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强有力的支持的实质就是要使监督机构有真正的独立行使监督权的权力。只有这样,才真正谈得上有力、有效监督。(2)建立独立、垂直的监督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就目前我国监督体制来看,监督者必须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监督部门的双重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的好处是:对问题的处理可以通过多级斟酌比较稳妥,但是,这种稳妥往往是对下级而言的,而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则显得软弱无力。因为监督者是受支配地位的,很多事都得通过同级党委的同意与否才能定决,这种没有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的情况,客观上造成了被监督者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有些违法违纪的案件有时也因官官相护或互通情报而使监督处于被动地位;有的案件因需一级一级的同意而一拖再拖,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这些情况虽属不多,但影响很坏。所以,要实行有效监督,就必须建立一个独立、垂直的监督体制。如果我们党内建立了垂直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有权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形成严密的监督,那么现实中很多以权谋私的动机就难以转化实际行动,很多官僚主义思想也难以转化为客观事实。再说,给予独立的监督权,有利于办案的速战速决,提高监督效力。同时建立独立垂直的监督体制,监督工作者的提拔、工资待遇等不受所在单位的制约和影响,合法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就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广大监督工作者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对同级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最重要的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的目标。
第三,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对全党实行制度监督,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他认为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了制约和规范人的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可供监督检查的依据。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明确指出:克服官僚主义、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要加强制度建设。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一系列具体制度来作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制订保障党员监督权力不受侵犯的制度;保障党的监督机构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规定党内权力行使公开化的制度;用人公开考核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对拒绝监督的行为强制惩罚制度等等。只有使监督制度具体化、规范化,才能使监督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权限,才能让被监督者知道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遵守什么,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该负什么责任,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内监督。
第四,监督力量协调动作,形成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力量协调与否与党风好坏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如纪检与司法部门,虽然监督检查的对象在侦察手段、处理方式等各有不同,但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他们之间不携起手来,各自为战,那么结合层就会断裂,就会给违法犯罪分子有隙可乘。又如纪委、监察与组织、人事部门如能通力协作,就可以避免“一边审查、一边提拔”等现象,新闻部门作为舆论监督工具,它所发挥的独特的监督作用是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但它只有与上述部门相互配合,监督效果才会大大强化。因此,我们要尽量克服监督工作中的不足,增强横向制约,使监督的有效性在整体系统及其各个方面的内在协调和正常运行中表现出来。
第五,监督应尽快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依法监督,这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基本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11)。而要做到这点,“没有法制不行”(12)。目前,我国监督效率之所以低下,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一套完整统一有效的监督法规,对党内监督的原则、途径、程序等没有进行具体的规范,也正因为权责不明,尺度不定,层次繁多,造成了工作上互相推诿的情况,要克服这些弊端,只有尽快制订《监督法》,通过立法来理顺监督关系,明确监督与被监督者的权力与各自的职责。通过立法,大胆采用小平同志提倡的违宪审查、质询、罢免、弹劾等现代监督手段,才能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从而达到有效监督。
总之,加强党内监督在今天已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特别是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部门转换职能,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就更显得十分紧迫了。我们只有在思想上认识监督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又在行动上制订出具体的行动措施,法律上加以规范,监督才会跟上形势,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注释:
①②⑦⑧⑨⑩《邓小平文选》(一九三八-一九六五年)第258、203、258、160、190、242页。
③④⑥(11)《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357、357-358、292、292页。
⑤(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163页。
标签:党内监督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监察对象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监督学习论文; 时政论文; 反腐倡廉论文;